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龙
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必要的环节,良好的预习效果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略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预习内容、时间的布置安排。在前一节课结束时,我会告诉学生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什么要求也会交代清楚。
预习的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迅速浏览新课。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第二步,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重点针对有困惑的问题,一边细读,一边思考與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做上标记,记下来带到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并解决。
一、正确处理预习与课堂学习关系
1.预习不完全等于提前学习,它的直接目的是为高效率听课作好铺垫,因此,不必耗费大量精力时间彻底搞清一切,很多同学在试图养成预习习惯的开始往往出现此类情况,以至不堪重负不能坚持多久就放弃了。
2.学习的主阵地是在课堂上听讲,万不可因为课前预习对课上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就洋洋得意、松心懈怠,结果是舍本逐末,起不到好效果。
二、在预习中需注意的问题
1.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当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
2.预习的要求。①预习首先要扫清阅读障碍,因此在预习时,阅读要与查资料相结合。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生词和内容,要立即查字词典等工具书以及学科方面资料,力求在意思上弄明白。②独立思考发现问题。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否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③预习功课要长期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认为作业时间紧,就放弃预习,应让预习成为学习的必要环节。
总之,不同学科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时,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抓不同的要点。比如,预习理科时,要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文科预习的重点放在排除生字、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等。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芹池中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