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芳
摘 要:探究,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中,探究的过程就是自主合作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探究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创新者。
关键词:小组建设;探究能力;适当放手
做了多年的教师,特别是地理教师,由于这门学科是考查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较懒散、不认真。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消极听课的状态有所改变呢?这就是本文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一、探究性课堂,小组建设是“助长剂”
教师构建了探究性课堂,参与者自然是学生,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却需要教师适时培养。通过两个多月在地理课堂上的接触,我发现班上有很多有特点的学生:有的地理知识丰富,有的善于思考,还有的表达能力很强等。这些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是地理课堂的宝贵财富,如果不进行整合,只是引导,他们的影响就小多了,假如教师运用得当,他们将起到很大的带头作用。这样就会使其他学生受到鼓舞,我们的地理课也会焕发新的活力。
接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再作以下几点:
1.独立的作业安排,集中自主讨论和讲解
独立的作业安排是激发自主探究能力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分层教学的应有内容;也容易形成隐形的竞争关系,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学习和提高;每次作业完成之后,集中讨论,时间长短不定,同时轮流担任主讲人。
2.公开的知识挑战,激发探究能力
每周布置几道题目,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很有难度,这些题目就成为他们当周的议论焦点,开始阶段彼此间的交流极少,后来随着知识的深入,开始从松散的交流逐渐变为固定的交流,为广泛的交流和组建学习小组奠定了基础;
3.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定期(每半月一次)举办小型知识交流,中心发言人先就最近所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介绍,引发一定的回应;然后介绍最近的思路和延伸拓展。
这些刻意的训练,使这个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合作小组,探究的雏形就此诞生。
二、探究性課堂,探究能力是“加速器”
初中地理面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水平处于“感知”阶段,而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在建立探究性合作小组后,关键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1.探究有趣激火花,导入设计是关键
地理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是复习导入和情境导入,复习导入:在复习已学知识的时候,寻找与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真热闹,你思我辨汇群智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呈现精心设计的探究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体验。具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先明确学习目标,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和顺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查找资料,努力完成目标的要求。二是落实目标,释疑解难。对学习目标中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师生、生生互助解决,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问。
3.讲台风采小老师,力战群雄显自信
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需要展示,得到肯定评价,获得成就感。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全员参与,这样就能让讲的和听的都受益。这种展示可以是面向全体的展示,也可以是教师的提问,集体或个体回答的形式,还可以是演讲、竞赛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如:学习长江防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制成幻灯片,配上解说词,让学生过一回导游瘾。有时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有的同学扮演农民要填湖造田,种粮养家糊口;有的扮演政府官员要平垸导洪防灾,学生演得精彩,看得投入。通过表演学生明确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最后,巩固知识,提升技能。教师在训练题的选择上要下工夫,题型也要不拘一格,让学生动心、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助活动方式上可以把训练作为检测,先由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改错,并相互评价,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适时点拨,集体明确答案,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三、探究性课堂,适当放手是“催化剂”
教师在教学中适度地“放手”,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在课堂中显得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重难点。反之,学生老是跟在老师的后面,他们会在失去主动性的同时失去乐趣。但是“放手”不等于放任。教师在“放”时要分配学习任务。“放”除了要注意以上问题,同时也应该适时、适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情况拿捏好那个度。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要贯彻探究式学习“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娱乐中爱上地理课,获得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郭思乐.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J].教育研究,2004(12).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