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世平
审计建议作为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也是衡量审计目标完成程度及审计工作建设性职能发挥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充分认识审计建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审计建议的质量,亟待引起我们审计人员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建议提出了新要求
审计建议是指审计部门对一个审计项目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由审计组针对审计发现提出的能够促进审计对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或降低风险的措施或忠告。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前后台的分离、业务数据的集中等,无一不对内审的工作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内审工作成果之一的审计建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审计建议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审计工作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审计发现是这一链条上的起点,终点是解决问题,而联系两者的中介是对问题的分析。而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具有监督、评价和建设三个基本职能,其建设职能就直接联系到上述过程的解决问题环节,主要包括:审计主体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审计客体的问题整改,审计主体对问题整改的评价、复核。其中审计建议在审计作业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工作建设性职能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审计部门并不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只负责提供解决问题的可选择性建议及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复核,解决问题的主体和执行者是审计对象。因此,这种审计参与解决问题过程的不完整性也就成为了审计建议弱化的一个重要起因。但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及内部审计建设性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需要我們从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和发掘审计建议的价值含量,审计建议也就成为内审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提高审计建议质量对拉动审计工作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顺序来看,审计建议环节处在审计作业全过程中的下游,必然受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阶段工作质量的影响和限制。一般来说,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需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全面掌握审计发现,从问题发生过程到制度规定的细目和动因,再到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互联系,都需要深入全面的掌握。二是深入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背景,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特别是问题发生主体(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动机,以及事实的利益指向,因为没有这些分析,审计人员就不了解“为什么”,审计建议也只能浮在表面。只有在解决了上述两个前提之后,审计人员才能结合理论、经验和规章制度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也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的联系和制约,使得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低可以起到反映审计工作水平的标志作用。因此,提高审计建议的层次和质量,对于拉动审计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三)“推销管理建议”的审计管理理念应当成为内审机构追求的目标之一
审与被审是一对矛盾,但矛盾的双方往往彼此看得更清楚。如果说审计建议是审计部门的产品,那么被审方就是我们的第一客户。客户选择产品往往很挑剔,对缺陷也很敏感;生产商看产品看到的优势比较多。所以,被审方的对审计建议的评价客观性就比较的强一些。评价一个审计部门或一个审计人员的审计建议,应当设置“采纳率”这样一个指标。但如何确定被采纳的审计建议,在正常情况下,最客观的标准也许就是被审方的认可。要真正实践“推销管理建议”这一审计管理理念,建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建议考核、评价体系,被审方的认可程度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写好审计建议应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审计建议的新颖性
提出审计建议要重视对审计发现的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审计对象对制度和操作流程的遵循程度,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对现有内控制度的深入研究,看哪些内控制度存在不足尚需完善,哪些内控制度控制过度,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帮助审计对象切实解决问题,进而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提高审计建议的有效性
审计建议的提出,首先要通过组内讨论,认真听取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针对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对审计建议的合理性、恰当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成本效益性等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提高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审计建议的提出,还要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并注意合理使用沟通技巧,在问题尚未查清之前,不要轻易占用当事人的工作时间,当问题查到一定程度时,按问题产生的当事人进行分类,采取定期沟通的方式,倾听审计对象的对整改建议意见。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不但要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确认问题,达成共识,而且还要听取审计对象对问题的合理解释和对问题整改意见,吸收其合理的建议,这样提出的审计建议更易于审计对象采纳,还会提高整改的有效性。
(三)加强审计建议针对性,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每个审计项目都有其既定的审计目标,通过现场审计可以发现审计事项与审计目标到底有多大差距,然后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督促审计对象通过采纳审计建议,进行有效整改,使审计事项与审计目标趋于一致。因此,审计建议要建立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议的基本出发点应当是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就是要围绕解决审计过程中所发现、所提出的问题,而且必须在内容上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相一致,另一方面就是审计建议的针对性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针对性是可操作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提出的审计建议不能在整改治理实践中操作,那么再好的建议也将形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提高审计建议可操作性,审计对象能够接受并能解决存在中的问题
审计建议不能太过原则化,笼统化,这会让审计对象无法落实,也起不到审计建议的作用。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还要看建议的接受者是否具备执行建议的必要条件。建议提出的措施即使能够解决现存的问题,但被审单位限于权限等各方面的条件不能施行建议所提出的措施,那么这项建议就不能说具备可操作性。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相关因素,才能是审计建议具备相应的可操作性。一项审计建议不仅需要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措施,而且也要充分考虑被审单位所具备的现实条件,结合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具有可操作性。
(五)提升审计建议附加值,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率
审计建议是针对审计发现提出的能够促进审计对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或降低风险的措施或忠告,同时要求审计对象进行落实整改。因此,通过审计发现提出审计建议,转化为企业的管理措施和行为,从而堵塞了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规避了风险,增加了效益,从中实现了审计附加值。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要求我们要从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和发掘审计建议的价值含量,更好地发挥内审建设性职能的作用,促进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