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特色:省级党刊办刊思路的变与不变

2016-09-29 16:31陈宏平于丹丹
出版广角 2016年11期

陈宏平+于丹丹

【摘要】作为党的喉舌,党刊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指导各级党委工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广东省委党刊《南方》入手,选择发展稳定的2015年《南方》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刊的内容为数据样本,统计分析其发展特色及成功启示,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析,为未来省级党刊的办刊思路提供一点思考。

【关键词】《南方》;省级党刊;办刊思路

【作者单位】陈宏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于丹丹,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方》是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物,2004年1月正式创刊,前身是《广东支部生活》《文明导报》《党风》和《粤海同心》四份刊物[1]。《南方》的月发行量占整个广东省级党刊发行量的12.5%,发行量不容小觑。《南方》的长足发展肯定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以改版稳定之后的《南方》为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10月刊为样本进行数据收集,从其栏目设置、稿件来源、主题策划等多角度分析《南方》办刊思路的“变”与“不变”。

一、《南方》办刊思路创新之变

1.栏目设置机动性强,论题多样

栏目设置是读者了解刊物内容的窗口和捷径,是影响读者选择刊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口味,《南方》把握住受众的心理诉求,在栏目设置上精心设计,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南方》的读者定位是高级党政领导、各级公务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参政议政人士、社会各界精英等,他们是政策的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南方》针对读者定位,将栏目设置成两大类:月刊栏目和季刊栏目,月刊有相应的固定栏目、机动栏目和临时栏目,主要有开卷、时评、时政、视界、经济、社会、文化、廉政、党建、天下、论坛、关注、特稿、钩沉等;季刊栏目有南方社评、理论学人、前沿话题,党课参考、党史镜鉴、科学领导、饮茶粤海、行思专栏。从季刊的栏目设置来看,编辑部把“南方社论”放在首位,凸显了《南方》“深度凝聚力量”的办刊理念和品牌特色;特稿、钩沉等月刊栏目则会根据每期内容的不同增加或省略,机动性强,栏目设置灵活。《南方》每期设置栏目十余种,在数量上远多于其他省级党刊,使读者有更多的选择。此外,栏目内容涉及面广,品种丰富。不仅有当下的时政、经济热点等重点栏目,而且有文学、评论、艺术、漫画等综合性栏目;不仅强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着眼于读者的日常生活需求,报道读者关心的问题。

2.稿件来源更加注重原创,凸显“三贴近”原则

纵观《南方》2015年1月至10月的稿件来源,该刊记者的发稿量(除季刊外)绝大多数在50%,这说明《南方》十分注重稿件的原创性。在组稿上,《南方》打破了传统党刊“等、转、靠”的组稿方式,主动出击,派出了许多优秀的记者实地采访,更多地采用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稿,更加注重稿件的原创性、新闻性。

3.专题策划以点带面注重“三性”

期刊专题策划的过程就是媒介制造议题的过程,这种过程能够让读者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在这种引导力的影响下,期刊策划的专题(议题)首先能够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期刊的传播效果也会随之增强。《南方》的专题策划就体现了通过议题设置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传播特性,通过统计和分析,这种转特策划呈现以下两种特色。

(1)专题担纲,注重前瞻性、延续性和完整性。

从2015年4月份的第二期开始,《南方》的封面策划就开始涉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相关内容,足见《南方》对做“大事记”专题的前瞻性。

为吸引读者的持续关注,《南方》从2015年4月份到8月份每期都有增加“特稿”栏目——以广东视角叙写抗战70周年,从东江纵队到港九奇兵再到华侨大义、星海之声。抗战专题的策划以广东为出发点,以小见大,辐射全国。此外,《南方》是半月刊,每月只出两本,而在8月增加了刊期,在增加的8月第三期里再次出现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专题策划,是由于《南方》每月第一期出版时间在10号左右,而胜利日大阅兵在9月3日,如按照以往的出版时间发刊,消息滞后,对读者没有吸引力。这种增加刊期提前出版的方式不仅注意了时效性,而且实现了专题的完整性。

组稿形式从专题到特稿,叙述视角从广东到全国,整个主题策划历时四个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整体呈现一种前瞻性、延续性和完整性,不得不说,《南方》的专题策划相当成功。当然,这种主题策划的特点并非2015年独有,比如从2011年11月开始,一直延续到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的召开,《南方》对“十八大”的专题策划报道就长达一年之久。

(2)专题策划点面结合,主题出新意

我们可以从《南方》2015年1月到10月的专题策划中获取以下关键词:“创新”“县委书记”“消费”“政商关系”“公务员”“老百姓”“书记党课”等。《南方》的专题策划涉及政治、经济、民生、创新等诸多方面,专题内容不仅面向政府官员等精英阶层,而且贴近百姓生活,关注民生热门,彰显社会关怀。此外,与模式化的主题相比,“奔跑吧,消费”“书记党课——我在上党课时,我谈些什么”“‘城市地道战系列”等专题,在主题的策划上有的借用时下流行综艺节目的标题模式,有的与名家名作相挂钩,在保持党刊特有的政治性、严肃性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体现新意,给予读者一种舒适的阅读体验。

4.媒体融合重塑新刊之路

针对党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有学者提出,在“互联网+”的洪流中,有没有一种可能叫“党刊+”的全媒体实现方式[2]?

在实际的操作中,《南方》敢为人先,2011年,南方杂志社成立了全媒体发展部,以适当投入、稳扎稳打、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摸索经验的工作思路展开全媒体发展工作的探索性尝试[3]。随后,政坛网诞生了,由中共广东省委南方杂志社主办的政坛网着眼于全球政坛动态,主要构建政坛人物简历数据库和公务员招考信息库系统,着力为广大公务人员提供查询服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此外,《南方》还设有公开的独立电子杂志网站、微信公众账号,方便用户阅读往期刊物以及接收每日的信息推送。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科技这个强大后盾,技术的发展为杂志的呈现方式提供机遇和保障。南方杂志社瞄准和利用新技术,与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立项的高新科技企业合作,借助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云计算,共同开发舆情监测云平台服务,更好地支持党刊的线上网络舆情等服务。与此同时,为应对“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南方》正着手打造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以适应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二、《南方》办刊思路坚守之不变

1.党性不变、办刊宗旨不变

党刊在特殊体制下被赋予了特殊的性质,它永远不可能像时尚杂志那样吸引受众眼球,只能在坚持党刊特有严肃性的基础上适量增添有趣性和活泼性。虽然《南方》也需要“生存”,需要提升知名度,需要扩大传播范围,需要提高发行量,需要增加阅读量,但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坚持党性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宣传中央和省委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宣传广东人民的伟大实践为办刊宗旨不动摇。

《南方》始终围绕党性这个中心轴做文章,开篇点题,凸显党性。以《南方》的重要栏目“开卷”为例,“开卷”始终把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高屋建瓴;重点解读国家的政策法规,鞭辟入里;关注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始终为人民服务。

2.内容质量不变、品牌意识不变

面对全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快餐文化的侵袭,内容的质量至关重要。内容的载体在变化,发行的渠道在变化,阅读的方式也在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内容本身。《南方》以“深度凝聚力量”为办刊理念,凸显了其对做有质量的内容的坚持和态度。

此外,传播者的形象及其“权威性”和“可信赖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深度凝聚力量”是《南方》的办刊理念,也是《南方》的品牌定位。《南方》始终秉承这一办刊理念,坚持打造独有的品牌特色不动摇。通过对大事件的报道、专题的策划报道等,《南方》将其擅长深度报道的品牌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南方》坚持线上线下双措并举,有效开展各种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例如,2007年《南方》联合广东省委组织部举办“怎样当好支部书记”论坛,以及与《人民日报》联合开展征文活动等。

3.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不变

市场经济在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在深入,文化政策在逐步放开,媒介融合的步伐在加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党刊的生存环境在变化,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但党刊发展过程中改革和创新的精神不能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适时而变。

在内容上,为适应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南方》提出要突破传统党刊的刻板模式,向综合性党刊转型,内容涵盖时政、党建、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在针对传统党刊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可读性的问题上,《南方》向综合性时政类刊物转型后,在内容上注入图片、漫画、文摘、人物传记等新鲜血液,增强党刊的有趣性和生动性,借之摆脱以往严肃、沉闷的“官方发言人”角色,增强党刊的可读性,提高党刊的阅读量。

长期以来,我国省级党刊的办刊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延续机关行政运行模式。如今,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日子已经不在,集团化经营使党刊走向市场,面对这种情况,《南方》积极与广东移动、三星电子等大品牌合作,借助广告经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呈现方式上,《南方》在全媒体时代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不仅开设网站及专门的电子杂志阅读平台,还打造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联合高科技公司构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等。《南方》紧随时代潮流,秉持改革和创新的精神,一直在路上。

三、《南方》办刊思路变与不变之反思

在办刊思路的变与不变中,《南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其在众多省级党刊中脱颖而出。但仔细来看,《南方》仍然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新媒体利用不充分。新媒体时代,顺应时代潮流已是不争的事实,《南方》也像其他省级党刊一样,开网站,提供电子杂志,设微信公众账号,但并没有利用好微博这条宣传推广的渠道。其二,发行量与阅读量不成正比。纸质党刊的实际阅读量我们不能统计,但通过统计《南方》微信公众号的具体信息就不难发现,每篇稿件的点击次数刚刚过百,在巨大的发行量背后是少得可怜的阅读量,这种差距也是《南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三,广告投放量少,经济效益低。期刊想要盈利,就需要依靠“第二次售卖”的概念,即将凝聚在《南方》版面上的受众打包卖给广告商来获得利润,毕竟杂志社的正常运转仍然需要依靠经济收入。其四,品牌的影响力弱,延伸力不强。同是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产品,《南方》的知名度远不及《南方周末》和《南方人物周刊》,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当然,这与其自身的性质、读者定位的特殊性和传播范围的局限性有一定关系,但与其自身的品牌意识、推广宣传等也不无关系。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南方》独有的,包括《南方》在内的各省级党刊应如何应对,如何走出困境,值得我们思考。

总而言之,我国省级党刊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宣传性和可读性之间的矛盾,品牌扩张和体制局限之间的矛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都是道路上需要解决的矛盾。有特色也有不足,有发展也有停滞,我国省级党刊的发展仍然在路上。

[1]赵媚夏. 党刊如何找准市场定位——以广东《南方月刊》为例[J]. 新闻知识,2007(10):51.

[2] 杨蕾歆,杨树弘.“党刊+”全媒体探索的中国地方党刊透视[J]. 中国记者,2015(5):35.

[3] 郑诚. 党刊怎样发展全媒体——以南方杂志社的探索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12(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