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雅莹
摘要:随着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高中语文课堂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其提高语文素质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重问轻读、重讲轻读的现象。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应该以读为本,重視语文课堂的朗读训练,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朗读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朗读; 效果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部分。课堂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带领学生走进情感的殿堂,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文章的主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不时地发现一种尴尬的情况:在小学、初中大声朗读、踊跃的学生大有人在,上了高中之后大多数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开口朗读。教师指名朗读时,学生朗读结结巴巴,声若细蚊,朗读水平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重视不够,学生不感兴趣。久而久之,高中语文教学与朗读二者相脱离。高中语文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调养课”。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的朗读效果,用朗读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的原因,既有教师不重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学生朗读能力差的原因。许多学生对朗读的姿态、情感、意境等都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在学校举办读书活动时趁机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比如家庭、教室、操场都可以是学生朗读的场所。为了积极迎接读书活动,教师与学生交流、探讨把经典作品改编为舞台剧、歌曲等。让学生在舞台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结果出乎意料学生不但没有耽误学业,反而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又如学生在课后向教师反映,在学习《赤壁赋》一课时,起初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随着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仿佛看见了赤壁的夜,忘情的苏轼。特别是低沉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把学生带入一种悲凉的意境,引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因此,朗读的力量是无穷的,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正是应了苏轼的那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二、采取有效的朗读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读”是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学生主动把个人与文章融为一体。而不是把朗读单纯地变成声音的流动。对于朗读技巧,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朗读材料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力求声情并茂。反之,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则会影响到语文教材中作品的美感。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生平经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把握课文内容与抒发的情感。比如《我与地坛》这一课主要描写了作者史铁生身残后在地坛公园里的静思,表达作者内心的孤独、绝望、逃避、挣扎到后来对人生价值的顽强探索,表现作者积极昂扬、身残志坚的生活斗志。因此,根据课文的内容与该课的主题思想,确定《我与地坛》的朗读感情基调为“愤怒——沉静——欣喜——后悔——刚强”。在文章的感情起伏变化中,作者相应地调整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史铁生挣扎的生活以及醒悟后的生活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三、重视日常朗读教学
首先,齐读与个别朗读是日常朗读教学一种普遍的朗读方法。齐读与个别读各有优势,齐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声势浩大的活力与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像文言文、一般性的散文都可以选择齐读的方式。而抒情性的散文适合个别读。个别读可以挑战学生。在学生读后,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赏识评价,可以树立学生的朗读信心。比如《声声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对于这首词的朗读,可以采用个别读的朗读方法。分别挑选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朗读,体会学生对词内涵的掌握程度。其次,范读与配乐读。范读即教师运用标准的普通话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语言与感情。这就激发了学生朗读的表现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而配乐朗读主要是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选择合适的音乐,然后跟着音乐一起朗读。如在上到《登高》这一课时,以悲凉的《二泉映月》为配乐,特别是“悲”、“常”、“独”等字缓缓而出,读出了杜甫的悲情,学生充分感受杜诗的意味悠长与无穷魅力。
四、有效组织朗读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朗读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方面,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比赛会给学生压力,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学生在朗读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同时收集相关的朗读技巧。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朗读比赛的准备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组织小组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或者是也可以把朗读当作一门选修课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青春励志的文章,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无限的事情。教师在进行朗读课选修教学的时候,必须抓住课文珍爱生命这一中心思想。此外,在朗读的时候还要正确停顿,充分表达情感,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与热爱。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措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美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2]岳培江.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3]柴长保.加强语文朗读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田.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4]张业海.愉快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
[5]葛丰善. iii读品味突出方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综合).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