浅谈《双珠凤》创作中艺术性的装潢

2014-04-29 17:10:30周媚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装潢

摘 要 :《双珠凤》是一部短小的爱情戏曲,它的文本只有三千余字,但是欣赏起来并不会感觉到苍白无力,这与它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使用了艺术性的装潢有关。它通过暗场、机会与冲突、戏谑情节的设置,塑造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情节环环相扣而又高潮迭起的爱情故事,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关键词:双珠凤;装潢;暗场;机会与冲突;戏谑情节

作者简介:周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2级研究生,明清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2

双红堂藏清末民初折子戏《双珠凤》是一曲文本简短而内容丰富的爱情剧,它原有的文本不长,以珠凤为叙事线索,讲述了洛阳才子文必正偶遇霍天官之千金小姐霍金定并心生爱慕之情,恰拾得小姐珠凤一枝,为接近小姐,卖身霍家為书僮,借送并蒂莲花之机奉还珠凤表达求亲之意,最后两人交换信物私下订亲的故事。故事看似非常简短,但情节却集中、曲折、丰富,欣赏起来也妙趣横生,毫不枯燥乏味。取得这样良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故事的创作过程中巧妙地使用了艺术性的装潢。这种装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暗场的设置

暗场是相对于明场而言的,是指不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而是放在幕后或通过人物的言辞等描述出来的戏曲的场景。《双珠凤》在第一场开场就巧妙地进行了暗场的设置,设置了悬念,延长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鉴于戏曲表演的特殊性,舞台、道具等的限制性,插叙、倒叙等叙述方式并不利于戏曲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戏曲大多采用正叙进行叙述。《双珠凤》似乎也并不愿意挑战这一传统,而是巧妙地以珠凤为线索,将珠凤贯穿全剧,始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演出。但在戏剧的第一场设置了一个暗场:创造性的为小生文必正设置了一段追忆性的唱白。唱白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文必正在文仙庵对霍金定一见钟情,并拾得了她的珠凤,为求爱卖身为霍家书僮,现借送并蒂莲花的机会去表达爱意。唱白交代的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双珠凤》却巧妙地省掉了对此故事的演出,改借小生之口娓娓道来。但这并没有让此戏曲失色,反而为观众营造了更广的想象空间,并设置了悬念。观众可以借助文必正的追忆性语言,让思绪脱离现实舞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男女主人公初次见面的场景、双方的心理,文必正卖身霍家的经过,在霍家等待时机的艰辛与苦闷等等。反而,如果将追忆的情节加入《双珠凤》中进行表演,由于受到舞台时间和空间、道具等的限制,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况且,“一千个听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对追忆性情节的想象也有千差万别,在小生唱白的短短时间内,观众的脑海中闪现出比唱白时间更长的情景和故事,如此多的场景汇集在这一小段时间中,对观众产生了更强烈的感官冲击,延长了观众的审美体验。暗场的设置同时又让观 众感觉在故事中听故事,比故事的直接演绎更有一番滋味。

二、机会与冲突的设置

《双珠凤》故事很简短,通常短小的容量很难讲述一个丰满的故事,也难以收获满意的效果。《双珠凤》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用设置四次机会与三次冲突的办法,集中故事情节,延长高潮时间,增加简短的故事曲折性与可欣赏性。

全剧共设置了四次机会:(一)生拾得珠凤。这次机会的设置不仅为文必正见霍金定提供了契机,更是全剧能够继续下去的关键。必正正是拾得了这个珠凤才萌生并坚定去霍家的念头,因为可以借奉还珠凤的机会再睹小姐芳容,甚至可以表达爱意。珠凤既是男女主人公的红娘,也是全剧的线索,脱离了线索故事就无法展开。假使没有珠凤,必正即便卖身进了霍家,见到了金定,没有珠凤对金定声誉的“威胁”,就没有私订终身的大团圆结局。(二)生送并蒂莲花。文必正是洛阳才子,对霍金定一见钟情,他并没有流于表面上的喜欢,他的喜欢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他遇事认真,对爱情执着,即使是“一眼”的爱情他也努力付诸行动去追求。他敢于付出,作为衣食无忧、地位高贵、才华横溢的洛阳才子却甘愿为追求爱情卖身为地位卑贱的书僮,需要重大的勇气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有勇有谋,卖进霍家当书僮是见金定的绝妙机会,他这么想了也这么做了。文必正的性格加上他的忍耐,终于等来了送并蒂莲花的机会。这次机会是他性格造就的,有了这次机会就有了顺理成章见金定的借口。(三)贴向旦求情。秋华是金定的丫鬟,是一个机灵聪明、能说会道的少女。哪个少女不怀春,她钟情上了风流的文必正,出于善良的本性,也出于自私(借机作二房)、对爱情的追求,她凭借自己的机智和灵巧的嘴巴,在文必正借送并蒂莲花求见霍金定的时候,向小姐软磨硬泡、利益与威胁并施,巧用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金定见必正,赢得了这次机会。(四)旦会生。霍金定是霍天官之女,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受制于礼教而不敢随便私会男子,不但不听秋华的述说,反而骂道:“胆大婢子,竟敢将外面奴仆,带进绣楼,还敢胡言乱语。若被太老爷太夫人知道,定要将你,两腿打断。”典型的奉守礼教者。但她又有敢于冲破礼教的一面,在秋华的语言攻势下,又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还带着些许对爱情的向往,她终于答应跟必正见面,成全了这次机会。

同时也设置了三次冲突:(一)生与青衣冲突。这次冲突发生在文必正的追忆中,必正拾得珠凤,金定的青衣丫鬟前来索取珠凤,两人由于意见不合发生了冲突。青衣犀利的言辞将这次冲突激化,同时也产生了戏谑性的观赏效果。冲突的直接结果是保存了情节得以继续发展的线索—珠凤。(二)生贴冲突。必正借送并蒂莲花的机会来到金定的绣楼下,要想进绣楼还得过秋华这一关。秋华是恪守礼教的豪门之家的丫鬟,严格蹈循礼教中尊卑之分与男女有别的观念,不让身份卑贱的书僮进千金小姐的绣房是出于对礼教的遵守,求见与被拒的冲突由此产生。但必正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真诚感化了秋华,此时冲突并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事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秋华调皮的假装咳嗽捉弄必正,必正吓得撒腿就跑,这是冲突的延续,似乎可以看成是秋华对必正人品的考验,最后秋华证实必正并非无赖之徒,而是一个信守承诺的痴情汉,冲突才最终化解。(三)旦贴冲突。秋华替必正表明求见金定之意,金定是礼教的恪守者,不仅不愿意见文必正,还扬言要让太老爷和太夫人打断秋华的双腿,小姐与丫鬟的冲突达到了高潮。这是丫鬟与小姐的冲突,也是一次礼教与反礼教的冲突。

每一次冲突都会使观众的心紧绷,而每次机会都将缓解观众的紧张,观众正是在这一张一放中完成了审美体验,机会与冲突正是戏曲的张力所在。在机会与冲突的设置与演绎中,观众还看到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文必正遇事认真、对爱情执着、愿意付出、有勇有谋、知恩图报;霍金定有受制于礼教的一面又有敢于冲破礼教的一面;秋华善良却又自私、机灵聪明、能说会道、调皮又害羞。他们的性格仿佛是剧情发展的催化剂,如果机会与冲突的设置让故事起承转合,使情节环环相扣又高潮迭起,那人物性格就是机会与冲突的前提条件与催化因子。机会与冲突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性和曲折性,饱满的人物塑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这种艺术性的装潢增添了整部戏曲的感染力,让戏曲更耐人寻味。

三、戏谑情节的设置

《双珠凤》是一部紧张而又轻松的戏曲。在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创作者又安排了两个戏谑的情节,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双珠凤》紧紧围绕文必正求爱而紧锣密鼓的展开,戏曲一开场观众就为他是否能表白成功而焦急,戏曲一度陷入紧张的氛围中。之后创作者又为此剧加上了戏谑性的装潢:小生在绣楼下等待秋华上楼通报小姐的那个桥段,秋华事先说:“倘若小姐不允,怒恼起来,吾就痰嗽一声,你就急忙走了出去。”但秋华还没去通报就假装咳嗽了一声,吓得小生拔腿就跑,着实令人好笑,一方面将秋华的调皮和文必正的憨厚展现在观众眼前,另一方面又在那样危急的关头制造了轻松的气氛;还有一个片段是贴向小生索要婚姻之事成功后的谢礼,秋华比划着两个指头支支吾吾,必正两次将谢礼错猜为钱,到最后秋华道出让观众大跌眼镜的答案:做二房。答案的反差不禁让观众吃惊大笑:既笑文必正的痴呆愚昧,又笑秋华的大胆坦率。这两个戏谑情节的设置使全剧从紧张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为《双珠凤》增添了喜剧意味。

《双珠凤》是一部简短而又成功的戏曲,它通过暗场、机会与冲突、戏谑情节等一系列艺术性装潢的设置,不仅演绎了曲折生动的爱情故事,还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对于一部简短的戏曲而言,取得这样良好的效果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马俊山:《论中西戏剧中的明暗场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6期。

[2]林武燕:《戏曲艺术观众欣赏心理刍议》,《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5期。

猜你喜欢
装潢
“计算机美学”在包装装潢构图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古籍修复举隅——见于“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文献展”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44
Intestinal endometriosis:Diagnostic ambiguit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我国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权益的问题研究
商情(2019年10期)2019-04-01 06:09:28
爬山虎
守诚出奇,不忘初心
新民周刊(2016年9期)2016-03-09 19:42:32
笼中鸟
诗歌月刊(2014年12期)2015-04-14 06:44:37
解善集
“装潢”还是“装璜”
基于建筑装潢与设计技术研究探讨
江西建材(2014年15期)2014-08-15 00: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