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4-04-29 12:16杜成洪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

杜成洪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可持续教育的重要时期。文章中学地理知识概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中学地理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重点阐述了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 可持续发展 中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88-02

引言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在现代教育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并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策略。實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发展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很有利。下面结合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利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社会平等,生活质量和文化受到尊重以及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通过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人类发展观的进步,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整,改变人类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变革,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它不仅要求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还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观念,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满足人们工作、食物、饮水、卫生、能源的基本需求。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即使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也拥有许多共同的主题,如生物多样性与珍稀动物保护,物资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城市垃圾的处理,交通发展与大气污染,城市化对农村耕地、农民生活的影响,工农业生产与环境污染,寄生虫与传染病,卫生及食品污染,社会公平等。

二、中学地理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地理教材从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教材的主要知识是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它们的性质及自然与人的关系。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利用地理教材资源,是中学阶段进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以下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资源观。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离不开自然资源,因此人类必须爱惜和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并积极开发和探索新的资源。

(二)环境观。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认识目前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人口观。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分布要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否则就可能破坏环境和造成资源枯竭。树立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观点,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来换取人类自身的发展。

(四)经济观。人类社会的工业、农业和交通等经济活动,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区域观。区域内部的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区域的环境条件,不同区域由于组成的地理要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环境,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才能取得最佳的效益。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

中学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担负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责任,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态度、意识和价值观的基础课。

(一)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认识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能孤立地看待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目前世界各地所产生的种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就是孤立地看待地理事物的结果,就是人类为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忽视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结果。中学地理教学从认识世界入手,全面阐述了地理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全球观念,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树立综合发展的观念。当今世界,区域发展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经济增长问题,而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四位一体、协调变化,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资源环境是基础,科技进步是关键,经济发展是最终目标。合理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科技进步,并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来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资源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也关系到后代人的长远利益;人口既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又产生出巨大的内在经济需求,人口的过快增长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拖累效应”并引发和加剧资源环境恶化。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

认真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在实践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我们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受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能转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基于这一考虑,开展地理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主张的“全球思考,本地行动”的观念,落实到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实践中。

第一,开展主题不同的讲座,如《中国21世纪议程》、《地球的一天》、《中国沿海地区21世纪的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等。

第二,开展乡土调查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三,提供实例,撰写小论文,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四,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收视有关持续发展的电视、广播(如姜昆、李文华的宣传环保相声《严重警告》等)。

(三)结合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利用身边废物,节约自然资源。在我的身边的各种废弃物品实在是太多了,由于习以为常,所以我们平时也不会去关注它们是不是还能利用。在“自然资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围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这一主题开展了身边废物再利用的活动,同学们用各种废弃物制作而成的作品令我们大开眼界,有的用易拉罐制成烟灰盒,有的用塑料瓶制成精美的花篮,有的用包装泡沫制成一幢幢“建筑物”,有的用废弃的布料制成各种剪贴画等等。

成立校园环保兴趣小组,开展环保方面的科技小活动。主要包括:定期组织环保方面的知识讲座;考察城区的环境现状;校园垃圾分类处理;废物利用等等。其中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到的废纸和废塑料出售,所有资金全部用于学校的绿化美化。开展“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的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爱惜自然资源的精神,要求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的经验,并在主题班会课上作交流,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从基础入手,内外结合,层层推进,全方位多形式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環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仇海庚.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思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3).

[2] 宫作民.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和展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4).

[3] 霍海洲.地理课题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J].地理教学,2000(5).

[4] 李继术.浅谈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51).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中学地理教学之我见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