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107-01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教学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对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为此,就我的一些想法,想与看到此文的人们交流。
我以为,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比别人多,也比别人牢,理解的比别人深刻,而且对知识的运用比别人更好。因此,要实现 “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有一些较为可行的步骤和一些要注意的问题。只有将这些做好了,才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下面我就这些具体进行分析。
一、实现“高效课堂”必备的条件
1、学生提前有很好的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只有学生有很好的预习,教师才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突破教材的难点。反之,教师就很有可能在课堂上对教材本身的知识讲解,没有时间去挖掘教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难以顾及了。要让学生知道良好预习习惯不是天生具备的,预习要持之以恒,逐步提高。否则没有预习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不可能是 “高效课堂”。
2、教师充足的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 基础。教师备课时,就有针对性地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预习情况等因素写好教案,包括,学生预习的是什么,课上我要讲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练习,反馈学生知识的把握和运用程度。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的主导作用才会得到体现。
3、多媒体的正确利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对多媒体的正确利用实际上在不少教师身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多媒体的正确利用,体现在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服务。因此,不必制作的过于“动漫”和花哨,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4、师生广泛的互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这样的目的,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室的引导下,学生积极配合,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动”是教师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渐进点。即,教师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推进教学过程的。
二、实现“高效课堂”的步骤
1、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在课前手中要有学案,根据教材对重点和难点有个基本的了解,对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印象,对不懂的知识有准备。这样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知道自己上课要干什么,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也才可能是高效的。
2、教师备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应知的知识点及内容,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并准备好相关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充分掌握、理解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
3、利用多媒体扩展教材: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熟练掌握并消化知识内容。即,将书本上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本领。这里就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了,材料的展示、练习的反馈等等,就可以快速进行了,不仅节约时间,反馈的又迅速,教师可以高效地做出调整。在师生的互动中完成教学过程,真正的高效课堂要从师生的互动中得以反馈而证明。
三、高效课堂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唤醒要做到“巧”和“快”。即,采用最为巧妙的方法,最快的速度,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高效了。高效的课堂不允许费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与本课教学关系不是非常紧密的知识的复习。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采用最为合适的方法,巧妙而迅速地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为今天的教学服务。
2、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积极参与,极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学,说到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高效课堂,就应该是学生至始至终都活跃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言一行,每一次的发言,都会反馈出课堂的效果。让学生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课,学生被动的接受,看似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而且也讲得非常透,但是教学中的效率并不高,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告动接受,推动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展示,符合初中学生的爱动的特征,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主动学习意识,课堂学习效率就会高。
3、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既不能花哨,更不能只当做“电影放映机”。过于花哨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只当做“电影放映机”学生根本就没有留下记忆,是无效的,我们又何必在这里浪费时间呢?
4、注意对学生“用知识”的准确性的把握,“学以致用”才是高校课堂的终极目标。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可见,运用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过对于高校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永远不会停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实际的变化去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