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秦儒家思想从纯粹学术发展为治世之道,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先秦儒家的“道德教化”。道德教化实质是教人如何去为人处世,使社会的政治原则内化为人的自觉行为。先秦儒家思想渗透着道德教化的诸多思想,包括德治、仁政、正确的义利观等,这些都对今天廉政文化的建设有非常重大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先秦儒家;道德教化;廉政文化;借鉴
作者简介:陈智勇(1970-),男,河南荥阳人,博士,副教授,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古代史先秦史。
[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可见历史文化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先秦儒家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中许多教化措施对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巨大借鉴价值。
一、先秦儒家道德教化
先秦儒家思想是一个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的价值体系,它由孔、孟、荀子等人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有:第一,为政以德,政治、道德一体化。先秦儒家认为政治应该蕴含道德底蕴,道德则必须是带有政治色彩的道德,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凸显道德的教化作用。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形象道出道德在国家统治方面的重大作用,具体实施时孔子则主张以“君子德风”来影响全社会。第二,实施仁政,保证礼制。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够保证社会和谐。孔子主张“仁”的标准在“礼”,“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①几千年的社会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遵循一定的秩序,才能够建立“有条不紊、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社会。第三,权衡义利,明确价值取向。“义”主要指社会成员所应该担负的责任义务,“利”狭义为个人私利,义利问题处理不当则会引起社会纠纷。先秦儒家非常关注义利的关系,他们并不反对人们追求正当的利益,而是注重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义利观,提倡“先义后利”、“见利思义”,简言之就是利要在义的控制之下。
二、当代廉政文化
在当代国际社会,文化影响综合国力的竞争,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将崇尚廉洁的价值理念融入到社会行为规范之中,影响和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使社会廉洁公正。新时期我们党赋予廉政文化建设新的内涵: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②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体系,不仅可以对人们的道德情操进行熏陶,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还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建设。
三、先秦儒家道德教化的价值对廉政文化的启示
第一,重视个体道德建设,发动大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道德是渗透于人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不成文规范,个体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恩格斯说“道德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③先秦儒家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只有将廉政文化的建设通过道德这一方式内化为人们的品性,才能够真正地推动社会廉政文化的建设。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教育,为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正能量。
第二,重视制度文化发展,置廉政文化于规范制度下。先秦儒家为统治者接受主要在于他们宣扬国家发展要在规章下有序进行,推崇“礼制”。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文化的宣传需要规范的制度,制度是为了更好的保障文化建设的规范性进行。各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存在一种误区,部分人认为就是要开展活动,从而忽视了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各地更应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切实做到按制度去管人管事,这样政府才能在实践中树立威信,从而更有利于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第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促进廉政文化的建设。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造成腐败现象丛生,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怎样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自古至今都是一大难题。在市场经济中让人们完全放弃“利”是不现实的,单纯讲“义”也是装清高。先秦儒家在处理义利问题方面有堪称完美的对策——见利思义,义利双行,今天社会依然适用。最好的解决是义利双行,但“义”与“利”相冲突时如何解决呢?先秦儒家认为两利相衡取其重,具体到现阶段是国家鼓励人们争取合法的“利”,在涉及到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候,必须毫不犹豫“见利思义,义利双行”。只有形成这样的义利观,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先秦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在敦促社会德育,引导仁者爱人,树立正确的义利价值观方面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审视先秦儒家的道德教化思想,可以从中借鉴很多有益的经验、方法,为当代廉政文化的建设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五编,毛子水注译.论语[J].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86.
[2]唐华生,叶怀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6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