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公经费”公开为例谈如何引导舆论

2014-04-29 00:19:40车鹏韩俊仕
时代金融 2014年30期
关键词:三公经费公共财政

车鹏 韩俊仕

【摘要】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加快,“三公经费”公开将给公共财政管理带来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当前,财政工作应围绕中央“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做好民生工作。结合“三公经费”公开后舆论的关注和社会的热议,就如何正确引导舆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公经费 公共财政 引导舆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在财政工作方面,也加快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部门预算、决算信息的公开,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给财政工作带来挑战。

如今的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高速发展与快速普及的互联网,带来了传播手段的革命性变革;二是互联网提供的海量空间和便利发布方式使得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带来了舆论传播受众的根本变化;三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时代要求,带来了舆论信息需求的重大变化;四是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带来了社会舆论环境的巨大变化;五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相互激荡,带来了舆论传播的跨国化和无国界化。

“三公经费”历来是公众关心的热点,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不仅是对民意期待的直接而有力的回应,还有利于节约政府的行政成本,约束各级官员的贪污浪费行为,减少和预防腐败,让社会公众更好对政府进行更加广泛的监督,提高政府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二、以政府“三公经费”为例谈如何引导舆论

(一)“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

“三公经费”是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等等三方面的费用支出,是当前公共财政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三公”经费支出规模过大或者透明度不高,不仅仅是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降低财政资金的效益,还将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公经费”公开没有实施时,舆论及社会公众对于信息不公开普遍感到不满;当“三公经费”公开时,面对信息爆炸又有点觉得不知所措,其接触的渠道主要是借助于媒体的报道,其中尤以相关新闻标题为主。除了专业财经记者外,舆论及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的认识很多程度上与公款出国旅游、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等腐败行为的同义词,需要正确引导舆论,将杂乱繁多的信息,进行有条理地、可对比地整理,对“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做必要的、及时的、全面的、科学的解释,让社会公众能更直观的了解各部门“三公经费”情况,方能科学、理性的监督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

(二)引导舆论应采取的措施

1.界定核算口径,提高可比性。公开应从基础工作做起,而不是简单地不加分析将所有的招待费、车辆运行和出国支出都纳入“三公经费”进行公开,应按照规定的口径、内容、格式进行披露,提高内容的可比性,让社会公众能更好的读懂公开的信息,通过信息对比判断其支出是否科学合理。如高校教师国外进修、学术交流支出,学生生产实习用车支出,应列入业务支出;医院救护车购置和运行经费应纳入医疗运行成本,不能直接罗列为“三公经费”范畴。政府应准确界定各行业“三公经费”的核算范围,规范核算基础,使不同部门的“三公经费”内涵清晰,利于社会公众相互比较和监督。

2.发布分析报告,提高可读性。“三公经费”公开,不只是数字的公开,还要对具体的项目开支进行详细说明并分析原因,对于超出预算开支及增减变动请更要附上具体解释,让经费的开支更细化,让社会公众能更好地了解政府支出的原因和用途。同时,还应将管理制度和开支标准向公众公开,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规模对其支出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价,如单车车辆维持经费是否合理等。充分发挥各渠道监督作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3.引入审计机制,提高可靠性。政府應参考企业年报审计制度,结合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公布前对“三公经费”进行审计,提高“三公”经费数据的可信度,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示,督促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严格准确核算“三公经费”核算及公开工作,落实其经济责任。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依法展开质询促其改正,使社会公众不仅能信任“三公经费”公开的数据,还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建立沟通机制,提高理解性。“三公经费”公开,社会公众必然会有一些疑惑或者质疑,这些质询需要得到有效的回应和解答。少数媒体也为了迎合部分受众进行“炒作”,片面解读,更多的从负面进行引导舆论。面对“三公经费”这个引发广泛关注甚至质疑的敏感话题,政府应站出来积极解答关于“三公经费”的舆论质询。一是建立沟通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导媒体客观报道,以达到钝化矛盾、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二是信息公开前,要对公开后的社会反应进行预判,做好应对预案;三是公开后,要配合新闻媒体做好采访和数据解释工作。通过畅通的沟通渠道,正面引导舆论。

三、小结

舆论的作用巨大,已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社会思潮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舆论的引导,应根据“大禹治水”故事,改“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矛盾、消除冲突的“制衡器”和“减压阀”的作用。通过“三公经费”的公开并正确引导,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消除社会公众对财政工作质疑,从而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政府正面形象传递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进程,在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推进下不断地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关于预算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财政,2012,(02).

[2]朱志伟.“三公”消费及其公开问题与对策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9).

[3]李红霞.让政府预算在阳光下运行:预算公开透明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1,(01).

[4]田冠军.“三公”经费的控制与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3 (04).

[5]张宏生.关于加快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2(12).

项目支持:陕西省会计领军人才培训项目。

作者简介:车鹏(1976-),男,陕西合阳人,陕西中医学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三公经费公共财政
三公经费控制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与财务精细化管理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3:28:23
内控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之初探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中国市场(2016年13期)2016-05-17 05:11:02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对“三公经费”不良问题的抑制
商业会计(2016年6期)2016-04-07 02:33:11
2014年内蒙古100个旗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亿元
图 表
中国民政(2014年3期)2014-07-01 21:35:18
公共财政的认识误区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
东岳论丛(2004年5期)2004-12-29 07:32:00
农村公共财政的必然作用:支持农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