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项目校级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探讨

2014-04-29 00:44卢曼萍许璟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校级教学质量工程

卢曼萍 许璟

摘要:“质量工程”的实施是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契机与切入点,高校需在目标多重的“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构建自身的管理模式来提高项目实施的成效。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团队内涵是高校构建“质量工程”项目校级管理模式的三大关键环节。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质量工程”;校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10-02

质量问题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为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出现的质量危机,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与措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期间简称为“质量工程”)以教学项目建设形式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力求以项目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这一举措涉及范围广泛、目标多重,高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出现“重立项、轻申报”等问题。“质量工程”项目要发挥对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必须探索与构建“质量工程”项目校级管理模式,从对“质量工程”实施的政策文件的解读与项目实施情况分析来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团队优化建设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工程”校级管理模式的三大关键环节。专业标准与条件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是保障质量的指导规范与行为准则;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实现质量目标的集中体现;教学团队优化建设是质量提升的动力与核心。

一、“质量工程项目”项目校级管理模式的三大关键环节

1.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实施的基石

专业建设是本科教育的龙头,是改善人才培养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石。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为“质量工程”六大类的首条建设内容,由此可见,专业建设是项目建设的基础项目。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初/中等教育的主要属性,因此,做好“专业”这一实体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基。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包括“专业设置预测系统、专业规范与专业认证、特色专业建设”三方面,而真正在地方院校启动实施的项目是特色专业建设。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基本都停留在申报国家、省与校级的特色专业项目,将已有的一些实力较强的专业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与补差建设,整合优势资源申报各级特色专业项目,缺乏从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与社会需求出发的“于近思远”的专业建设计划。高校基本只专注于项目的申报,忽视了“质量工程”项目实施的初衷是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条件改善、科学合理评估机制的建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行各学校制订的“质量工程”项目校级管理方案中,基本只按国家申报文件的要求建立特色专业的申报与建设标准,而没有对学校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评估进行长期与系统的考虑。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质量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构建自己的专业建设思路与规划,解读“质量工程”相关文件的专业建设内涵。在经历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阶段之后,高等学校尤其是相当多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师资队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都不够成熟,可见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中只有奠定好专业建设这块主基石,提高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方能“有章可循”,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质量工程”主旨的集中体现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一定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群体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它以教育目的为导向、以教育内容为依托、以教育方法为具体实现形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与全过程的总和。[1]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理念在数量扩张的压力下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质量工程”实施的主旨也在于让高校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目标及人才培养的理念,反思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的根源与症结。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是“质量工程”建设内容的一大主体,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从包含关系来看,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建设等可以归为专業建设中的硬件模块,而实践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构建可以归纳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范畴,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为各学科专业建设的理念与思想,是学校提升质量的软件依托,包含质量文化和质量思想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动态吻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估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体现的是学校在本科教育方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且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规划。在“质量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主要是申报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在申报材料组织方面也主要是将某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情况作为主要内容,很少体现出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与质量文化等内涵。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精神紧密相连的,是体现大学精神的客观载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趋同化明显、个性缺失,价值取向工具性,学术失落等问题。[2]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连接大学精神理念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纽带与桥梁。

3.教学团队优化建设:质量提升的动力与核心

在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中》中提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面向全国700多所本科高校提出的教学队伍建设模式,是相对于2004年教育部在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提出的“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组织”的科研团队建设模式而提出的。教学团队建设从广义上可以认为是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一支能够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师资力量,能够精于专业且富有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的教学队伍,但其也不等同于高学历、高学术水平的科研团队和人才队伍。教学团队是指“以教书育人为共同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分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3]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即使在某一学科和专业领域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与素养,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教师的敬业与精彩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只有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教学团队的教学愿景与理念才可能探索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的教学团队建设从申报条件到建设尚未对共同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产生影响,教学团队中的骨干成员大多都是学校科研骨干,虽然科研骨干中有很多教学能手,但是重科研的建设模式将优秀的教学人员排除在团队之外,教学团队成了附加于科研团队的“称号”。从“质量工程”设置的建设内容看,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教学团队建设;双语课程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与表彰。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名师奖评选都属于教师队伍提升计划,只有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才可能造就一批教学名师,从学校教学管理与建设的角度,双语课程建设不能与教学队伍建设处于并列的范畴。双语教学课程可以同精品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在校级管理建设过程中作为优秀教学团队或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建设的评估指标之内容。

二、“质量工程”项目校级管理模式的理论构想

“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共有9个方面,涉及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专业设置预测、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体系共享、教学团队、教学质量评估以及西部支援等。[4]这些目标基本包含了现行高等教育中所注重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但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看,有学者指出这些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政策目标多重,执行过程不可控因素增多,目标过多导致高校无所适从。[5]从项目操作来看,许多高校在多重目标的指引下,曲解了“质量工程”项目的目标与宗旨,将其作为学校的“光荣榜”,忽视了此项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目标,注重资金投入与项目建设数量,而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与精髓,譬如人才培养理念探讨与质量提升机制建设等搁置,而一系列数字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提高。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大学,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这里的大师除了指大学里的名教授与学者之外,其实还指由这些大师所产生的关注于人关注于社会发展的远虑与理念,因此大学质量的提升不只是资金和项目数量的累计,而是一所大学在人文关怀与人才培育方面的努力精神。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学校应深入分析政策的主旨与意义,重申大学的职责与精神,以软件和内涵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旨。本文在分析“质量工程”项目实施的政策文件及分析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特色与内涵建设为中心的校级管理模式构建的构想,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抓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优化建设三大环节的建设与管理,将其他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评估内容纳入管理环节,建立层次分明、建设目标明确、职能明晰、建设思路清晰的管理模式。主要架构如图1所示:

人才培养理念的探讨与创新,全校范围研究“质量工程”项目的各级政策文件,领会文件的主旨与精神,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现状,分析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分学科门类制订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制订过程中,贯彻动态管理原则,由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教学研讨及相关工作制订具有导向性的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指导意见,在学校的各专业门类中建立几个校级的具有示范性的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质量工程”项目中的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證工作要求可以作为在学校层面展开的主要工作,可考虑由学校招生就业部门根据近几年学生招生与就业情况以及人才流向的行业等分析专业的社会适应性等,会同各专业所属教学单位制订各专业的人才需求预测及专业设置建议,为学校前瞻性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专业发展前景及学校现有建设基础等,进行专业建设硬件条件的分析与评估。根据预测报告调整教学经费的投入比重,依据社会对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调整课程结构,整合各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设立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校级项目,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质量工程”文件精神为指导制定一系列专业评估与认证的校内标准,各专业每年做好专业预测工作,学校可在一定时段根据学校文件要求设置校级特色专业等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好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专业基础,还需建设一支能将学校的办学思想与人才培养核心理念贯彻到教学中的师资队伍。教研室是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它在高校组织结构中处在最底层一级,也是最关键的一级;教学,说明它的功能与职责是关于教学的而非其他的。以教研室为依托建设相同专业或相近课程的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中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等教学内容改革相关的项目作为校级优秀团队的评估内容。在建设和评选优秀教学团队同时,可以衍生一系列其他优秀的项目。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国家和省级的建设要求结合学校的特点,出台关于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指标体系,并在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指标体系中制订涉及的各子项目的评价指标。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可以让学校不必忙于应付各种项目,只需抓好团队建设,就会在此基础上建出一批符合教学团队建设标准的各类教学项目,在厘清管理思路的基础上又能最大程度提高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本文在对“质量工程”项目实施的政策及各分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三个关键环节,在对三个环节进行具体阐述的基础上提出“质量工程”项目校级管理的理想模式。这一模式从思想理念、硬件载体与人力资本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以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三方面基础工作的实施,在实行“阳光普照”的基础建设工作之后在校内设立各种项目的评优与示范推广。做到学校的办学宏旨与观念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基础建设工作得以推广与渗透,实现观念领域和实际教学工作的提升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2]赵晓霞.大学精神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个原则[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4]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重大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7-01-26.

[5]韩映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政策目标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9,(5).

(责任编辑:王意琴)

猜你喜欢
校级教学质量工程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子午工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