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在中国,传统的武术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习武之人在中国社会备受尊崇,荣耀无比。现在,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都在为生计发愁。少数幸运的人,能在武术学校当专职老师。其余大部分人,则从事保安、卡车司机或与保镖相关的职业。
经过几十年中西方武术文化的交融以及商业开发,中国传统武术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一些武术家还在坚守传统把式和武学精髓,但中国武术已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西方竞技体育的猛烈冲击。
近年来,为了适应西方竞技比赛的标准,如参加风靡全球的综合格斗比赛等,中国武术家把各拳种都做了修改,变成更统一、规范的武术形式。其结果是,中国武术各拳种自身的技术风格在慢慢消失,武术的“内外兼修”也被西方竞技体育推崇的纯外在锻炼所取代,更甚者,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武术原本含有很多博大精深的经典武学思想。
在成都的武术学校,我问很多习武的学生“是否在练习中国功夫”,他们多数回答说,“是为了尽快能参加格斗比赛”。这或许意味着,学习武术的中国年轻一代,正在脱离传统的习武功法,而偏向西方的格斗技巧。
即便是中国人,对武术的情感也非常复杂。中国人把它视为一项悠久的传统文化、一种“国粹”,而在拳击赛场上,中国武术又很难与注重力量的西方格斗相抗衡。中国武术还受到极大的商业化影响。在著名的河南少林寺,武术被认为是一种赚钱牟利的工具,备受争议的,还有少林寺方丈乘坐豪华轿车出访各地等行为。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而峨眉派武术则是与少林派、武当派齐名的中国武林三大名宗。曾经,那里有繁荣的习武传统,但今天,没人敢宣称,自己是峨眉派武术的正统传承人。
昔日的武馆或习武场所早不见了,现存的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寺庙山门背后,盖了峨眉山第一小学。当地还有一些习武高人,但都没有完整的峨眉派武學知识,也没什么人拜他们为师。
其实,不论哪个国家,处在战乱时期,武术家尚属有用之人,到了和平时期,他们似乎就成了“多余”的。或许可以说,中国传统武术正慢慢衰落。当下,“武术教习专业化”才是关键。
《武林风》是中国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武术搏击类节目,是展示中国功夫的好平台,目前在全世界拥有40多万粉丝。该栏目还与世界知名的“终极格斗冠军赛(UFC)”、“世界拳击协会”等赛事和搏击组织合作,努力提升中国武术的国际知名度。
通常,打赢一场比赛的报酬或加入某组织后的薪水,都很诱人。越来越多的习武之人希望能走上这条路。对怀揣武术梦想的个人来讲,这几乎是最好的出路。对中国武术来说,这同样是一种突破。
正如美国武术学者本杰明·贾金斯教授所说:“武术的演变也契合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门派、一种功夫不会‘消失,只会在竞争和分化中发展出新形式。”
摘自《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