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急诊急救的若干办法

2014-04-29 17:17黄新颖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急诊急救标准化

黄新颖

【摘要】急救医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加强急诊科室建设,是发展急救医学科学,做好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医院的急诊科能否优质高效地抢救危重病人,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是病人最急需、家属最关心、社会舆论最敏感、各级领导最重视的热点、焦点和最容易出问题的难点。本文仅就如何提高医院急诊急救水平,加强医院急诊科室建设谈几点意见。

【关键词】急诊急救;标准化;医疗体系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8-01

前言: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作为现代医学新的临床学科,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和研究方向,同时与其它临床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急诊急救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尤其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更加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新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除其本身的重大作用外,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健康的需求。另外也反映了急诊急救医学在救治生命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功能,从而增强了人的生命质量,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进一步开辟了更广泛的医疗市场。

1 医院急诊室和急救人员队伍的现状

1.1急诊工作得不到重视

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重要学科在多数医院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在医院各职能科室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急诊科长期缺编人员调动颇繁,能人不愿干,庸人干不了。医疗设备陈旧,保健待遇不高,有些医院的急诊科人员不固定,由病房医生短期轮换,这些人大多持有临时观点,并不热心于急救专业知识的学习,致使许多医院的急诊科实质上成为患者被收入病房前的转运站。

1.2急诊科人员思想不稳定

急诊科队伍不稳定,人员缺乏长期做急诊专业工作思想,因此影响了急诊科医疗质量。往往内科医生感到病种少,缺乏系统观察病人的能力,业务技术难提高。外科医生感到手术机会少,练手技机会也就少。更主要的是急诊科工作辛苦、责任大、风险大、纠纷多,费力不讨好,常常受到个别病人以及家属不应有的责难和辱骂。医护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热爱急诊急救专业。

1.3人员素质差

由于急诊科医生轮流值夜班,在上岗前及平时工作中缺乏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有的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和除颤器操作不熟练,绝大部分医生不会做气管插管;有的医院急诊科没有必备的监护系统。

1.4设备陈旧落后

大部分急诊科的急救设备都是陈旧的老三样(除颤器、呼吸机、洗胃机),有的机器已使用了几十年,缺少现代化的抢救设备。绝大部分急诊科没有心脏起搏装置,现有的设备难以对突然发生的心跳骤停进行有效抢救治疗。

1.5职责不明确

有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界限不清。急诊科成了独立的小病房,病人从入院抢救、好转,直至出院。而不是新收的重危病人到急诊科监护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按各科系收入病房。

2 加强急诊急救工作的几点意见

2.1加强急诊人员的管理

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 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急诊医师应当具有 3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 年。

2.2规范急诊急救流程

急诊科重点应优化如下流程: ①分诊及患者分流流程; ②急诊各功能区域相互衔接流程; ③危重患者抢救流程,保证“绿色通道”畅通,对危重患者坚持先接诊、先抢救、先住院、后办手续,为危重患者提供快捷、有效、全程急救服務; ④危重患者转运流程,重点有转运前病情评估( 甚至包括家属知情同意),转运接收单位沟通,转运设备及药品准备,转运途中工作和记录。

2.3努力提高急诊急救人员业务素质

急诊科医生不同于普通科室医师,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对急诊病人做出较正确的判断,并及时抢救,对千变万化的病情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和预防,对突然出现的危象和心脏骤停进行抢救,往往要在一些辅助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就得做出初步较正确的诊断。所以,急诊科医生的思维方式、采集病史的重点、体格检查的程序和病房医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既要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急救医学是跨学科、多学科并与边缘学科相关联的一门新尖学科,要求急诊科医生要有全面的内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2.4切实加强急诊急救工作培训与考核

各医疗机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与演练方案,组织专门的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演练、技术比武。加强医疗急救领域的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推广运用,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加强医疗机构急诊急救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急诊急救质量评价,促进急诊急救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急救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保障急救设备正常运转,基本抢救药品齐备,提高初始急救效果。

2.5加强急诊科室的业务管理

急诊科业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急诊急救质量,这是提高急诊急救水平的关键。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急诊科医务人员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一丝不苟地按照各项规定执行,有条不紊地做好诊疗抢救工作。全面推行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如明确制订各种疾病的急诊抢救诊断标准和抢救成功的标准是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使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抢救合理有效的重要保证。围绕着提高质量这个中心,还要建立常见疾病及其它应急情况的抢救程序,就是建立抢救急诊病人的每一诊疗环节、每一项抢救措施、每项操作技术,使全过程程序化。

2.6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面对社会的窗口之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地。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要求责任心强、急救质量高。我们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时,要运用有关急诊方面的正反事例进行讨论、分析;各级医院要重视对医务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和锻炼,使急救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并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随时为急救病人提供方便。要紧紧围绕提高“紧急救治质量”这个中心,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的原则;要设置急诊ICU、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实现无缝衔接和无障运行,也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的重要措施。

总结:从事急诊工作的专家同行要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强急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切实建立好的、适应的标准化体系,为我国的急诊医疗事业贡献才智和力量。我们相信,在全国急诊急救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急诊急救工作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王睿,等.新编抗感染药物手册,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27.

[3]史占,张亚莉,景宋森,等.规范化长期应用抗菌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 1) : 57-59.

猜你喜欢
急诊急救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中的临床价值
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急救工作者思想教育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分析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