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三变,让学生“恋”上计算

2014-04-29 04:38黄晓红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计算

黄晓红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变通教材;变换角色;改变题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计算的正确率明显下降,口算的速度也减慢。要改变计算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我们发现首先必须要学生爱上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要学生爱上计算可以尝试以下“教学三变”。

一变:变通教材,灵活处理计算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目前课程改革潮流下的新教材一改计算教学内容以往的枯燥乏味,变得色彩缤纷,集儿童味和生活味于一身,但是这样新潮的教材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定的尴尬:(1)计算教学过分依赖情境,生活化的情境改变了计算教学的枯燥,却阻碍了知识的迁移优势;(2)计算课时减少,教材将一些知识点进行了“合并”和“分散”,其中计算教学的“合并”最为严重,加上例题中知识点渗入太多,巩固训练太少,不利于学生掌握;(3)配套的计算练习较少。

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教师一定要懂得变通教材,靈活处理计算教学内容。

1.按实际需要调整计算教学的例题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的“小数乘法的导入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关系从而明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先入为主的情景图往往喧宾夺主,色彩夺目的画面占据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思维总跳不出生活中买卖的情景,无法走进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探究领域中,只会机械式的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路也很难往小数乘法的算理方向想,实现知识迁移的目标必然要“夭折”。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在备课中可以采用变通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淡化情景,突出计算主题。尤其在课堂上,教师着重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算一算3个3.5是多少,再通过对比发现用3.5×3竖式计算更方便,并通过人民币的单位转化明确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这一算理,接着迁移到例2的计算学习,进一步明确小数乘法的算理并巩固计算方法。

2.整改课本配套的计算练习

练习是提高计算技能的重要途径。练习设计的典型与否,对计算能力的巩固、算理的深化作用不可低估。现行的课本练习在编排上比较混乱,对应性不强,题形单一,答案唯一,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所在,适当整改课本的配套计算练习。

二变:变换角色,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

计算课大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是由数字与抽象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学生容易感到烦躁和厌倦。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习活动,让学生尝试扮演多种“角色”,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才能促进计算的正确性,加强学生计算的能力。

1.我是计算课堂的小老师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第一招可以借鉴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就是设立计算课堂小老师,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任命平时的小组长为“计算课堂小老师”,其职责是在计算课堂上,在每次独立计算练习后,老师先帮这些“小老师”检查批改,然后这些小老师再帮自己组内的学生检查批阅,发现组内学生错误即时指导其修改好,这样的分管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既为老师的教学工作减负,让教学效果呈辐射状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尝试到“角色”的转变,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性倍增,师生收到双赢的局面。

2.我是同桌的错例收集员

错例资源的管理与应用很多老师都在尝试,也有老师让学生在日常的计算中注重收集计算错例,利用错例提高计算能力。这无疑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俗语说:当局者迷!有了先入为主,人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的,加上老师把收集错例当作一项作业任务,让学生又有了增加他们负担的感觉,所以难免心里有抵触,从而敷衍了事,让错例收集变得毫无意义。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变换了一下角色,让错例收集更实效。具体做法是:把错例收集写进我的教学计划中,时间定在每学期的第9周和第18周,也就是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夕,专门找一节课时间,同桌之间互相充当错例收集员,主要职责是收集自己同桌的计算作业本中的错例,分类收集。通过活动发现,因为角色变换了,是找别人的“错误”,所以学生兴趣特别浓厚,也特别认真,而且分析错例的原因也变得比较客观,分析也很有见解,同时还能为自己的同桌写上几句小建议。这样的错例收集无疑又是一个双赢的好策略。

3.我是计算编题小高手

所谓“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能割裂的。教学离不开学生,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知识水平等,我们的教学才有意义,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因此,我适当让学生参与计算题的编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有:(1)课堂上组织学生来一次“编题高手争霸赛”,可以是口头编题、也可以是书写形式的;(2)午练时间组织学生“按主题编题”PK赛,有口算的、估算的、笔算的、脱式计算的、简算的等等;(3)定期组织学生交换“计算作业本”,以错例为原形,“变一变,考考你”。

三变:改变计算练习的实施模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单纯的计算练习实施模式大都是教师出题学生练,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计算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训练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恶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不管阁下用的是什么法,什么招,我相信培养兴趣、提高积极性将是我们大家的首要任务,只要让学生爱上计算,那么提高计算能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新村小学)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计算
“加边法”与“降价定理”在行列式计算中的应用
Hamilton圈问题的分子信标检测模型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多元化的误区及相关对策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