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型企业形成条件及成长研究

2014-04-29 00:44徐艳梅阮亚杰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企业成长

徐艳梅 阮亚杰

摘要:文章通过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得出山寨型企业得以进入和形成的市场条件为垄断竞争市场,运用博弈理论证明山寨型企业以模仿行为进入市场是一种理性选择,结合竞争理论和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成长理论,得出企业成长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保持企业资源差异和制造差异化产品。最后,依据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提出“山寨”型企业的成长策略。

关键词:山寨型企业;企业成长;异质资源;成长策略

一、 引言

“山寨现象”作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道路上出现的一种现象,已经渐渐的由初始的手机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从平板电脑、电子书到服装、鞋类甚至网络平台、手机游戏,“山寨现象”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不难看出,“山寨现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效仿和低端的复制,而是逐渐在制造业多个领域内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模仿式创新的产品策略和中低端市场导向的产品定位赢取生存空间。

二、 山寨型企业形成的市场条件

事实上,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成长途径,不仅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能力,也与企业能否进入某一行业或市场,也即市场结构所决定的要素流动性相关。要素流动性构成市场进入障碍(也可称为要素流动限制性),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市场进入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规模障碍;技术障碍。只有这两个障碍是能够有效限制和影响要素流入,其它如资金、渠道等,均不能构成绝对和长久限制要素流入。

规模障碍指引规模经济性而获得的经营与制造的低成本而形成的要素流入的障碍;

技术障碍指制造该产品本身存在难以掌握的技术关键而形成的进入障碍。这种技术关键的突破不仅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也存在技术原理和技术秘密把握的现实差距,这些差距需要较长时间的攻克才有可能减小。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市场表现为“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这四种结构。其中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对于要素流动是几乎是完全障碍,完全垄断厂商极为行业的唯一供给者,这意味着该厂商唯一控制着一个行业的产品生产和供给,产品制造的技术和规模均构成对其他进入者(完全限制要素流动)得障碍,尽管完全垄断在现实中不存在,但是了解该市场特征对于解释和分析企业行为是必要的;当市场为寡头垄断机构,该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寡头之间机勾结又竞争,竞争是为了寡头各自的利益,勾结则是为了阻止新厂商进入从而保证寡头垄断利益。因此,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条件下,要素流动性很差,通常都具有很高的规模和技术障碍。

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在该市场种积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按照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该市场的垄断性由产品差别而形成;竞争性则由产品的可替代性而形成,现实中家电、服装、食品、通讯产品制造、印刷等行业均被认为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这一市场具有的典型特征为:

(1)厂商众多:在市场上存在众多厂商,每个厂商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在市场均衡实现的条件下,每个厂商有自己的市场份额,产品价格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是因为产品差别的存在,产品价格关键取决于产品差别对消费者的影响。厂商彼此之间不会通过勾结来控制价格,个别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有限影响者。

(2)产品非同质:在该市场中的厂商生产并出售相近但有差别的产品,差别可以是实质性的也可以是非实质性的。事实上,产品功能、质量方面实质性差别并不多见,而通常表现为延伸产品方面的非实质性差别,(如包装、商标、广告、服务态度等引起的印象差别,或者是因地理位置、交通等形成的购买意愿差别)。在垄断竞争市场,产品的相近或相似产生可替代性,因而引起竞争,产品的差别形成产品特色,因而引起垄断,这也恰恰是竞争优势与经济利润获得的根本。

(3)要素流动自由:由于不存在规模和技术障碍,要素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流动自由,进出市场不存在障碍,因此市场中存在着”有效竞争“,同时也激励着企业不断创新,因为如果不能通过产品有效的实质或非实质差异吸引消费者,那么企业将逐渐在市场中失去地位,其市场份额,将会被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逐渐夺取。厂商为了保持并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要通过形成实质与非实质的产品差别来吸引消费者,这自然也就引发竞争。然而这种竞争恰恰就是张伯伦所描述的”有效竞争“。

(4)信息非完全对称:信息完全对称,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交易双方对构成交易的全部信息了解是完全一致,交易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因信息拥有而获得好处。信息不完全对称,则意味着交易双方并拥有完全对等的交易信息,交易某一方(通常是卖方)有机会利用信息的拥有而获得好处,这种现象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非完全同质。正是因为产品的差别存在,卖方对于市场的了解和对于产品(特别是自己的产品)整体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买方。这正是在该市场中厂商获得基于产品差别的垄断利润所在的根本。

垄断竞争市场处以上市场结构方面的特征以外,更为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在短期垄断竞争厂商完全可以通过产品差别获得垄断利润。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MC,只要产品价格大于平均成本,即P>AC,企业将获得经济利润。如图1所示,当然正是因为短期经济利润存在,则将不断吸引要素流向该市场,也就促进了市场中有效竞争。为了能够持续获得经济利润,该市场中的企业将通过持续创新形成产品差异化,以便通过差异化获取经济利润。

综上,因为垄断竞争市场由于不存在进入障碍,以模仿跟随为首发行为的“山寨型”企业可以进入市场并通过产品差异来获得一定的细分市场(Niche market),从而获得生存空间。

三、 山寨企业进入市场的行为选择

1. 智猪博弈。博弈论(Game Theory)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是一个典型的纳什均衡例子。通过该例子,展示一种“弱者”的选择策略,并且如果改进制度设计将会改变博弈中参与者的收益状况。下面对智猪博弈作扼要介绍,以便理解企业行为选择。

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头猪,猪圈一边装有踏板,踩踏板,远离踏板的食槽就会落下10个食物。无论哪个猪去踩都要付出相当于2个食物的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食物,小猪吃到1个单位,若同时到小猪吃3个单位,大猪吃7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小猪吃4个单位,大猪吃6个单位。根据上述条件,可得支付矩阵如下:对于两猪都踩的策略,都需要支付2个单位成本,且大猪一定比小猪先到,因此扣除成本后,大猪得益5个单位,而小猪得益1个单位,其余类推。(如图2示)

智猪博弈的均衡策略为:“大猪踩,小猪不踩”。小猪采取“搭便车-Free Ride”行为,舒服地等在槽边,大猪要为争取残羹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形成“小猪悠闲大猪忙”的原因在于;对小猪而言,去踩,吃不到食物;不去踩,反而能吃到一半食物,当然不去踩了。反观大猪,明知小猪不为,那么自己为之总还是要比不为强。

2. “智猪博弈”的启示。“智猪博弈”这个例子给在竞争中企业经营行为的选择尤其是弱者的行为选择给出了理性选择答案。它启发我们在竞争行为选择中,学会并善于跟随也即—“搭便车”是一个企业行为的理性选择,因为它可以实现经济效率,可以认为这是优秀企业的基本素质。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企业首先开发市场,而自己做好准备紧紧跟随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是企业善于在“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之间取舍,且充分发挥资源作用的表现。

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就好比大猪,中小企业就好比是小猪(也可将先行者好比大猪,跟随者好比小猪)。踩踏板可比作开辟新市场或通过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大企业资金雄厚,生产规模足够,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而且推出新产品后可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小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等待,等大企业技术创新后,跟在大企业后,通过细分市场占领部分市场份额,从这种创新中获得利益。

这个例子清晰的显示,不要觉得做“小猪”没有发展,企业获益与否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规模和表面实力,关键在于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智猪博弈”是给竞争中的弱者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此外,在这个例子中踏板到食槽的距离以及每次漏出的食物量的改变,都将影响大小猪的行为选择。在这个例子中;只要踏板与食槽之间的距离足够的短,那么将出现无论如何小猪都不得食的结果;反之,如果每一次食物出量足够,将出现大小猪都愿意踩踏板的行为。很显然,如果我们将距离和食物出量看成制度,那么显示出行为选择受制度设计改变影响的现象。

毫无疑问对于山寨型企业而言,我们有理由将其视为“小猪”,是行业中的跟随者,而市场中的先行者视为“大猪”。在现实的市场结构中,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常态,由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和特征的原因,先行者都不可能做到完全控制和占有全部市场份额的可能,那么自然就给山寨企业已跟随的机会和可能,根据对智猪博弈的分析以及启示,山寨型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选择模仿跟随的行为策略是其理性的选择。当然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山寨企业自身能力的变化,其行为选择需要改变,而不能一味的选择跟随。

四、 山寨企业成长路径

1.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成长理论。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成长理论(简称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 Based View)随着产业发展而兴起的企业成长研究中迅速发展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关注企业成长实质,认为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研究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

资源基础概念从20世纪初开始提出,真正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经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长足发展,现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支重要流派。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源自企业资源的差异,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企业各自拥有的资源要素的异质性(包括有形和无形),是形成竞争力的主要方面,也是企业成长的关键驱动力。概括地讲,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①差异的异质资源;②资源的不可模仿性;③异质资源的获取和管理。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在资源方面的差异是企业获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企业能获得经济租金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讲,资源的差异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同时,就资源的不可模仿性而言,该理论认为基于企业自身而构建的无形资源是更为有价值的,因为这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企业的气质、精神、传统,更具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因此该理论注重培养企业内部的资源,强调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构建外部网络。

2. 成长行为策略选择。前面分析表明,“山寨型”企业得以进入的市场为垄断竞争市场,该市场由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可替代性高,导致厂商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这些竞争来自于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一种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的竞争手段,主要通过改变价格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做法,单是由于垄断竞争市场具有信息对称的特征,价格竞争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所以通常市场表现为跟涨不跟跌。非价格竞争,主要表现为组成产品整体其他方面的改进而形成,一般表现为通过产品功能改进、销售模式以及服务的改进来吸引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竞争方式,而产品功能改进构成产品实质差异,而销售模式以及服务的改进称为产品费实质差异。较之于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具有更富有战略性的竞争要素组合与变化,在市场竞争中非价格竞争被广为运用,现实中运用的较多的是广告竞争与销售方式和渠道竞争。

(1)企业成长关键因素:无论是垄断竞争理论还是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成长理论,其共同点在于差异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质。垄断竞争理论认为产品差异化有利于企业获得差异化市场份额,使企业获得经济租金的本质;基于资源的企业成长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对产品差异化形成从资源观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异质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基于这一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形成企业异质资源,有效地创造满足需求的差异产品(包括产品实质与非实质),获得必要的差异化市场份额与生存空间,是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并可能实现基于该生存空间条件下的扩展”。根据智猪博弈的启示,将企业成长理论与垄断竞争理论结合,山寨型企业进入市场选择模仿视为理性,但是未来能否持续创造和形成差异化的“不可替代”是获取生存的必要选择。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获得经济租金的企业肯定会模仿优势企业,其结果则是企业趋同,租金消散。因此,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为保证持续的竞争优势及经济租金,要求企业须具备持续保持差异和形成特殊资源的能力,所以“形成异质资源,制造差异产品和模仿障碍、对资源的获取和管理”是企业成长关键。企业成长与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若企业具有成长性,则有,如果出现的现象,则说明,关键因素中的某一关键因素对企业成长为负贡献,制约了企业成长。比如,制造差异产品和模仿障碍无法做到的话,那么意味着其他企业可以容易的模仿跟进,相比而言模仿者有较低的投入,那么势必导致引导者在这一产品领域失去竞争优势与成长机会。

(2)成长行为策略:基于关键成长因素,以模仿为初始行为的山寨型企业进入市场时就应该形成与被模仿者的产品差异(通常此时的差异为非实质差异;如价格、服务、渠道等),以便能够加快的获得细分市场份额,进而应当维护好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其次,在获取细分市场和生存空间后,应当并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差异化资源(异质资源),通过加强对该市场消费群体的服务和了解,尽快形成品牌声誉和企业声誉,并且采取对被模仿者的跟踪,不断的改进产品以保证差异存在。同时也提高被模仿门槛,维护好自己的经济租金。最终,因为经济租金的存在,异质资源总是会被其他后来者模仿,如若要持续保持差异与经济租金,那么就必须要具有持续产生异质资源的能力并且维护和管理好,这就需要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学习能力,形成自身的综合知识体系和资源体系,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形成和维护自身的差异化市场,从而进入到具有自主性创新的发展周期中。以上,行为策略过程可以用图3表示。

参考文献:

1. 杨杜.企业成长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 于维生,朴正爱.博弈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伯伦.垄断竞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 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5. 邬爱其,贾生华.企业成长机制理论研究综述.科研管理,2007,28(2).

6. 刘洋.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因素分析.流通经济,2011,(2).

作者简介:徐艳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MBA 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阮亚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4-01-19。

猜你喜欢
企业成长
论企业文化与员工主人翁意识
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货币政策、企业成长与资本结构波动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基于集成创新的企业成长路径探析
探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金融市场结构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分析:中韩比较
基于创业阶段演化的创业者网络跨度与网络聚合的交互效应研究?
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模式竞争优势理论推导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