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接续发展研究

2014-04-29 19:19姜玉凯
时代金融 2014年29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商业银行

【摘要】2013年以来,受内外部叠加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呈现回落态势。而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也逐步放缓。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走低,导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放缓。本文基于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基于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对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进行了考察,并从金融生态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接续发展和策略调整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增速放缓 信贷业务 商业银行 金融生态 接续发展

一、引言

中国银监会2013年四季度的《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中指出,当前及未来几年,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将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受内外部叠加因素影响,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而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也逐步放缓。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银行业经营受实体经济运行、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脱媒化的综合影响,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和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走低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放缓,全行业增速下降,并不可避免地面对了不良率上升的状况。由于银行信贷投放受到存贷比和信贷规模控制等因素约束,在未来几年实体经济下行风险持续情况下,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①。

金融生态指的是不同金融组织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通过分工合作客观上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动态平衡系统②(周小川,2005)。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随着优质信贷资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生态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金融生态内部的非均衡性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对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保持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将基于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理论,对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进行考察,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从金融生态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策略调整的思路。

二、相关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对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的研究要追溯到上世纪初的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国外学者最初主要考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熊彼特,1912)。此后,新古典增长理论尤其是金融深化理论逐步兴起,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麦金农和肖,1973),但国外学者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基于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以来,King和Levine(1982,1988)等经济学家开始大量运用各国经济数据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金融对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性逐步得到更多理解和认识。

国内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研究从上世纪末开始,郭克莎等(1990)最早开始了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他们认为信贷投入、劳动投入以及制度变革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信贷因素贡献最大③。已有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此类研究基本上是从信贷投放的变化如何引起GDP变化的角度开展的,研究结论是贷款余额和GDP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夏斌,2003)或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直接影响(陈锋,2006)。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信贷规模扩张不一定引起经济增长。而国内学者宋海林等(2003)的研究也认为,GDP增长是信贷总量的Granger原因,但信贷并不能决定GDP。

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尤其是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但对经济发展和信贷增长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大都拘泥于一国或区域性的数据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制度变迁因素以及经济周期因素缺少分析,研究大都带有随意性或片面性。实际上,我国的金融生态却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性④,尤其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金融生态内部的非均衡性趋势凸显,这就对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从金融生态视角考察处于一定经济周期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接续发展问题,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三、我国经济增速波动与信贷波动的关系分析

(一)经济增长与信贷业务增长关系分析

近十年,中国GDP年均增速达到了10.2%。十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迈出深入,尤其是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贡献率不断上升;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但与此同时,随着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优势不断弱化,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降,到2013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7.7%,增速明显放缓。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还将逐步放缓。同时,近十年来,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我国银行信贷的投放量及贷款增长率的逐年上升。2003~2013年十年间,我国贷款总量增长了近5倍,年均贷款增长率达到了16%以上,结合我国经济增长情况看,我国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二)经济周期因素對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分析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化、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对经济周期中的银行信贷经营行为进行考察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经济周期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战略目标。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运营的高杠杆特点要求其坚持审慎、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景气上行时期,流动性充足,资金需求旺盛,商业银行经营目标通常比较激进。一旦经济开始下行,社会流动性不足,经济扩张时期一些低水平项目的信贷风险便不断暴露,往往会导致银行不良率进一步攀升。

其次,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一是影响信贷投放总量,表现为经济高涨期,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总量,反之收缩信贷投放总量。二是影响信贷行业结构,表现为经济高涨期,顺经济周期性行业往往是银行的主要投放目标,而经济下行时期非周期性行业业绩受经济影响相对较小,其在银行信贷结构中比例一般会上升。三是对信贷客户结构的影响,表现为经济高涨期中小企业由于违约概率较低,故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比例上升,下行时期大企业则成为银行更倾向于投放贷款的对象。

再次,影响信贷经营结果。一是资产质量方面,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新增的贷款中顺周期性行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期限长,进入下行周期后,这两类企业的经营下滑,银行不良贷款率通常会上升,资产质量下降。二是盈利能力方面,经济上行时期信贷比重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和中长期项目贷款利率较高,加上银行贷款总量增加、计提拨备较少,收益增加较快,反之收益减少。

综上,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信贷增长变化情况基本一致,且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信贷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基本上适应。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看,预计2014年下半年,我国信贷投放与上述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而通过考察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可知,信贷经营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手段,经济周期可能导致贷款收益波动,对银行稳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济增速放缓下的信贷风险分析: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视角

上世纪末,随着生态学研究理念和方法的引入,学界对金融生态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对金融生态的研究主要基于不同金融组织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逐步加剧:一是金融市场结构的区域差距扩大,二是经济周期会导致金融生态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非均衡性发展,三是经济增速放缓将加速制度变迁,进一步导致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发展。同时,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偏弱,银行信贷呈现出缓慢增长态势,未来我国银行信贷增长将呈现以下两个特点:首先,从客户结构方面看,小微企业、个人客户的信贷投放将进一步增加。其次,从行业结构方面看,“三农”、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将是新增信贷投放的重点,产能过剩行业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经济增速放缓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将逐步加大,一是从宏观因素看,宏观经济不景气既促使商业银行惜贷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生产力不足则又进一步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诱发信贷风险,二是从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看,由于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新增的贷款中顺周期性行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期限长,经济放缓之后,这两类企业的经营下滑,银行不良贷款率通常会上升。三是从借款人因素看,在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企业盈利不断减少,投资需求降低,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四是从监管层监管因素,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监管将更加重视对风险的监控,受预期因素影响,监管层监管力度的加大促使银行不可能无限放贷。

综上,信贷风险主要由债务人自身因素和宏观因素决定,宏观经济因素作为系统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主要防控的风险类型。随着金融生态非均衡性趋势的加强,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新的金融法律环境,提高自身在金融生态中的免疫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经济增速放缓下银行加强信贷风险防控的思路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金融支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金融生态理论为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防控、促进信贷业务接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借鉴。商业银行要基于自身的机构功能,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具体而言,经济增速放缓下,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防控的思路如下:

第一,积极建立信贷风险的动态监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随时关注风险随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如何变化,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切实增强对经济波动风险的预判能力。要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前瞻性研究,应着力提高对行业、结构和区域经济调整的预见和把握能力,把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积极完善银行信贷的投放和退出机制,在准确判断风险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进入一些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对于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明确限制或退出的行业进行严格管控,对信贷风险较高的行业实施差别化的退出政策。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准备制度,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第三,立足于金融生态建设,积极调整信贷客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应重点考虑企业客户群的风险状况和提供贷款所获得的利益,而不是企业规模。要完善信贷管理办法,强化“利润”机制,避免贷款审批权限的过度集中,扩大银行基层机构增加贷款的空间,充分调动信贷人员拓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的主观能动性。要不断增强信贷产品的研发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同时,要调整贷款行业结构,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拓展优良客户。另外,要积极调整信贷区域结构,合理分配信贷资金,积极推广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创新贷款方式,如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

注释

①李寅岭.银行贷款担保风险和法律防范[J].邢台学院学报,2008.23(3):44-46.

②刘涛.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解释:增长与调控[J].世界经济.2005(12):128-129.

③樊志刚.谨防周期性风险[J].中国城市金融,2003,(10):55.

④巴曙松.宏观调控凸现银行信贷风险[J].中国外汇管理,2004:44.

參考文献

[1]谭燕芝.信用风险水平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4):48-56.

[2]樊志刚.谨防周期性风险[J].中国城市金融,2003(10):l.

[3]魏灿秋.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方法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3(3):131-134.

[4]孙连友.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与信用风险计量[J].上海金融,2005,(3):28-30.

[5]Merton.RC.Theory of rational Pricing [J].Bell Journal of Eeonomies and Management Seienee,1973,4(l):141-183.

[6]Aitken.Housing Finance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Finance.Urban Studies,1997,34(10):1597-1630.

作者简介:姜玉凯,男,工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郫县支行个人客户营销中心,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商业银行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