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敏 周遵伦
【摘 要】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觀察子痫前期/子痫妇女产褥期后持久性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问卷和医疗记录及实验室检查采集资料,采用双变量分析估计持续性高血压的95%可信区间。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价持续性高血压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4例妇女(27.0%)产褥期后发生持续性高血压。血清肌酐和年龄是与产褥期后持续性高血压独立相关的因素。结论:约1/4的子痫前期/子痫妇女在产褥期后面临持续性高血压危险,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和患者年龄是与产褥期后持续性高血压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子痫前期;子痫;高血压;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2011年~2013年。研究对象为入住本院妇产科诊断为子痫前期/子痫妇女并随访至产褥期末。
高血压指下列任何一项:(1)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140/90mmHg;(2)收缩期血压较基础值升高≥30mmHg,可舒张期血压上升≥15mmHg。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妊娠前高血压、妊娠头3个月高血压、肾脏病或先前患有子痫前期妇女。子痫前期是指妊娠期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轻症子痫前期为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2+;重症子痫前期为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3+。子痫诊断为患者具有子痫前期特征并出现惊厥症状。HELLP综合征诊断为患者出现高血压、肝脏乳酸脱氢酶升高(≥600U/L)、天冬氨酸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0U/L)、血小板计数<150×109/L。持续性高血压诊断为产后6周或此后仍然有高血压存在。
1.2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主要通过访视问卷形式获得。其他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对研究对象的检查、生物医学观察和对研究对象的医疗记录的分析。这些数据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产次、母体状态、配偶年龄)、产科因素(分娩孕龄、发病时孕龄、高血压家族史或子痫前期家族史)。生物化学资料包括血清尿酸水平、肌酐水平、血小板计数、尿蛋白水平和肾功能检查结果。主要结局为产后6周时的高血压。
所有患者给予抗高血压和硫酸镁治疗:硫酸镁10g肌肉注射,并静脉给予4g(负荷量),此后每4h肌肉注射5g,共24h。舒张期血压超过100mmHg,患者给予肼苯达嗪5mg,每30min一次,直到舒张期血压低于100mg。抗高血压治疗采用硝苯地平20mg维持治疗。产科处理按照标准方案进行[1]。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相对风险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各组间数据的比较依据资料的性质,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3±8.9)岁,25例(12.5%)为轻症子痫前期,160例(80.0%)为重症子痫前期,15例(7.5%)为子痫。仅150例(75.0%)完成HELLP综合征评价,6例(3.0%)诊断为HELLP综合征。54例患者为持续性高血压(27.0%),146例(73.0%)在产后6周血压正常。
入院时和产后研究对象的血清肌酐水平、血清尿酸水平、血小板计数、尿蛋白水平见表1,持续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入院时为(417.7±200)μmol/L,产后6周为(317.6±101.9)μmol/L;血压正常患者分别为(365.1±330.1)μmol/L及(275.3±200.6)μmol/L;入院时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产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持续性高血压患者入院时和产后6周时均显著增高。血清尿素和肌酐显示,持续性高血压患者入院时显著高于正常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入院时尿蛋白水平比较,持续性高血压患者较正常血压患者更高。持续性高血压患者9.3%尿蛋白3+,正常血压患者尿蛋白3+者为2.9%。持续性高血压患者44.4%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表明产后蛋白尿与产后6周持续性高血压相关。
与持续性高血压有关的独立因素见表2,患者年龄与持续性高血压显著相关,入院时肌酐水平与产后6周持续性高血压显著相关。
3 讨论
本研究评价子痫前期/子痫妇女产后持续性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率,研究显示产后持续性高血压发生率为27.0%(54/200),年龄(尤其是30~34岁)、入院时血清肌酐、产后6周血清尿酸水平是与持续高血压独立相关的因素。
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同胞子痫前期病史与持续性高血压并无显著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更高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以及尿蛋白是由子痫前期导致肾功能障碍的结果。正常妊娠期间,血液容量的增加导致血尿酸和肌酐水平明显下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亦明显增加。子痫前期,肾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因肾功能障碍而明显降低。子痫前期肾功能障碍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内皮素引起损伤,导致内皮细胞产生强有力的血管收缩肽[1]。结果血液尿酸水平上升,其上升程度与子痫的严重程度一致。继发于血管收缩的肾脏损害可能是子痫前期患者长期高血压致病原因中的一个方面。同样,长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可能具有相似或相关危险因素。内皮素水平持续升高的妇女,血清尿酸增加而肌酐清除减低[1]。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预示严重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是疾病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的指标,预示肾脏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内皮损害可能是子痫前期致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其他众多相关因素尚不清楚。子痫前期/子痫后发生持续性高血压妇女,常常未能觉察问题的存在,亦不清楚其未来危险性。一项研究观察子痫前期/子痫后7年血压和肾脏功能[2],28例长期高血压妇女仅10例知道患有高血压。微量蛋白尿妇女很多见,其与肾功能密切相关,是肾小球疾病的早期指标[2-3]。发生反复中期妊娠严重子痫前期或子痫的妇女,有基础肾疾病的可能性更大,发生长期高血压的趋势亦明显。研究显示,子痫前期病史女性中有10%发展为长期高血压,2%有基础肾脏疾病[4]。这说明所有子痫前期/子痫妇女产后随访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高尿酸和高肌酐水平妇女。
总之,研究发现约1/4的子痫前期或子痫妇女在产后可能会发生持续性高血压。母体年龄、血清肌酐水平、血清尿酸水平是子痫前期/子痫妇女产后持续高血压的重要预示因素。
参考文献
[1]Roberts J M, Bodnar L M, Lain K Y, Hubel C A, et al.Uric acid is as important as proteinuria in identifying fetal risk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5, 46:1263-1269.
[2]Bainbridge S A, Roberts J M.Uric acid as a pathogenic factor in preeclampsia[J].Placenta,2008,29:S67-72.
[3]Suzuki S, Yoneyama Y, Sawa R, et al.Rel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adenosine levels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J].Gynecol Obstet Invest,2001,51:169-72.
[4]Tsukimori K, Yoshitomi T, Morokuma S, et al.Serum uric acid levels correlate with plasma hydrogen peroxide and protein carbonyl levels in preeclampsia[J].Am J Hypertens,2008,21:1343-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