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的回顾、反思及建议

2014-04-29 00:44:03王永颜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没有设置相应学位。呼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是研究者多年来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追求和目标。就研究文献内容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重在必要性分析、国外学位制度介绍、我国高职学位制度探讨三个方面。这些研究侧重事实陈述,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思考;缺乏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价值探究;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方法论层面的深度研究。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应重视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构建为起点探讨我国学位体系改革,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或体系具体化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学位制度  副学士学位制度  国际化

[作者简介]王永颜(1976- ),河北邢台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中国教育史。(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05-04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文件出台,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这是自我国1980年2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行,以及199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始施行以来,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然而,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如学位的授予、学生的培养、学位的认定以及与高级学位的衔接等问题,是今后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学位的分级与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相联系。但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毕业的专科生没有相应学位。自20世纪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行以来,就有学者提出可借鉴美国副学士学位制度来建立我国职业教育学位的建议。近年来,学术界对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研究日益增多,既有对西方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介绍,也有对我国建立职业教育学位必要性、可行性的探讨,还有对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构建的思考等。然而,这些研究文献都具体关注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基本观点,对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又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对以往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对目前研究建立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研究主题回顾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对1980~2014年篇名为“职业教育学位”的专业文献进行检索,截止日期是2014年7月15日。剔除重复的和不是有关职业教育学位研究的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211篇。根据是否以职业教育学位为研究主题,把文献分为核心文献和相关文献,得到核心文献71篇。对核心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研究主题有我国学位制度的缺失和建立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必要性、国外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介绍、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构建策略等几方面。

(一)我国建立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必要性

对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构建必要性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我国学位制度本身不完善、没有与国际通行制度接轨、我国学位制度的现实需求以及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关于我国学位体系本身不完善的讨论。2004年2月28日,周济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就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是不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学位,给达到要求的毕业生授予一个学位,可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并且使学位体系更加完善。有学者认为,专科无学位既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也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四级学位体制原则。四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本科教育,理应授予学位,但高等职业教育没有相应专科、本科的学位设置,如果授予现有的学术学位,则不能凸显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所以,如果说我国学位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缺失,是导致专科层次教育没有设置学位的历史原因,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被否定,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授予学位的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2.关于我国学位制度没有与国际接轨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大专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而目前的高等专科教育主要涉及高等职业教育,但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不能被授予学位,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与国际教育接轨。许多国家及地区的职业教育都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和层次,如台湾的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相应地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系统。高移化是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处的学位系统难以与国际接轨,这不仅会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交流。

3.关于建立高职学位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论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数量的增多还不能证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吸引和培养优质学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可以建立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将学生的学业考核以及就业选择与学位证书建立紧密关联,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副学士学位制度可以引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大批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二是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很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四级学位制度,跨国人才流动需要学位制度的国际一体化;三是长期以来我国专业学位集中在硕士层次,与之相应的其他层次学位缺失,人们重视学术性学位而轻视专业性学位,也是需要建立高职学位的重要原因。

4.关于高职学生没有学位影响就业和未来发展的讨论。从社会的用人需求上看,用人单位要求提供“双证”,而高职专科生却面临没有学位证的尴尬,不仅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也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学位制度的缺失,难以促进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完善我国的现有学位制度。所以,有学者指出设立高职学位可以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把个人追求和学校的办学目标统一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功能与职业院校的就业功能联系起来,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位的设置有助于增加学生就业的选择机会,使毕业生较之以往有优先被录取的机会,有助于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学位的设置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进行本科阶段或者硕士阶段的学习,促进其未来的发展。

(二)国外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介绍与借鉴

对国外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介绍与借鉴方面的研究,以介绍国外相应的专科学位制度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以及基本特点为主要内容。

1.美国的副学士学位及其影响。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最早在介绍美国职业教育副学士学位制度基础上,提出可以借鉴这一制度培养专科人才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是郭玉贵。郭玉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副学士学位产生的历史背景、副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资格、类型、发展规模及科类分布。副学士学位的设立大大提高了美国初级学院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给我国大专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后来陆续又有学者介绍美国社区学院副学士学位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在特点介绍上与以往的研究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其影响介绍上多有不同。相对而言,美国副学士学位制度影响较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受其影响,但这些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照搬此制度,而是根据自己的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国情或地区基本状况加以改造并创新。

2.日本和瑞士的学位制度。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有自己的特点,改革的领域涉及高等专科学校、短期大学和专修学校,改革的内容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高中职业教育改革、短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专业研究生教育和社会职业教育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增设课程,扩展学习内容,毕业生在原来授予副学士学位的基础上再修业2年,达到要求的可以授予学士学位。日本的学位体系比较完善,不仅涵盖了职业教育学位,并且包含了不同类别的职业大学,学位层次上没有局限在专科层次,而是向上发展到本科、硕士层次,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瑞士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学位设置上也有本科学士学位层次,其学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1995年瑞士制定并颁布了《联邦高等职业学院法》后组建的7 所与大学水平相同的联邦高等职业学院;另一种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改组成的高等专业学校,又称为“应用科学大学”。学生经考试取得职业会考证书可以进入以上两类学院學习,合格后可以获得职业学士学位。从2006年开始,瑞士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2008年推广施行。瑞士虽然没有专科层次的学位,但高层次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为学习者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英国的基础学位。基础学位是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为了优化英国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而建立的两年制新学位。对英国基础教育学位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许明的《从基础学位制度的建立看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该文探讨了英国基础学位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原因以及英国基础学位的主要特点。英国基础教育学位设立的背景和原因与其他国家多有相似之处,都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密切相关。英国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巨大,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高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英国高等教育重视学术型人才培养,而忽略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高等教育趋向教育类型的单一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冲击。在就业上,单纯的学术型人才就业困难,难以满足用人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英国从2000年开始改革,实施新的高等教育资格计划,即基础学位制度。“基础学位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英国政府真正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开始把培养应用型的中级人才当作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①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构建策略探索

1.借鉴外国经验设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副学士学位。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结构层次上,有研究指出,可以通过完善专业学位制度,形成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设置为副学士、技术学士、技术硕士或技术博士,逐渐形成职业技术教育完善的学位体系。也有研究者建议在我国设立学术教育、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学术教育包括学士、硕士、博士;技术教育包括副技术学士、技术学士、技术硕士、技术博士;技能教育可以设立副职业学士、职业学士、职业硕士和职业博士,从而形成体制化、制度化的学位制度。关于具体构建措施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学习和借鉴美国副学士学位的做法,制定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与本科教育的衔接机制和配套措施,保障副学士学位的实施有法可依。在课程设置上,借鉴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实践性的特征,注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实际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可仿效美国,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专家、生产一线的工人等兼职担任教师。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本土化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本土化探索方面,除了以上建议引用国外的副学士学位以外,重要的实践探索有“能士”学位,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设立学位的构想。有研究者指出,我国高等职业学位体系构建可以考虑以下方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建立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仿照美国、日本和台湾(美国副学士、日本专门士、台湾技术士)的学位制度,设置“能士”初级职业学位和四年制的学士职业学位。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可以考虑和我国的专业学位相结合,专业学位以职业为背景,重在培养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性质相似,存在交叉点。此外,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模式构建研究方面,值得推崇的是曹必文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模式构建》,作者从学位的类别与层次、学位授予资格的认定、学位攻获者的培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学位授予(授予标准、授予程序)和学位评价(评价目的、内容、方法)方面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的模式。

3.“工士”学位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尝试。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学位设置,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上,影响较大的是“工士”学位。“工士”学位之所以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报道,原因在于这一学位进行了实践层面的尝试,开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授予合格毕业生学位的先河。2014年6月20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1103名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证书,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批评声、赞扬声一起涌来。有人认为,这种探索是有价值的,不应该仅停留在学校层面,更应该在国家层面加以承认和完善,“工士”学位对于纠正社会观念、消除职业教育歧视也大有裨益;也有人提出批评的意见,给职业教育学生一个“工士”学位,除了加剧学位的泛滥,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学生弱势和受歧视的现状。总之,不管批评还是赞成,授予“工士”学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伟大尝试。

二、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一)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思考

在文献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职业教育的研究明显薄弱。从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整体上看,职业教育研究明显落后于其他教育研究领域,从为研究者提供发表文章空间的学术期刊数量和层次上看,也存在明显不足。国内关于职业教育研究的期刊较少,专事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就更少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研究者以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分析,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人员层次、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参差不齐。研究者多集中在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高等职业院校的研究能力以及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明显落后于我国其他类型高等教育院校,研究机构深入高等職业教育一线的实践研究也较少。另外,我国一些重要的权威期刊,鲜有专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的文章,只是在一些进行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研究的论文中有些许提及而已。所以,建议我国重要权威期刊要更多地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做出贡献。

(二)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内容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分析,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背景、特点等的介绍,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模式、建议、策略等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必要性的研究侧重于事实陈述,列举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制的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缺少对事实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和挖掘。比如,研究者质疑我国学位制度没有设置专科学位,都认为这是我国学位制度的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制度,但几乎没有人去剖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国外高职学位介绍上,事实陈述较多,以介绍为主,很少进行深度比较研究,尤其是与我国现行的学位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较少见,这样不利于我们借鉴和吸收这些学位制度的精髓,也不利于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有些研究虽然提出了某些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但分析不够深入,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思考。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或者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学位层次的分析借鉴上,缺少具体实践,如学位的授权、学位的衔接与评价等。

对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社会功能、价值的分析非常欠缺。已有研究仅从实践层面,如社会需求、国际趋势、就业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但如果能从哲学或者社会学层面进行价值思考,对于我们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本质内涵、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构建提供深度的哲学思辨。“学位的主体需要、学位的客体属性、学位的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位主体的实践活动与价值的实现是我们理解学位价值内涵的四个基本范畴,决定了我们对学位价值认识的基本思路。”②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设立也需要考虑这四个范畴,它们的基本内涵以及外延、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学位问题和构建学位体系的核心内容,所以对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价值的探讨至关重要。

(三)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方法的问题

研究者都知道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就像生产工具对于生产的重要性一样,没有好的研究方法,或没有适合研究主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就会受到阻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方法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从以往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在分析我国学位制度、介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时多采用文献分析法,但从文献的掌握程度来看,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实施效果的具体现状分析较少,这反映了研究者对这方面的文献搜集整理的力度不够。还有就是比较研究法,在介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时使用较多,但一般性介绍较多,进行比较分析后的高度概括少。访谈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研究以及行动研究方法的使用还是空白。二是方法论问题。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很少,当然也没有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方法的研究。已有的关于方法的研究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借鉴其他领域(如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方法,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研究,当然也可多方借鉴。“方法论在人类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三个不同的领域,表现为三种形态,这就是哲学,逻辑学,部门或个别科学方法论。”③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能否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希望可以借鉴其他更多领域的理论基础充实职业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对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研究和讨论,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今后具体操作层面的任务会更重,将给研究者以更大的挑战。宏观上,国家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微观上,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制度设计、课程安排以及学业考核等,都是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重视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是《决定》中提出的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每一个发展目标又涉及职业教育的诸多具体方面,这是今后研究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所以,笔者建议应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高职院校的实践两个层面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基层院校的实践契合上提供研究参考。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有很多,需要研究者站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结合自身的实践,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为目的,进行创新性研究。例如,前面提到的“工士”学位就非常值得推崇,是结合高职院校改革实践的有益尝试。

(二)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构建为起点的学位体系改革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内部的事情,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也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单独行为,而是牵一发动全身,影响我国整个学位制度,甚至是影响我国整个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问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等,都需要加快发展和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是各项改革取得成功的出发点。我们可以首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并以此为出发点,逐步改革并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学位体系和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和制度的构建研究要着眼大局,立足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和国家学位体系改革的全局。

(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或体系具体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已成定论,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认可,以往研究中关于有没有必要建立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讨论,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事情是如何构建的问题。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本身的问题,如层次问题、模式问题、具体的管理体制问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问题等;二是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如学位授予权的审定、学位攻读者的培养、学位的授予、与高级学位的衔接和学位评价等多方面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三是高等职业院校本身的学位改革以及如何进行学位改革试点的问题;四是普通高等教育如何改革,以寻求如何与职业教育进行沟通的问题。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外,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其他各种问题,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来应对。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在经过了多年的呼吁、借鉴以及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今后的路途并不平坦,还会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广大研究者开展深入的研究。不管怎样,以往的研究总有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之处,后来的研究者需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探索构建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改革之路。

[注释]

①许明.从基础学位制度的建立看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0(6): 60.

②康翠萍.学位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5.

③靳玉文.教育研究方法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參考文献]

[1]敖鹏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副学士学位初探[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1(4).

[2]周佳丽,廖兴界.高等职业教育设置专业学位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3]郑晓齐,孙其.呼吁设立高等专科教育的学位制度[J].教育与职业,2009(19).

[4]张金荣.我国设置高职院校学位制的价值与构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8(8).

[5]李孟璐.广西高职院校应率先试行副学士学位制度[J].教书育人,2011(6).

[6]李梦卿,张君第.“工士”学位在我国职教人才培养中的可实施性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3).

[7]郭玉贵.美国推行协士学位的经验与我国设立该级学位的必要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5).

[8]李文英,陈君.日本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9]曹必文,刘青.欧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授予及其启示——以美国和瑞士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9).

[10]程正宇.论基于学位本质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改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

[11]张健.应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N].江苏教育报,2013-05-15.

[12]曹必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

[13]王地.发展职教仅靠“工士”学位远远不够[N].检察日报,2014-06-24.

[14]张枫逸.首个“工士学位”,意义远超一纸文凭[N].新华每日电讯,2014-

06-23.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54:10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5:16
浅论我国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