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南方花鸟画造境的追求及其对当下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2014-04-29 00:44:03王瑞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南方造境追求

摘要:什么样的造境才是南方花鸟画的最佳状态呢?笔者以为,画面既不是逸笔草草的墨戏,也不是客观描写的精细之作,而是如宋元花鸟诗意、心境的营造,如崔白之《双喜图》、任仁发之《秋水凫鷖图》般给人以深沉的感染力,这种意境应是南方花鸟画造境的最佳状态。这种状物的从容的笔墨生成本身便契合了花鸟画创作过程与观赏过程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当代 南方 花鸟画 造境 追求 启示

造境,一般来说是指山水而言,而用于花鸟画的则较为少见,尤其对于南方花鸟画来说,更为鲜见。我在南方生活三载,对南方花鸟画的造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之所见、心之所感,皆与非南方花鸟画有很大不同。南方在地域、人文、历史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南方花鸟画造境。什么样的造境才是南方花鸟画的最佳状态呢?笔者以为,画面既不是逸笔草草的墨戏,也不是客观描写的精细之作,而是如宋元花鸟诗意、心境的营造,如崔白之《双喜图》、任仁发之《秋水凫鷖图》般给人以深沉的感染力,这种意境应是南方花鸟画造境的最佳状态。这种状物的从容的笔墨生成本身便契合了花鸟画创作过程与观赏过程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画家笔墨所表现的既自由又不循规蹈矩的轻松与洒脱,又伴随着某一画家对花鸟画在视觉表现中经验的探索以及技法理念的统一,由严谨写实而走向写意抒情的写真,这也是历代画家所孜孜以求的价值观念。

一、当代南方花鸟画部分画家造境分析

当代南方花鸟画,是就画家所描绘的题材大多是属南方花木而论,并非指画家一定集居在南方。他们所表现的题材以南方草木为主,意在塑造南方草木浓郁的地域性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精神。本论文不以任何派别为己见,只选择部分代表性画家在南方花鸟画造境方面所具有的特性加以分析。

1.郭怡孮的大花鸟精神

在南方花鸟画的造境中,郭怡孮先生以热带雨林中的花草植被为题材,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露画家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人与生存环境的认识。其认为花鸟要表现生命,不是浅层次的肖似,在追求精神性的同时,作品要有较深的文化内涵。这种大花鸟意识所表现的多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一种精神和气质的美。他把花鸟的形象情感融入原始生态之中,并以此作为其花鸟画造境的理论依据。

郭怡孮先生注重写生,把精神融入到物象之中,追求色彩的丰富性、平面性,通过色彩的反复叠加来表现层次,画中用墨被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在画面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的作用,通过色彩的覆盖、流滞、冲撞、沉积等技法,既保持色彩純度的清晰和稳定,又使色彩相互渗透,从而达到丰富层次的目的。花蕊以精致的工笔描绘,枝叶与背景的烘托则以写意表现,两者化合成既似又不似的新花鸟画程式。其在工笔与写意,泼墨与重彩,山水与花鸟相契合的两极间寻找到了一种和谐,也使其以南方热带植物为题材的花鸟画造境作品拥有一种蓬勃的山野之气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2.何水法的飞扬的花丛

何水法先生绘画题材广泛,他以南方山野山花为题材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首先表现在形式感上,他满怀激情地赞颂生活、生命。他的画面五彩缤纷,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精神激励,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着眼新的题材会促使画家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实现新的画面构成。其绘画构图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独闯花鸟新图式;以满构图实现画面张扬,突出细节,注重近景,着眼于一花一木,尽精致微。或中央突破、两冀展开;或金鸡独立,天地贯通;或花山树海,滔滔而来;或立地生枝,一花独秀,一切以画面需要、精神需要为转移,不再拘泥于某种程式。用笔由古法中脱出,而又法无定法,锐意求新,以独出胸臆、不拘一格之魅力,实现对传统绘画精神的固定和发扬。

何水法先生的画很少拘泥于形式,注重对生活的感受,注重神韵的刻画和表现。他用传统笔墨表现现代人的感受,穿插中运用现代构成,注重现代审美,体现与时俱进。他的画造境以奋发向上,神采昂扬而引人入胜,哪怕是极普通的山野花卉,寻常植物,一花一叶,一经入画,流光溢彩。墨色恣肆灵动,穿插千变万化,用色极其绚烂,以其无序令人眼花瞭乱,又以其大格局上的最终收拾而一派巧整,境界宏绰。

3.王晋元的雨林情怀

王晋元先生在南方花鸟造境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他的创作灵感来自那神奇美丽的热带雨林,那里原始生命的无限生机,让他尽情地对南疆雨林的植物加以描绘。他以“全景截取”的方式构图,在空间结构上,多取繁密之体,意在表现热带雨林所构成的生态群落。其空间结构的表现使画面更显丰富,有主体层面,群落层面,山石层面,在多层空间上,突出主体层面。

作为热带雨林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他把对热带雨林植物的野、奇、艳的感受,以泼墨、线条以及色彩来营造他心中的花鸟世界。其在繁复的空间结构中,展示了画家以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对原始自然生命的不寻常感觉和体悟。

王晋元先生的花鸟画带有工笔写意风格,但在工笔写意风格的整体基调中,他还强化了笔墨和装饰性,这使他的花鸟画突破了工笔画的框限,而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

4.陈永锵的乡土气息

陈永锵先生是新岭南画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南方花鸟画造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蕴含着质朴感人的力量。陈永锵注重在整体和概括的写实造型中倾注亲切细腻的情感。他的画是“画心”,他只表现心中美好的东西——心情、心思、心绪与心境。

陈永锵先生的作品致力于塑造,把人物画的精细刻划与山水画的皴法移到花鸟画中,创造典型,发挥异彩。同时,他把环境也描画下来。这样的手法,让人感受到更真实、更具体的个性之美。其画面重视整体结构规则;构图常常跃出传统花鸟画的图式特征。作品运笔用墨深厚刚健,以其纯厚的乡土气息营造他对南国大地的深厚情感,对南方花鸟画造境的新诠释。

5.陈再乾的繁茂和谐

陈再乾先生的作品拥有独特的南国意象。其作品多以南方花草植物、鸟类为题材,从平凡中,从大自然中,从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中发掘出感人的东西。陈再乾先生常画南国茂盛而又葱郁的树木花朵,他画街边的木菠萝,画墙角的三角梅,画岭南平凡而又奇特的野花奇草,满纸透着南国阳光雨露的味道。

陈再乾先生讲究笔力,注重色墨协调,笔精色妙。他把色彩巧妙地引进其花鸟画中,充分发挥国画颜色古雅清淡的特色。他的线条刚健劲挺,作品中常用不同的线条笔法,反复叠加、勾勒,富有节奏和韵律。其作品常用满构图使整个画面厚重、深邃,摒弃了传统花鸟画单薄、缺乏生活气息的一面,画满但不滞,显重却空灵。

陈再乾先生造型功夫扎实,传统笔墨精湛,既师法自然,又尊重生活感受,作品飘逸与粗犷,奇幻与浑朴,兼融得非常巧妙。他善于营造南方花鸟那种静谧与朦胧,如诗一样的意境与气韵,他以生动自然的形象表达对人生的体验,以繁茂的画面追求厚重、大气、深邃的自然之貌及完整之美。他的作品造境恬静优美,表现了花鸟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6.周彦生的完美诗境

周彦生先生生活在南粤大自然氛围中,凭着自己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在其笔下的花鸟画作品,营造了一种令人十分亲切感动的岭南特色,他把对春天的浓厚情怀加以表现,给人以美好的心灵启迪。他笔下的花草无不荡漾着温馨的丝丝心绪,且更多地关注他身边所见所及的花果草木:紫荆花、三 角梅、丛竹等。这一切无不予人以明丽清新的心理感受。他近期的作品更多地以南方花木的春华秋实为主角,又多了一种文人写意的气息。

周彦生先生的作品构图上气势宏伟;用色主要以红、黄、蓝、绿等为不同的调子,明丽单纯、清隽、典雅;笔墨上,色线协调贴切。他把在生活中曾打动过自己的情境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质朴、率真和坦诚。其作品营构出一种美好的浪漫情怀,也营造着自己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祈祷,是诗的意境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充分结合。

二、当代南方花鸟画造境对当下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南方自然环境的潮湿水气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适合于水墨意境的营造。这种举目皆是的天然素材也同样赋予这些画家水墨语言的亲和性选择,促使花鸟画造境不断向着更为广阔的现实,进而深入生活。品读画册也是与画家对话的好方式,我一直心仪于花鸟画造境时纯静的心境。在南方学习、生活三载,我接触到了不少花鸟画佳作,感觉他们的作品是那样从容、雅致、朴实而又不失精工和厚重。有时我会对着厚厚的一本画册细细品味,总是想方设法地“推想”他们作画的情境。透过不太远的时空,仿佛他们那全神贯注地勾线、一丝不苟地晕染、气定神闲地描绘与挥洒自如的过程历历在目。如今那一幅幅精妙的作品已表明他们对生活、对自然与生命价值的体悟与判断,他们充满个性的人文情怀与笔情墨趣,无不给当下花鸟画以有益的启示。

对当代南方花鸟画造境的分析只是我个人的体会,目的是想从中获得启示、获得灵感,甚至是提升心气。因为在当代这样的创作情境中,尤其是自我表现大行其道的时代,很少让人看到深邃的力作,反倒是充斥着各式花样的个性张扬,缺乏生活的感受力和真情实感,更难能表现真正的花鸟精神与审美情怀。

南方的花草、树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那里我理解了那充满生机,争芳斗艳的草木精神,让我对花鸟画的造境又多了层更深的感受。既要强调生活的真情实感,又要通过对形式构成元素的表现力加以研究。表现深度的“境”不仅仅面对自然造化,尊重自我视觉心理与生活感受;同時通过具有个性的笔墨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认识。亲近大自然,细心体味自然界真情、自然、朴实的一面,将生活之景转化为心中之境,画中之境,这是中国花鸟画造境本质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彦生.当代逸品·周彦生卷[C].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3] 陈永锵.当代逸品·陈永锵卷[C].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4] 邹一桂.小山画谱[M].其和点校、纂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5] 陈昭.中国写意花鸟画墨法意蕴的嬗变[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瑞强,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南方造境追求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6
造境、起伏、强化——妙用技巧增强故事感染力
莫言《红树林》蕴含的文学价值思考
浅谈中学生追求流行音乐的思想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21:16
浅谈《古潭的声音》中诗人为何向古潭复仇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西南学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44
探究省级党报新闻客户端的创新发展之道
今传媒(2016年8期)2016-10-17 23:46:13
《南方》特色:省级党刊办刊思路的变与不变
出版广角(2016年11期)2016-09-29 16:31:39
南方某星级酒店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改造适用型技术探讨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与美国南方本土性文化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 1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