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2014-04-29 01:21陈代秀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抗生素

陈代秀

【摘 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发生的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氧氟沙星8例,占总数的24.24%,诺氟沙星8例,占总数的24.24%,乳酸环丙3例,占总数的9.09%,盐酸左氧氟6例,占总数的18.18%,司帕沙星3例,占总数的9.09%,环丙沙星5例,占总数的15.15%;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有10名患者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30.30%,9例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27.27%,另外11名患者为皮肤不良反应,占总数的33.33%。结论:在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不良反应,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并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关键词】氟喹诺酮;抗生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44-01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药物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对于病菌感染的治疗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比如氟喹诺酮类便是常见的类型,这种抗生素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杀菌能力强、毒性低等优势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1],为了进一步分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以为临床规范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发生的33例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发生的33例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患者,本组患者中有19名为男性,14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57.36±6.72)岁。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臨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过程、原发疾病、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等。

1.3 用药注意事项

抗生素类药物在未满16周岁的儿童使用中,要对药量进行控制,通常来说,药物用量在成人药物用量的1/3以内即可,切忌超出药物用量指标;由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在光照情况下容易出现药物反应,抗生素活性功能下降,因此需要避光保存;通常制药厂配置的为黑色隔光瓶,用药者保存也需要注意将药物保存在阴凉干燥的阴暗位置处。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氧氟沙星8例,占总数的24.24%,诺氟沙星8例,占总数的24.24%,乳酸环丙3例,占总数的9.09%,盐酸左氧氟6例,占总数的18.18%,司帕沙星3例,占总数的9.09%,环丙沙星5例,占总数的15.15%;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有10名患者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30.30%,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胀以及腹泻等等;9例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27.27%,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头昏头痛等等;另外11名患者为皮肤不良反应,占总数的33.33%,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红肿、瘙痒等等。

3 讨论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由于药效强、抗菌谱广等优势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临床上关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归纳起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关节病变 动物实验中,所有喹诺酮类都可以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组织中软骨损伤,狗最为敏感,在人类尚未发现,但为确保用药安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十八岁以下青少年慎用为宜皮肤及光毒性 我国皮疹报道较多,发生率0%~2%,均属可逆性。光毒性国外报道多,发生率可达28%,与药物剂量有关,可通过穿衣防晒预防,发生率3%~5%;

3.2 肝肾毒性 有0.8%~4.3%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故肝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

3.3 血液系统毒性 可有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也有再障报道。除以上不良反应外,还应注意配伍用药,如与抗酸药合用可减少喹诺酮类药的吸收;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增加神经系统毒性;与咖啡及茶碱合用可减少后者代谢及消除而出现茶碱毒性反应等。大多数临床研究者认为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以及速度过快等等,比如当患者为空腹给药时,就很容易刺激到胃部黏膜,从而导致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2]。本文主要对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发生的33例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是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胀以及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头昏头痛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是皮肤红肿、瘙痒等皮肤不良反应,患者停止用药之后临床症状消失。由此表明,患者在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空腹给药,如果患者的用药方式为静脉给药,则要在给药过程中合理掌握好给药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避免引起光毒性反应。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绝大部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都是由于静脉给药导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实施静脉给药的过程中,药物会通过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当用药速度过快或者剂量过大的时候就会对机体pH、药物毒素、渗透压等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最长的不良反应为静脉炎,其发生原因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3]。

综上所述,在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不良反应,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并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较差或者高龄患者,要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和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穆桂荣.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27:109

[2]刘丹英.115例抗生素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7:1788

[3]江煜旻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控制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0:3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抗生素的故事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肠宁汤治疗66例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