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亮
【摘要】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66-01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炎症反应可导致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也是最重要、最敏感的的一种炎症标志物[3]。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的影响,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选自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神经内科临床上收治的ACI患者共11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通过的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部CT或MRI检查证实,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72h。患者排除伴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者;精神障碍、意识模糊或痴呆患者;伴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者;近6个月内服用调脂药物或具有药物过敏史者等。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为(59.63±6.11)岁;观察组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为43-80岁,平均为(60.51±7.02)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其病情给予脱水、抗凝、降压、调脂、抗感染、营养脑细胞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50mg/次,1次/d,睡前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1次/d,睡前口服;两组均治疗14d。
1.3 疗效判定
于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液3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CR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为[5]: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临床结果,计量指标以( 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值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临床结果可知,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炎性因子的激活可导致斑块不稳定,成为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6]。血清CRP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患者病情,可作为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依据[7]。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作用于血小板的环氧化酶而抑制TXA2的合成,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释放以发挥抗血栓作用,阻滞患者病情进展[8]。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抗血栓、抑制炎性反应等作用,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血管修复,防止斑块破裂而阻止患者病情进展,并能改善患者脑血流供应及神经功能,目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9]。本研究采取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单用治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具有缓解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疗效确切,与文献报道一致[10]。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晓红,程远芳,于小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5):50-52.
[2] 刘丽艳,常焕显,王以翠,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3712.
[3] 尤群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4):140-141.
[4]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5] 杨平,张丽芳,顾淑娥,等.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3011,33(6):543-547.
[6] 梁兰,陈茜,邬丹丹.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青霉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75-77.
[7] 夏菁,周维智,刘晓红.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4):189-192.
[8] 王博,方麒林,丁联斌.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NES和hs-CRP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08-2410.
[9] 鄧伟国,林庆志.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108.
[10] 段景怡.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