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有效性

2014-04-29 02:25罗桂英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雷锋毒品

罗桂英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该怎样改进?如何将枯燥无味的课变得生动形象?如何拓展学生的生活面,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解决认识上的一些困惑?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有效性,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3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思想课教学方法,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该怎样改进?如何将枯燥无味的课变得生动形象?如何拓展学生的生活面,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解决认识上的一些困惑?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有效性,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和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状态,激起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有效地提高了"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第十二册《信科学 不迷信》一课时,引用了一个事例:偏僻的大山里,农民们都分散居住,一户人家有一个五岁的男孩和十岁的女孩,父母都进城打工去了,家中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照顾他们。有一天,姐弟俩在放学路上随意摘了几颗野果子吃。晚上,他们突然感到腹痛难忍,疼得直在地上打滚,还伴有严重的腹泻。小山村只有一个卫生所,而且离他们家较远。我通过声像同步展示故事情节后,大家都认为姐弟俩是因为食物中毒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我就问:"此时此刻,孩子的奶奶会想些什么办法呢?"学生们纷纷发言:"请医生上门"、"打电话找村里人帮忙"、"让他们吃药"、"给他们喝热茶"、"给他们揉肚子,掐虎口"、"让他们喝肥皂水,把肚中的东西吐出来"、"请巫婆驱邪治病"……针对这么多回答,我不做任何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哪些办法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为什么?通过比较、判断、讨论,结论马上揭晓。故事的结局,姐姐在别人的帮助下忍痛去了卫生所,得到及时抢救,脱离危险;而弟弟则由巫婆作法延误了治疗时间,不幸死亡。留下悬念,再次让学生探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姐弟俩不同的命运?……

二、再现情境深化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图画、电影、录音等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学生以往的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唤起学生当初的体验,使他们在耳濡目染的情境中和作者的思维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使教学活动成为重温生活体验的过程。

例如《雷锋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太久远了,也太陌生了。他们知道更多的更熟悉的是肯德鸡、麦当劳,《奥特曼》、《熊出没》等。我在教第六册《为集体多做好事》一课时,如果按照课本上或教参中给学生讲有关雷锋的故事,他们肯定会感觉很枯燥、苍白,不感兴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想法找来雷锋的电影,在课前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我接着说:"今天,老师在看电影前有个问题留给你们,看看谁能看完后找到答案,这个电影主要演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学生们的热情很高,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我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大屏幕给学生放《雷锋》的电影片断,学生们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观看。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雷锋,看到的是雷锋助人为乐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雷锋的名字也深深地留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三、拓展情境指导行为

农村学生的生活面狭窄,生活经验不丰富,导致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出现存在认识上的困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我们的品德课堂有了更大的活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等材料,把一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介绍,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如我在教学第十二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时,多媒体课件就帮上了大忙。身在农村的学生对毒品及其危害的知识了解甚少,认识也是很模糊的。一方面,在我们农村没有这样的吸毒事例让学生参照认识,另一方面,也缺少一些毒品的常识性知识,加上对毒品一吸就上瘾的好奇心,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在糊里糊涂中成为毒品的牺牲品。为了能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提高对毒品的警惕性,澄清一些模糊认识,矫正一些好奇心理。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行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将找到的许多身临其境的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那一幅幅揪心的图片,一个个鲜活的吸毒犯的前车之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毒品害人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了学生的心里,对毒品的厌恶、憎恨之情水到渠成,不必老师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讲述了,学生就会终身难忘。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

再如我在教学第十二册《保护环境》一课时,让学生先看录像,欣赏如公园、广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让学生切身感受美。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空氣格外清新,小动物们玩得不亦乐乎。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黑了,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耷拉着脑袋都离开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也很深。在此基础上,针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环保小课题,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商店、社区调查,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提出 "节约水资源"、"拒用一次品"、"绿色认养"等合理化建议;以"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家庭、社会成员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燃起强烈求知欲望的火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强烈情感及责任心。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需要。它既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信息量。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感性思维空间和教育的时空界限,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浓厚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高素文.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探微.小学德育,2004年1月

[2]吴建红,吴玉梅."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3]吴红燕.用情感体验填平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鸿沟.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1期

[4]唐道胜.浅谈生活中的品德教育.科学咨询,2008年10期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雷锋毒品
销毁毒品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