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忍
摘 要:随着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的工作生活以及塑造全面人格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个体特征,还要尽可能满足和社会发展协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事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职业规划;解决措施
从某种意义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学生的人生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其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在离开学校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职业教学课程本身来说,系统性的学习和培养十分重要,学生也需要通过这些教育来完善自身的职业经验,确保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本文就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欠缺指导力度
目前仍有很多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想法,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知识所知甚少,很多高校都没有进行比较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欠缺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在毕业后又很欠缺这种知识,如何解决这种供需上的矛盾是目前高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很多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上只是作为课堂形式出现的,缺乏实际效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的指导力度,将这一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在日常教育中没能把这项课程提高到和其他课程同等重要地位。仅仅把这个课程当作应付检查的教学任务。还有的高校只是偶尔聘请老师进行讲座作为日常的工作成绩,甚至有的学校通过社会力量进行相关教育,通过社会各界的工作人员直接进行工作内容讲解,这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接受能力不想匹配,这种程度的教育根本无法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没能接受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盲目跟风
受到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学习和规划的过程当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倾向,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求职相关经验,就会经常从自己学校较年长的学生哪里照抄照搬经验,将他人的发展路线定义为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片面地复制他人的职业规划而忽视自己的性格、能力、技能以及思维方式会导致在参加工作后的无所适从,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对职业和人生的迷茫。
3.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学生对于自身都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对自身能力认知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过高估计和过低估计两种倾向,此外对于职业性质上的认识也不是十分清晰,学生对于当前职业的发展缺乏主动性的认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很高,在毕业后的求职过程当中缺乏和他人竞争的勇气,特别是在受到一定挫折和打击之后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学生自认为能力比其他人强很多,对自身的期望值很高,总觉得在求职过程当中会非常顺利,对用人单位挑选上也十分苛刻,这就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4.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逐渐由传统的理想主义发展到利己主义。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求职观念逐渐重视经济价值,在工作选择时往往对理想职介转化为收入、发展机会、住房等实际经济利益,学生在工作中的选择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倾向。这就导致了学生择业和工作中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很多学生在工作地点上都把地点限制在都市或机关单位,在职业取向上过多地讲求实用性,忽略了自身的理想和爱好,只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工具或维持经济的基础,工作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对于理想的坚持,这就人为地将工作和事业进行了分离,不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价值。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主要教學改革措施
1.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自我认识,避免盲目从众
在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之前,要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只有对自身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在制定职业生涯路线时有所侧重,大学生也要按照自身特点制定出最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且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要保持规划的变化性,不仅要保证规划的核心内容和总体路线,还要保证职业规划内容能够根据自身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
2.提高对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
伴随着我国最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很多学校开始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但是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求职需求,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职业生涯教学自此也以正式课程的形式列入了各个高校的教学计划当中,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同时,除了学校方面对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家庭和社会也应当从不同角度履行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义务和责任。
3.在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阶段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教学以及求职能力锻炼,实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同时聘请专业职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职业评价,同时对于测评结果给予专业的解释,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对于某些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辅导,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比较典型的要通过建立个案记录,以此形成教育题材,对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外部就业环境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就业的兴趣。
4.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
辅导员作为高校的重要教育力量,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建立以辅导员教师为核心的具有较强专业化水平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组。在进行指导工作中提高认识,充分履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要及时地进行分析和掌握,对于大学生的一些价值观偏颇要做出及时的纠正,防止过度的务实主义和利己主义,将思想道德素质、健全人格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到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岗位要求,强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生涯观念,强调将人生理想和职业规划相统一,将事业和工作统一,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总之,大学生在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过程中,不
仅能够对自身的个性特征与资源优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能够通过对自身的合理定位实现个人价值的增长,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理想。学生通过衡量自身能力和未来理想的现实的距离从而找出努力的方向,运用各种可行的方法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从而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科学学习的最佳途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顺利发展,因此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提高教学水平,只有提高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水平,才能真正保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荣军,黄文浩,李向明,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2]郑苗.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J].教育研究,2009(2).
[3]李辉山.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研究,2009(5).
[4]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2009(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