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如何防止学生能力的弱化

2014-04-29 15:36郭禄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动手解决问题

郭禄

一、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型,语言的多样化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用准确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对数学概念,许多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语言准确、细致、严密地表述出来,那么学生就能基本理解概念,这样的训练多了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 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数学学科中,几何代数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简例的计算过程等让学生说清楚、说明白,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一般来说,学生说得清楚明白,才能表达清楚。想清楚是思维的低层次,说清楚是思维的更高层次,由想明白到说明白,这是思维的一个飞跃。

3. 让学生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告诉我们的信息,清楚要求的问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采用分析法或者综合法去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这些,说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了,然后有条理地说出解题思路,就说明学生理解并能正确的解答问题,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间长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极大地提高。

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包括动手画、写和实际动手操作,现在教学中学生动手画的能力比较强,例如画图形、画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等。但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却比较弱。比如,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在纸上能很好地画出由三角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做不好。

三、学生的猜想能力

猜想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学习前面的知识或者同类的知识,联想到新的知识,或新的知识点,但是不能确定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才能确定猜想是否正确。还有很多新的问题,学生由此及彼积极展开联想,让思维活跃起来,才能积极猜想出结果。许多新的科学发现都是先通过猜想,然后验证的。比如著名的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数学家在无意中经过猜想,进而进行科学而又严密的论证,得到解决的。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积极的快感。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1)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寻找规律的题目在做之前不要让学生忙于做题,先让学生进行猜想,预测会出现那几种结果。(2)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全部,可以让学生首先猜一猜,然后给予证明,进而总结,找出规律性的结论。(3)对一些数学现象进行分析,猜一猜结果是什么样的,做出预判,然后再进行全面的论证。

猜想的结果不一定对,但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刺激性,学生积极猜想,心情会有积极的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学好数学会有积极的效果。

四、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的科学,许多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认为数学很抽象,因此不愿意学习。这可能学生学习的时候,没有体验到数学的美感,进而产生枯燥的感觉。其实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美术音乐一样,有色彩,有动感,比如数学中数字规律的对称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数字规律的变化,就像音乐中的音符跳跃,给人动感,数学中的密铺,再加以色彩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体验几何变化之美,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美感,所有这些教师可以积极引导,使学生产生审美的愉悦,产生很美的意识,审美能力提高也会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五、学生的数学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在学习之余,也可以给学生渗透数学史,讲解数学趣味故事,名家学习趣闻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效应。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动手解决问题
我也来动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动手演示找错因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