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秋
摘 要:长期以来,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高达70%左右。但是,2012年底雾霾天气开始出现且愈演愈劣,导致我国必须采取措施治理大气污染。由于煤炭燃烧排放的废气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减少煤炭消费成为治理雾霾的首要方法。由于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作为我国支柱性能源行业,煤炭行业必须重新定位,积极转型升级,朝着绿色方向发展。
关键词:雾霾天气;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清洁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现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这却是以粗放的发展模式为基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我国走上了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2012年年底以来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让社会将目光投向环境问题,推动了我国能源改革的进程。文章分析了作为煤炭消费的大国,我国治理雾霾的一系列措施对煤炭行业的双重影响,以及在治霾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
一、治理雾霾,剑指煤炭行业
自2012年入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始出现雾霾。而到2013年年底,我国从东北到华北再到华中地区,都呈现大范围重度污染。研究表明,形成雾霾的直接内因是PM2.5,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又是形成PM2.5的三大污染物。在我国,煤炭消费正是这三大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1] 由此可知,当下我国出现的大面积雾霾与庞大的煤炭消费量和长期燃煤积累有直接关系。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很多条令和方案加快控制和治理雾霾。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今年5月26日,国务院公布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11.4%。毫无疑问,这些文件都将矛头指向我国的煤炭行业。
二、我国煤炭行业的“寒冬时代”将要来临
从2002年,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时代”,但2012年黄金十年宣告结束。一方面,美国债务危机和欧债危机严重影响煤炭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需求疲软,煤炭行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数据显示,今年一、二季度我国煤炭行业的销售利润率连续创十年新低,我国煤炭行业步入“寒冬时代”。
(一)今年前两季度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1.销售收入增速降至近15年来最低水平。一、二季度煤炭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799亿元和7851亿元,同比下降11.5%和5.7%,一季度降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9.8个百分点,而二季度降幅较上季度有所收窄。销售收入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反映行业尚处于艰难的结构调整转型期。
2.煤炭价格跌幅扩大。一、二季度,煤炭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跌10.2%和11.7%,一季度跌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1.5个百分点,二季度较上季度也扩大相同幅度。目前,政府要求减少煤炭消费量,加之国内煤炭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局面,同时神华等煤炭企业还主动下调动力煤价格,形成煤价持续下行的压力。
3.利润率连续创10年新低。前两季度煤炭产业实现利润总额395亿元和293亿元,同比下降42.0%和43.9%。煤炭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1%和3.7%,二季度比去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是继一季度之后再次创10年新低。[2]
(二)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外部挑战
1.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在黄金发展的十年间,煤炭行业的盲目投资为如今的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虽然近几年煤炭行业一直都在调整结构,但做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远远小于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加法”,加剧了市场的结构性过剩。中国煤炭行业协会预测,今年煤炭市场供求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仍将保持7%左右的增速。由此看来,我国煤炭行业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仍会持续。
2.低价煤炭的进口,冲击国内市场。随着我国煤炭市场逐步国际化,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都在增加对我国的煤炭输出,致使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自2009年我国一举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国外低价煤的进入,抢占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市场份额,对处在产能过剩的煤炭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2.清洁能源的开发,打压煤炭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试图找寻新能源代替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更具竞争力。另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也在不断发展,这两股力量都在以其自身的优势挤占着能源市场。为实现能源生产方式的低碳化,我国将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天然氣供应,加快页岩气的技术研究;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3]今年5月,引人注目的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的谈判也尘埃落定,这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天然气进入中国能源市场,对国内煤炭消费带来巨大的冲击。
3.雾霾天气的出现,影响煤炭消费。自从出现雾霾天气以来,不断出台的治理环境问题的文件和方案,对煤炭行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噩耗。其中,今年5月15日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建议适时开征环境税,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这必会引起煤炭行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削弱煤炭等相关产品的竞争力。一个国家的政策能左右甚至控制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三、在雾霾背景下,煤炭行业必须转型升级
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全面转向为以内需市场为主的状态。而国内又明确指出要减少煤炭消费量,对“多煤、少油、缺气”的中国来说,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替代煤炭消费。那么,雾霾治理就应通过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和更加清洁生产和利用煤炭来实现。为了顺应国家和市场的要求,煤炭行业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一如既往地担负起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重任。
(一)控制产能,提高质量。目前,我国煤炭市场需求不断下降,供大于求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煤炭行业要调整战略方向,缩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当地控制产能;同时,应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精制煤和优质环保煤。
(二)引入清洁生产理念。清洁生产旨在将生产过程和产品服务与环境预防策略相结合,在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提高煤炭生产利用效率,并对燃烧、加工、转化和污染加以控制的新型绿色生产技术,以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减少煤炭从开采到利用中产生的污染。[4]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方式。引入清洁生产的理念对正在遭受雾霾问题冲击的煤炭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发新技术,走绿色环保之路。目前,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我国有关煤炭的清洁生产新技术也应运而生。新技术的出现,让萧条的煤炭行业看到了希望。
“微煤雾化”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其核心是微煤配制加工,经过多次涡流雾化,把煤炭转换成微粒煤粉作燃料,提高燃烧效率和吨煤产蒸汽,可使排放指标达到天然气排放标准,既清洁环保又经济高效。
另外,我国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主要有煤的液化、气化及循环流化。煤的液化和气化,改变了煤的通常燃烧方式;而循环流化床技术确保每个颗粒都充分燃烧,燃烧效率可保持在98%至99%以上。[5]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出以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甲烷、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先进工艺技术。
(四)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煤炭企业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摆脱传统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走具有前瞻性的新路子,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从煤炭的开采到高端煤化工,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链式发展之路。如今,煤炭市场的主要竞争已经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为了发掘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并拥有相对完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链。
结束语
随着国家治理雾霾力度的加大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煤炭行业以前的那种重产量轻质量的发展思路已经行不通了,要加快实现煤炭从低效燃烧到高效利用,真正把常规能源变成绿色高效清洁的新能源,这样煤炭行业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才能有新的出路,才能走出寒冬迎来下一个春天。(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微,丁明,白歌等.雾霾逼我国加速摆脱“煤依赖”[N].中国矿业报,2014-04-05(A06).
[2] 本报.煤炭利润率低于工业平均水平[N].经济日报,2014-07-30(A7).
[3] 林火灿.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N].经济日报,2014-05-31(A8)
[4] 刘增斌.煤炭企业清洁生产的分析与探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4,(01):32-34.
[5] 陳庆修.短期大幅降低煤炭利用不现实[N].经济日报,2014-05-12(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