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震
摘 要:高校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特别是辅导员这支生力军的建设和发展,更加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来提升自身队伍的综合能力。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重管理,轻服务,而当代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大学生管理,功夫在“服务”之中,广大教师要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来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理念创新;综合素质;服务意识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是社会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创新性,继承传统性,保障科学性是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使之职业化、专业化,才能够在新时期的高校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身,加强自身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成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进步。本文旨在探讨辅导员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提升。
一、辅导员队伍的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
对于学生管理来说,服务是目的,管理是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同社会管理一样,管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不在于把社会管死,而是通过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着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高校里的管理绝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一种可以让学生释放更多活力的手段之一。在高校中,学生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是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进步,又要求学生能够放眼世界,勇于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成为生产力,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使之能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大环境,帮助学生营造一种思想自由、独立精神的学术氛围。社会实践表明,稳定不是死气沉沉,更不是无所作为,作为社会、学校的一分子,不管是辅导员还是学生,都应该创先争优,敢于创新。同时,辅导员工作的基层性决定了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具有服从性,但是服从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一味服从,而是应当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班级和学生特点灵活开展工作。不同班级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辅导员在进行学生事务管理时不能一刀切,而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只有从学生利益角度出发的管理和服务才是真正切合学生需求的服务,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才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
当然,服务不是没有管理的服务,更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向学生妥协,而是要明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政府要从管理型政府转型升级成为服务型政府,同样作为高校辅导员也要从管理型人员转型升级成为服务型人员,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就要求在平时工作中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理应受到重视,作为辅导员,在校园生活中是学生最亲近的人,更应树立学生为本的意识,时时刻刻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来提升自我,实现目标,在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要从知、情、意、行多个层面逐层递进,构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二、辅导员队伍创新关键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之外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导师,这就意味着,辅导员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思想上,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基层工作者,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其职业素质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方向,制约着辅导员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与其他工作成效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必须不断学习、充实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创新,提升业务素养,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及如何通过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创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辅导员应当适应和学习班级学生所在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从而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方面的辅导工作,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因此,作为辅导员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元的价值观冲击,首先,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人民,热爱国家,时刻同党中央保持思想、政治和行动上的一致;其次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能够有机、灵活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
首先,对于学生的服务要明确稳定的目标,营造“开放、自由、专心、稳定”的大环境,积极萌发同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各种积极因素竞相迸发,为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学术自由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其次,作为高校辅导员要统筹兼顾学生利益,保障班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遇到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通盘考虑,具有长远的目光和统筹考虑的能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去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同时又要从教师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保障其合法合理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新特点,完善高校问题反馈机制,健全班會制度,健全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学生搭建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制度化的平台,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和利益诉求逐步纳入规范化、长效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作为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校园信息反馈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校园信息,加强和完善对校园突发问题的预警和处理机制,形成应急预案,以便随时解决突发状况。具体来说,作为辅导员,工作是“粗中有细”:“粗”指的是作为辅导员要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方向和动态,保证学生的思想健康、向上、正确;“细”指的是要努力提高辅导员素质和工作的精细化,细化到每位同学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心理素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给予辅导员更多的机会去凸显自身人格魅力,作为辅导员要用身边的榜样去激励学生。
三、辅导员队伍创新根本是夯实和完善高校服务、沟通、合作的基础
作为高校辅导员是一个个体,但绝非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服务、管理好学生需要多方配合,统筹协调,通过学校和其他行政部门的配合、学校内部之间各部门的配合来达成。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加大省级统筹力度,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各地实际,合理确定各类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及学科专业布局。此外,对于辅导员的培养和自身发展也应形成相应的模式,首先,在高校中培养培训依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精深专业优势,学校对于不同的辅导员应提供“因人施教”的发展模式,根据学校特色和辅导员自身特点开展“一专多能”式培养,将创新培训融入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专业培训中去,并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培训机制。其次,学校层面应当理顺辅导员的发展出口渠道。按照“两条腿并行”的模式展开,帮助辅导员既可以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又可结合其具体的工作表现确定其行政待遇,解决辅导员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后,开展富有内涵的辅导员文化活动,举办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等富有实际意义和成效的活动。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辅导员坚忍不拔的精神;另一方面,为辅导员提供创新的平台,通过辅导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产生創新的火花,提升其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辅导员的创新要着眼大局,树立正确的观念,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努力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为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学生,关键是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一是要能够及时制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二是要具备执行计划的能力,也就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努力协调活动团体中各成员的关系,创新管理和服务意识,并进行适当的授权和控制;三是形成评估计划的能力,也就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活动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对执行者予以相应的指导,在活动结束后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寻找可以创新的环节和步骤,提高活动效率,并对活动进行考核评估。逐步形成惠及学生的高校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辅导员队伍创新的到位和持久!
参考文献:
[1]黄曦健.高校辅导员的历史转型及其新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2]许国彬.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J].思想教育探索,2005(4).
[3]王晓霞.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修养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3).
[4]李正赤.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5).
(作者单位 海南省海口市旅游学院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