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4-04-29 18:07刘书伦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9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生活

刘书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利用。”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如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呢?下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需要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一般来说,数学教学的内容都是经过抽象以后的“形式化”的材料,弗赖登塔尔称之为“冰冷的美丽”,而要使之经历过“火热的思考”,就必须回到一种“真实的情境”中去,以便让学生在解决这一“真实”问题时,学会数学地思考,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

1.情景设计生活化 新课程提倡教学要生活情景化,特别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几乎每一节都有情景主题图。如:一年级“生活中的数”单元采用的情景图就是学生所熟知的“数铅笔”;第六单元“购物”呈现给学生的是文具商店货架;三年级“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则出示了许多美丽的剪纸……,教学情景图的作用体现在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不知不觉中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当然,由于“学校知识”的特殊性和学校环境的限定性,要想让教材内容完全变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某种“真实”,学生就可以形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心向,就可以促进学生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其实,当代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范式”中的“锚”就是一种有情节的逼真有趣的故事。因此,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實际情况和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认识人民币或购物活动、相遇问题应用题等生活味浓厚的教学,教师可采用学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数学术语让学生迅速理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快乐的、有积极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

2.教学手段生活化 说到教学手段,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当然,不能完全摒弃原先沿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各种手段作用各有千秋,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之从生活化入手,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变教学手段使用观念为“需用方用”,而不是“为用而用”。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面积认识的第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教师举起粉笔盒,问学生它的表面在哪里,师生共同指出粉笔盒的6个面,书的封面呢?你感觉到它们有大小吗?再让学生摸一摸桌上的橘子、树叶等,把橘子皮剥剥看,比一比。在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课件,而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可以将它的表面找出来,并且都有大小。生活化教学手段更有益于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采纳。

3.作业编拟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坚信了自我情感的需要。采撷一些如乘车、购票、环境保护等接近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开放题。还可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因为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也并不唯一。这些题目的解答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

此外,教师还应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帮助付钱,找钱,回校和同学交流。再如布置学生绘制“房间平面示意图”,并到市场了解砖价格,为自己房间设计方案。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随着生活问题的引入、交流,课堂教学不再封闭,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二、让数学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社会价值

“应用取向”已经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我国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已经痛感“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严重缺陷”。他们认为:“数学应用是一种数学通识,一种基本的观点和态度。我们强调数学应用,不是回到‘测量、制图、会计等那种忽视基础理论的路上去,而是要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欲望,使数学注入人的整体素质,成为世界观的一部分。”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俯拾即是,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丰富无比。重视生活中的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丰富他们的“数学现实”,得到“数学化”的训练,而且对于提高他们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留心现实生活,观察丰富多彩的世界,广泛收集信息。例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同学们的生日、脉搏、零花钱,身高、喜爱的水果、课外活动的方式等信息。可以想像这些来自于他们身边的统计素材会使学生感到多么的亲切。另一方面收集的信息不应仅仅局限于孩子的生活,还应该来自于丰富多彩的世界,如地球上的可利用的资源情况,吸烟与疾病率的分析等。其次,从报刊、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大众媒体中收集信息。例如:在教学了“生活中的负数”时,可以让学生从电视上了解关于天气预报中气温的变化,从中了解气温的种类,气温与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关系等信息。再次,在相互交流中收集信息。学生在采取以上两种方法收集信息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个人数学信息库”。定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之间快速地获取信息,也可能通过交流来反思自己所收集的信息的用途。

2.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内容领域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最能体现当代数学的应用取向。因此,让学生走出书本知识的狭隘限制,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发展变化,引导他们应用数学知识去搜集、处理信息、并从中受到教育,强化应用意识,从而体会到价值所在,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如麦收季节组织学生到麦场里测量、计算麦堆的体积,使他们把已掌握的“圆锥体”的知识派上了用场;学习了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去调查本村月收入,制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把自己家里近几年家庭年收入制成折线统计图;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回家计算房间地面的面积,所需方砖块数和需花钱数等相关问题,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前也可以课后。把这些调查到的信息在数学活动课上展览、评比学生的调查作业,启发学生畅谈在调查活动中的体会。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是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揭示了数学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巨大作用,道出了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把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感受学数学的内在需要,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让数学成为生活的真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县大关镇教育管理中心 551500 )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