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微型权力与规训社会

2014-04-29 18:22施林林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2期
关键词:福柯

施林林

摘  要:福柯提出的“权力的微观物理学”或称“权力的技术学”是对传统权力观的颠覆和消解。《规训与惩罚》 详尽地描述了细致的规训、律化、刑罚、监狱等这些权力的运作机制,以此集结交织成的网络就形成了权力之间的互相渗透和相互制掣。福柯认为权力是一种外在的、对受体强加的暴力,作用于所有人,人参与其中既是权力的主体又是权力的客体。对于微型权力、规训社会的分析也反映出了福柯的“主体性”思想和生存美学。

关键词:福柯;微观权力;规训社会 ;规训与惩罚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1

一、福柯的“权力的微观物理学”(“权力的技术学”)

“权力的微观物理学”,指的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广义的支配力和控制力。“微观权力”与传统的“宏观权力”不同,但也不等同于其对立面。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权力网络,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主宰着一切甚至细微处到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其制约,不能进行简单的、理想状态下的划分,在某种层面上它们是相互渗透的纠结。微观物理学的特点是,优先强调关系和结构。福柯的权力观尤其特别注重关系,他认为权力存在于关系之中,关系重叠、交织形成网络,把人密密匝匝的固定其中。福柯“权力不是一种制度,不是一种结构,也不是某些人天生就有的某种力量,它是大家在既定社会中给予一个复杂的策略性处境的名称。” [1]

在福柯看来,权力不仅指否定性的、禁止和压制的力量,尤其在规训社会中形成的监狱中对犯人的改造、军营里合格士兵的塑造、工厂里技术工人的生产、学校里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规范等等也使得权力本身有了生产和创造的功能,这也使得权力的运作是隐性的、可持续的而不是显性的、竭泽而渔的。福柯在《何谓启蒙》中讲到我们现在的所思、所说、所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那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就是规训社会所生产的独一无二的社会吗?如今的我们离不开这种权力关系,福柯说:“……如果离开了熔铸我们的权力关系,离开了评价和分析我们在权力关系中所扮角色的能力,人就无法给自己定位,我们也无法界定我们自己,也就不知道我们自己是谁了。”[2]

二 、福柯眼中的规训化的社会

所谓规训化的社会是利用操作身体的政治技术,以生产、训练、培养、造就“驯服的身体”为基本目标形成的社会形态,生动典型的缩影就是全景敞视监狱。在福柯看来,社会正朝向一个越发完备的全景敞视化方向迈进。现代社会中的工厂、学校、军营、医院、家庭等就借鉴了全景敞视的监狱模式,一方面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一方面又借助于现代的科学管理——调查、测量、记录、检查等以维持和保障,生产出规训化的现代人。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到西方的惩罚制度的基本倾向:心理控制渐强,身体惩罚变松。如专制时代的五马分尸、刀剐等公开酷刑消失,劳动改造等温和形式出现,权力技术更为狡诈。这是应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维护本阶级的统治秩序,而安排和组织的策略方法。“……规训针对个体的身体,它造成这样一种效果:越有用,越顺从;越顺从,越有用。它既增加身体的力量,又控制这些同样的力量。”[3]

三、 福柯“主体性”思想和生存美学

福柯批判吸收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黑格尔等人的理论。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继尼采的上帝之死、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福柯提出了人之死。福柯反对以人性和主体关念为基础的人文主义。他认为不存在实在的、一致的和普遍的主体,主体不过是一种现代西方文化的概念、符号。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揭示出了主体的真实形象,主体构成是权力通过一整套规范和程序塑造出来,包括作息时间表、训练、隔离、监视、测验、分类、挑选、等级、奖励和惩罚等措施,制造出“两个系列:肉体系列—人体—惩戒—机关;和人口系列—生物学过程—调节机制—国家。”[4]

福柯试图以“自身”的崭新意义取代传统思想中的主体和主体性,追求更高层次、更高意义的生存原则。在他的美学思想里美不是任何任意义的杜撰和虚构的形式。《规训与惩罚》中认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封建社会“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还是现代社会里聪明的政治家“用奴隶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的约束他们”。“有形的形体的束缚刚刚卸下,无形的思想的束缚随之而来,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和艰巨性。“  [5]所以,福柯认为只有在审美超越中,才能达到人所追求的最高自由,同时实现创造、逾越,愉悦和更新自身生命。

注釋:

[1]福柯,《性经验史》,余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68页

[2]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195页

[3]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城、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161-162页

[4]福柯,《必须保卫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3页

[5]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城、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113页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城、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2]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米歇尔·福柯:《主体解释学》,俞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4]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5]福柯:《何谓启蒙》,薛与国译,(New  York :Pantheon  Books,1984年)

[6]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张廷琛译,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年

猜你喜欢
福柯
《声名狼藉者的生活:福柯文选Ⅰ》(书影)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福柯话语权力视域下社会隐转喻研究——以美国政治正确类表达为例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今天我们如何谈论福柯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
今天我们如何谈论福柯
“福柯与法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权威、监视与游离——对《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福柯式解读
福柯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