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术后ST段变化、心功能指数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4-04-29 05:35何兴春
医药与保健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梗心肌细胞

何兴春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共选择AMI患者51例,根据ST段回落程度分为ST段快速回落组(下降≥50%),共32例; 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共19例,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T段快速下降组的心功能参数较未下降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急诊PCI;ST段变化;Innocor心功能参数

【中图分类号】 R654.3 【文献标识码】 B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危险性大,致死致残率高。AMI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快速挽救濒死心肌,减少心肌坏死量,最大限度的改善心脏功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PCI术后TIMI3级血流常被作为再灌注成功的标准,但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已经达到TIMI3级血流,而梗死区组织灌注并不理想,这表明并非所有患者均可以从早期血管重建中受益。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心电图ST段变化与SPEC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心肌灌注程度进行评价,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我院心内科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备行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51例。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 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当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小时分别记录18导联心动图,以J点后0.08s判断ST段抬高幅度,计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每个抬高导联ST段回降的幅度。ST段回落幅度(ST Resolution,STR)=(∑ST入院-∑STPCI后)/∑ST入院×100%。按心电图ST段回降程度分为2组,1组:ST段迅速回落组(回落≥50%),共32例;2组:ST段持续抬高组(回落<50%),共19例。

1.2.2 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第二度-Ⅱ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室颤等。Ⅱ级以上心力衰竭(心梗采用Killip分级Ⅱ级以上);心源性猝死;心源性休克。

1.2.3 心功能参数测定 所有入选患者在心肌梗塞2周后使用无创外源气体再呼吸法分别测定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参数。由同一名医师采用荷兰进口的INNOCOR全自动心肺功能测定仪测定。

1.3 統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应用χ2检验,2组均数的比较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组患者临床资料、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梗死部位、发病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血脂水平、心功能分级等均具可比性; 吸烟史、血脂、血压、糖尿病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2.2 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早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P<0.05 见表1。

2.3 两组患者心肌梗塞2周后心功能参数 包括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的维护与左心室的重构密切相关,而及时有效的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心肌再灌注治疗可以明显限制左室的重构,维护患者的心功能[1]。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2]。越早开通梗塞相关血管,患者受益越多。然而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开通血管患者都从中受益,如果“无复流现象”或“再灌注损伤”出现,则受益有限[3]。急性心梗时心外膜血管血流恢复正常后并不意味着微血管及心肌细胞水平得到足够的再灌注。而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及心肌核素显像不但反映心外膜血管血流的恢复程度,而且能够很好的反映心肌微血管及心肌细胞水平灌注的恢复情况。而CI、SI、SVO2是可以早期了解心功能变化情况的理想参数。

本实验结果显示1组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这表明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以及远期预后可能与心电图ST段的回落有关。如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远端血管血流、微循环供血得到理想的恢复,则可以改善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致使ST段大幅度回落;而如果梗死区心肌微循环改善不佳,心肌组织微灌注仍不足,缺血心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营养性再灌注,就会使心肌细胞功能不能完全恢复,从而影响ST段的回落幅度。因此急性心梗成功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可作为提示梗死区心肌微循环功能失调、心肌组织水平灌注障碍的监测指标。

本实验利用无创外源气体再呼吸法测定心功能指数,通过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参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在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ST段抬高组的心功能指标的恢复并不十分理想。这可能是由于该组患者缺血的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耐受性较差的心肌细胞被再灌注后因严重缺血已处于不可逆状态或坏死状态,即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并恢复血流,但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的时间也会明显减慢。因此ST段的改变与患者心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相关性,但这仍需大样本资料的进一步验证。

总之,本实验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变化及心功能参数改变的分析,揭示了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但这仍需大样本资料及基础实验进一步明确相关性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 Hadimioglu N,Ertug Z,Bigat Z,etal.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or general anesthesia for renal transplant surgery[J].Transplant Proc JT-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05,37(05):2020-2022.

[2] Ma H,Zhuang X.Selection of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J].Chin Med J(Engl)JT-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2,115(11):1692-1696.

[3] Reffelmann T,Kloner RA.The "no-reflow" phenomenon: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correlates[J].Heart JT-Heart(British Cardiac Society),2002,87(02):162-168.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心梗心肌细胞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