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雄
摘 要: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科学教学要营造一个精彩的课堂,使学生真正热爱科学课堂,热爱探究,从此走上人生的探究之路。
关键词:精彩; 课堂; 体验;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83-001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和“要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思想,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出明确的方向。
一、激发学生兴趣,大胆进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直接动力。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教《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空气是实实在在占据空间的这一知识,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探究的问题: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现在把它倒放到水里浸没,你们说杯子里面是干的还是湿的?这一提问,学生们兴趣盎然,作出各种猜想和假设。学生们有的说杯子里肯定是湿的,水一定流进去了;有的说,杯子里是干的,因为里面有空气;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在里面放上一张纸验证一下就行了。这时,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探索的欲望就变得特别地强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亲身体验,大胆验证,探究其中的奥秘。这样的一堂课,学生兴趣十足,探究主动,实验积极,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长期进行训练,有利于形成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科学课堂中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创造以及动手的能力。例如《磁铁的两极》一课,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教师在提供学生充分的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比较大了。通过学生讨论方案到实验统计,学生很容易发现:用钢珠来做实验的话,钢珠总是会滚向磁铁的两端;如果用挂回形针的方法,磁铁的两端总是能挂住很多回形针,而磁铁的中间总是挂得很少。于是,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得出磁极的概念了。
二、鼓励学生参与,大胆进行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要“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教师先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让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比赛吹气,看谁能将气球吹大。学生争先恐后去挑战,结果费尽力气还是吹不了多大。这时候,学生的探究主动性都被激发出来,他们都一个个不由自主地思考:“套在瓶口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是气球的原因?是瓶子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于是,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就更浓了,他们一个个都主动地来设计实验,寻找问题的根源。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遇疑而思,才会引发大胆的猜想,才会产生探究的动力。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大胆猜想、推测,做课堂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学生思维,大胆进行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想到别人未想过的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重视学生思維能力的培养。不要一切问题都由教师提出,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问题欲,从教学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在关于热传导的内容教学中,可用下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捕捉问题。教师把热水倒入不锈钢杯中,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与杯把,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很快做出反应:“盛有热水的杯子杯壁为什么也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杯壁和杯把上的?”这样自然打开了学生探究的大门,揭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玻璃棒、小木棍、竹筷、塑料尺、细铜棒、细铝棒、细铁棒)提出问题。只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时间,就会有许多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固体材料都有热传导的本领?”“金属材料铜、铁、铝热传导的本领一样吗?”在概括了固体具有热传导的性质后再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究?”有的学生问:“液体、气体是不是也有热传导的本领?”应该指出,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也许并不是人类的新发现或创新,但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事物,这就是创新的起点,是学生大胆思索的结果,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
学生动手实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连接点。科学课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简约地重复前人的科学研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教学中,应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大胆实践,以求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拨动皮筋、敲打鼓面、敲击音叉的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三个实验的相同现象,推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利用水、豆子等其他材料来做实验,验证物体由振动产生这一结论。可以让学生来大胆设计,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经过讨论,学生设计了鼓面放上豆子进行实验,从豆子的跳动现象证明了声音产生时鼓面发生了振动;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进行观察,从溅开的水花中验证了发声时音叉的振动。学生在操作中,为实验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实验,头脑不停地活动,手就不停地创造,日积月累,创造思维不断发展,创造能力也就不断得到了提高。
总之,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它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科学素养上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教室要营造一个精彩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一个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中大胆地参与科学学习的一切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真实的确切的结论。同时,教师也要积极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发现、创新的行为和活动,让学生真正热爱科学课堂,热爱探究,从此走上人生的探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