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变革的绿色引擎

2014-04-29 00:44李其良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转变能力培养

李其良

摘 要:课程基地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独具特色的学习环境和展现自我的互动平台,通过建设推动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评价的转变,从而成就教师、发展学生,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提高,成为学习方式变革的绿色引擎。

关键词:学习方式; 课程基地建设; 能力培养; 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17-001

基础教育改革触及课堂效益、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环境等,改革的主要诉求是从根本上改变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着实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改变传统的“去问题式”教学思想,把问题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从而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课程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课程基地建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发展创设平台,特别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1.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学习方式的选择,一个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及习惯,学习的内容及方式由教师的教学节奏来安排,以识记性学习为主,隐匿个性,循规蹈矩。另一个选择是明确学习的目的,自主性强,以动手动脑为主要的探究方式,个性张扬,学习需求多样化,方式方法灵活。

不管选择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理解学习与学生的关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学习,这一点很重要。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教师的发展?课程基地从学习、学生、教师、环境、学校等多方面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基地成就教师,教师发展学生,师生发展学校为发展轨迹,全面推进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素质教育。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举措,是课程基地的核心任务。通过课程基地建设,通过科技创新、科技制作、科技发明以及教學环境的创设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学习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学习中提升认知能力,在实际动手中发现创造创新。

2.正确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落脚点在于对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根据问题产生的诸多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维明确、清晰,能正确的归因,提出解决预案,并能对问题解决可能存在的遗留问题作前期的预设。

课程基地建设,正是从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活动中发现影响问题的相关因素及潜在的信息,逐步理顺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的各种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从而展现个性思维,挖掘学习潜能,创设学习平台。

3.正确决策能力的培养

决策能力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学习能力较高层次的体现,能“比较不同来源的数据得出结论,运用有效的方法来选择行动方针或发展适当方法,采取行动来应对可能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一个是知识的提炼能力,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把知识内在的联系脉络梳理出来,通过探究与合作,权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通过信息的分析与整合,提出解决办法或方案。

课程基地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提炼、预测、综合分析、应变、决断等方面的能力,从而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基地建设带动教学思想转变

1.教学观念的改变

课程基地建设是教学思想的一种解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尝试。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在固有的思维基础上把教学环节稍作改变,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让学、让教,互学、互教”有效带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减轻师生教学负担的同时,又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程基地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等措施,以学科教师完善学科生发,强化教师专业追求,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态度,丰富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以教师的发展引领学生的发展。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有充分的认识。

课程基地,改变了固定教学场所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不仅是课堂和教室,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工厂、农田、池塘、山林、建筑场馆、高等院校等,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实践场所,都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为直接、更为直观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学生同样可以在这些环境中大放异彩。

同样,课程基地也改变了教师对固有教学内容的重新认识,学生除了获取书本知识,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东西要教给他们,能力、情感、意志、创造性、价值观等,更多的东西学生需要得到体验和感知,也必须得到尝试与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是丰富的、完整的。

2.教学服务方向的改变

为教学服务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也是教学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从各个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服务。

传统的教学进程中,往往是学生的学服从并服务于教师的教。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学生无条件地服从和听命于教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安排。人们往往通过教师的教来评价学生的学,而不是通过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课程基地建设,要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服务方向转向以学生为主。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学生打造学科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解题、主动探究,从关注学生分数到关注能力指数、幸福指数,通过手脑并用,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机会。

3.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学习是终身的,不是在学校一次性完成的”。如何正确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关乎这个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学习兴趣的大小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

课程基地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入手,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需求。“小其小,大其大”,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自若的平台和氛围,从心理上提供健康向上的心理暗示,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价对教学的正面的促进作用。

总之,课程基地建设从学习环境创设到教师专业发展,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都不断引导着课堂教学全面的走向学生。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专题培训班学习材料,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2012年3月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EB]2011.4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转变能力培养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