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清热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9 01:37陈麒贺晓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气阴糖化益气

陈麒 贺晓芳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清热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43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治疗组口服益气清热胶囊每次3粒,3次/日,30日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0,5gbid。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水平。结果 益气清热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降糖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清热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关键词】2型糖尿病;益气清热胶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52-01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有上消、中消和下消之分。该病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多尿、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其病机特点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1]。糖尿病病史长者以气阴两虚型为多见。我院糖尿病专科于2007年12月至2013年5月以院内中药制剂益气清热胶囊(批准文号川药制剂Z20070547)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不以单纯血糖降低为治疗目标,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3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空腹血糖FBG在7.0—15.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在7.8—20.0mmol/L,益气清热胶囊组123例,男63例,女60例,年龄28—83岁,平均61岁,对照组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30—80岁,平均58.3岁,两组患者确诊糖尿病病程均为3年~20年。两组间在临床表现、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

1.2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消渴(气阴两虚型)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口服两种以上降糖西药或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仍>12.0mmol/L或餐后血糖>1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者,合并失代偿性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有出血倾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者。

1.4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糖尿病饮食、运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0.5Bid。治疗组: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益气清热胶囊(药物组成有西洋参、生黄芪、山药、桑葚、生地、五味子、赤芍、黄连等),一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30日为一疗程,三疗程后评定疗效。

1.5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2007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控制目标确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空腹血糖<6.1、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有效,FBG<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6.5—7.5%之间。无效: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2]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结果

3个疗程后根据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评价结果见表1,根据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情况评价结果见表2。

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在血糖控制效果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统计学比较无差异。说明以中药益气清热胶囊为主治疗,仍然可以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降糖作用与口服西药基本相当.表2结果表明病人症状好转及体质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西药。

3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多因肺燥、胃热、肾虚,热灼阴亏,水谷精微转输失常所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外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其病机特点为阴虚热淫。我院研制的益气清热胶囊,获得了省药监局中药制剂批文,主要药物有西洋参、生黄芪、淮山药、生地、桑椹、五味子、黄连、丹参、赤芍、当归等,具有滋肾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的功效。方中生地、桑椹、西洋参、生黄芪、淮山药滋肾健脾、益气养阴,对糖尿病气阴两虚者尤为适宜;丹参、赤芍、当归活血化瘀,现代医学研究[3]认为能调节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使血粘度显著下降。本观察结果表明:以益气清热胶囊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不仅能有效的控制血糖,而且改善患者“三多”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同时我们也观察到部分病人疗效一般或无效,尤其病程较长,空腹血糖和糖化指标已经较高的,应联合降糖西药,必要时应当及时使用胰岛素。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9—253.

[2]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梁勇,羊裔民,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4):304-306.

猜你喜欢
气阴糖化益气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临床研究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