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腾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渡期,居于社会基层的工薪家庭,正处于高风险期和危机频发期,风险形态复杂多样,风险承受能力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平稳地过渡与转型。本文探究了在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工薪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亟待解决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期对我国工薪家庭的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关键词:工薪家庭;风险;管理方法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渡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767美元,但基尼系数为0.473,远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在这种错综复杂又千变万化的宏观大背景下,居于社会基层的工薪家庭,正处于高风险期和危机频发期,风险形态复杂多样,风险承受能力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平稳地过渡与转型。
本文探究了在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工薪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亟待解决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期对我国工薪家庭的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二、工薪家庭面临的常见风险
目前我国传统的家庭和家族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工薪阶层工作变动和工资调整越来越频繁,其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我国工薪阶层面临的常见风险可归于养老、疾病、失业和财产四方面。
(一)养老风险
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完全实现之前,养老主要是依靠家庭的自我赡养。收入低且弹性小的工薪家庭在应对自身生活开支的同时,还背负着沉重的养老压力。
由于我国已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家庭小型化导致每个青年人需要赡养比以前更多的老人,抚养比降低,养老风险加大。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愈加严重,并且今后老龄化水平将更高。另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作、定居,而其父辈多留守农村,对于这批社会转型期的工薪人员来说,其面临的养老风险更大。
(二)疾病风险
虽然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工薪阶层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疾病风险给工薪家庭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来自于医疗费用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储蓄、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来自于劳动力下降,影响工资收入,从而紧缩收入来源。目前医疗费用的涨幅高于同期工资增长的水平,大多数工薪阶层靠自身能力无法化解疾病风险,且工薪家庭收入来源固定为工资薪金,弹性小,一旦主要劳动力生病,就会出现“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三)失业风险
工薪阶层因为没有太多的资金用来进行金融性投资,倘若没有其他兼职,那么工作收入基本上等同于其唯一收入来源,一旦失业,日常生活的开销、子女教育金的支出、赡养老人的养老金等都没有了源泉,因此失业风险对工薪阶层来说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风险。另外,一旦失业,寻找下一份工作需要时间成本、皮鞋成本,且一旦失业,可能会产生无法偿还贷款等信用风险。
(四)财产风险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其主要储蓄都用于父母养老金和子女教育金支出,一旦出现财产损失,需要拿出一部分应急准备金重新购置,导致资金缺口,这无疑增加了其他方面的风险。同时,在工薪阶层所面临的财产风险中,以房屋风险最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高居不下的房价让工薪阶层多背负房贷压力,房屋是其最昂贵的财产,一旦遭受损失,在现有房地产环境下,再买一套房屋几乎是天方夜谭。
三、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就是要以最少的费用支出达到最大限度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以实现保障家庭经济利益的基本目的。工薪家庭的收入较低,面临的风险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因此亟需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从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上来看,工薪家庭系统地管理常见风险的策略如下:
(一)风险的识别与估测
风险的识别即对家庭所面临的潜在的或已发生的;动态的或静态的;家庭内部的或家庭外部的所有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认识和归类,以期全面识别家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工薪家庭受到收入、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仅对常见的显性风险,如人身风险、财产风险有一定认识,而对于潜在的风险缺乏重视。
工薪家庭应当每年度、每季度、每月度连续地对家庭的财务状况,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工作情况进行了解、评估,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判断;对风险的类别进行归纳、区分,如家庭消费需求变化导致的经济风险、家庭附近环境变化引起的自然风险等,识别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二)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
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方式是风险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工薪阶层应当在正确估测风险的基础上,搭配运用多种风险管理方式,以期达到保障生活、抵御风险的目标。
首先,应当善用控制型风险管理方式,如回避、预防、分散和抑制,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从而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例如,在子女上学之前就增加储蓄来预防教育金风险,不仅储蓄物质资源,而且储蓄人际关系资源。当子女上学时,可以拿出已有的储蓄去负担教育金。当家庭自身的物质储蓄不够时,还可以求助于平时积累的人际关系网络。其次,应当大量采用财务型风险管理方式,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进行一些财务上的安排。对于可保风险,应当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分摊意外损害。具体来说,为应对“疾病、失业、养老”这三项大多数家庭都会遇到的风险,每个家庭都应当参与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并对家庭中重要的财产,如房屋、汽车等,购置财产损失保险,对家庭中顶梁柱劳动力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在建立好保障型保险体系后,如果财有余力还可以购置投连险,进行保险理财,增加理财收入。
(三)风险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工薪家庭在选择了一套风险管理方式后,需要实施风险管理的决策,如选择保险公司、购买安全装置等,并评价风险管理的效果,如衡量保险险种、保险费的合理性和保障程度。
工薪家庭应当在每年末对本年度的风险管理支出与所取得的安全保障进行分析和评估,衡量风险管理支出是否降低了家庭资金使用效率,发现风险管理方法与目标的差异程度,从而不断进行调整,以达到风险管理的最佳效果。
工薪家庭的收入一般较低,因此要计算好每年度风险管理费用支出,既不影响家庭消费水平,又规避常见风险。
四、结论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薪家庭未建立起系统而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基层社会的风险保障体系也仍处在较低水平。在遇到意外事故、人事调整、疾病等重大风险的时候,工薪家庭几乎无法抵抗各种各样的风险冲击。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增强工薪家庭的风险处理能力,依靠政府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帮助工薪家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例如,政府专门设计适合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的保险险种,满足工薪家庭的需求,在基层普及风险管理知识,提升工薪阶层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建立健全的基层社会保障体制。
为了稳定基层社会,政府必须让工薪阶层从个体化、临时性的规避风险方式向系统化、持续性的风险处理制度转变。国家应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并在风险分担机制中承担部分责任,使得国家、单位、家庭共同承担风险,从而帮助工薪家庭应对各种风险。(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兰虹.保险学基础[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 童星,张海波.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忠,张涤新.转型期社會风险问题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1).
[4] C.Arthur Williams,Jr.Michael Smith Peter C.Young著,马从辉,刘国翰译.风险管理与保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