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效课堂的核心

2014-04-29 23:21周睿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交流课堂教师

周睿

【摘要】每一堂课是由交流开始的,也由交流结束的,交流是否有效,是衡量课堂是否高效的标准,所以探索课堂的有效交流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交流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46-02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探索课堂的高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追求。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堂的有效交流,因为每一堂课是由交流开始的,也由交流结束的。

一、课堂有效交流的误区

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上,师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内心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课堂上热闹活跃的气氛,随处可见的交流场面背后,到底有多少学生发表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又有多少学生游离其外,无所适从呢?

误区一:课堂气氛热闹给人一种"有效交流"的假象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不管时机是否恰当都要尝试着用,似乎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只有交流一下才是新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思考,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较多,收效甚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误区二:课堂上小组讨论给人一种"有效交流"的假象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临时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交流讨论。既没有对学生的交流作指导,也没有时间全程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这样的小组交流不是有效交流。

误区三:课堂上教师与优生的交流给人一种"有效交流"的假象

在"合作交流"时,教师是"主角",优生是"配角",中等生是"群众演员",学困生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课堂上很热闹,但往往变成了教师与优等生的热烈交流,大部的学生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交流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误区四:課堂上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交流"给人一种"有效交流"的假象

教师所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老师想着教学进度,学生思维刚打开,教师总结即开始。

二、有效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学科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还应具备广泛的参与性和思维的再现与吸纳性。

三、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

策略一: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安全"的课堂交流氛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组织课堂有效交流的前提。虽然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我们还是在有意无意中带有权威性和指令性,很多学生缺少"安全感",怕出错后被老师批评或同学笑话。

策略二:挖掘教材,丰富课堂有效交流素材

学生的学习内容是进行有效课堂交流的材料。学习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是否为学生提升课堂交流、探索能力营造广阔空间,这是影响课堂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编写导学案时,必须认真挖掘教材,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去重建,力图凸显教材的现实性、挑战性、探索性和课堂的交流性。提供真正成为学生开展课堂交流的"有效素材"。

策略三:强化课堂有效交流意识,寻找有效课堂交流途径

首先,创设课堂交流情境,课堂交流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与接纳,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除了创设外在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敢于课堂交流外,还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课堂交流内在动机的情景或课堂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单靠个人智慧或能力要完成它具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感到课堂交流的必要,或者是学生有迫切的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课堂交流或获得别人的帮忙,这样才能从内因调动学生合作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也才能使课堂交流更加有效。其次,我们要把握课堂交流时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再次,教师在学生合作课堂交流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参与和指导,教师不能定格在"表演者"位置上,而必须是由台上走到台下,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地质疑、肯定与否定,师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教师应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如何指导与引导,才能使课堂交流顺利进行,更加有效。

策略四:重视方法指导,养成学生的课堂交流技能

课堂交流的技能是课堂交流的成效高低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课堂交流的技能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课堂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教师必须用心渗透在每一节课中的一个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使课堂进行有效交流,讨论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交流前的独立思考关系到交流的质量,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要合作交流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让学生先独立地去想甚至去做,形成对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对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立的看法, 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进行辨别,不断扬弃,相互容纳。其次,树立学生用心倾听意识。倾听的能力与交流的能力同样重要,能说会道还必须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在课堂交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明。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说明自己的问题,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和同学都必须学会耐心等待,给他们完整地表达予于支持,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在倾听方面,要求学生明白你想别人听你的发言,就必须先学会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再次,养成课堂交流后反思完善习惯。反思与完善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课堂交流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差异,有的甚至与现实具有一定的落差。课堂交流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它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师生、 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或辩论,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或想法的合理性,在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培养学生课堂交流后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对他人的观点或认同、或补充、或争辩;善于在众人观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能够完善已有观点或生成新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会处理课堂交流的结果,进一步对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和体验。有了反思与完善才能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思维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追求高效的课堂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有效交流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猜你喜欢
交流课堂教师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