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物理任务引领教学法初探

2014-04-29 00:44施友潜
中学理科园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任务能力

施友潜

摘 要: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工作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要以完成任务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要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要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任务;学习情境;能力

“任务引领型课程”,又称为“任务驱动”或“任务先导”课程。“任务引领”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融合。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1 ]

一、任务引领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任务引领教学法”即“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运用“任务引领教学法”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前学习的主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引领教学法四步骤

“任务引领教学法”即“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的。

(1)创设情境:教师应根据当前学习的主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用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更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出;也可以从自然现象中提出;更可以从与职业学习相关内容中提出。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去解决面前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提倡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补充、修正让学生对当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有利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4)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任务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这更为重要。

三、在中职物理教学上的应用

1.在幼教专业物理“静电感应,放电现象”教学中,教师以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有一个消息说,在雷雨天气中冒雨登长城的游客,有人拨打手机而遭到雷击的事件。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手机能“招来雷电”呢?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然后,利用多媒体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把总体学习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的内容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如,这节课可分为,静电感应;尖端放电现象;雷电等学习任务来展开。带着任务,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将一个枯燥学习内容,因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完成了课文的学习任务后,再给一个任务,“雷雨天气在野外怎样才能避免遭雷击?”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同时,也为将来她们做幼儿教育工作时,做了安全教育有了经验和思想的准备。也是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2.在幼教专业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在桌面上放一张纸条,在纸条上放上铅笔盒。手不摸铅笔盒,能否把铅笔盒和纸分开呢?实验既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又是进行科学物理探究的重要途径, 也是呈现问题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式。学生亲自实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在这个实验中,大部分同学会慢慢的抽动纸条,结果她失败了。只有很敏捷地抽动纸条的同学,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发现了,敏捷地抽动纸条可以让铅笔盒保持静止不动状态。这是因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概念就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通过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学习相应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学到有关实验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可能提供科学的观察、分析、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完成了惯性的学习任务后,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可以应用惯性原理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在探索中学生发现不少有趣惯性现象。这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个性, 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为将来她们做幼儿教育工作时,设计幼儿游戏有了理论依据之一。从而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3.在建筑专业物理“力的分解”的教学中,分力的大小与其夹角的关系的教学,用例子,如图(1)所示,为某个钢结构厂房的屋顶是等腰三角形结构。如果在屋顶A处,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问:横梁BC受到力的方向和大小?用多媒体播放图片,通过图片的观察,让学生进入职业学习相关情景中。要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要通过已学过的力的四边形法则来计算解决。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在这个情景中,设置任务一,求力F在斜梁AB与AC的分力FB与FC的大小。任务二,求力FB在B点的水平分力F1与竖直向下的分力F2大小。任务三,求横梁BC受到力的方向和大小。(力的相互作用原理,横梁BC受到力的大小为F1方向为向外拉。)教师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转换为比较容易的多个问题(任务),由简单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学生从简单的问题(任务)入手,比较容易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物理知识,也了解房屋结构力学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时,教师应针对需要教学的内容,因材施教,切忌盲目拔高,教师设计的任务应以全体学生能順利独立完成为准,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一步到位,它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中职物理的课堂教学应能适应当前的改革需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任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职高专《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明确“任务” 文中有“我”
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教会学生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