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4-04-29 18:10黄莹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考

黄莹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一種优质的传播媒介,在当今的民族舞蹈教育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民族舞蹈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并将舞蹈的内涵、风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改革民间舞蹈教学的实际意义,并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育 传承民族文化 思考

民族民间舞蹈是少数民族群众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少数民族群众用自身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社会活动。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不但丰富了观众的眼界,更是提高了民族民间文化的大众性,使得观众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通俗易懂。舞蹈专业教学不仅为这门艺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也对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逐步提升,民族民间舞蹈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一、增强学生对民俗舞蹈的兴趣,重视文化与舞蹈的融合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舞蹈形式。由于各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与形式上的诸多差别。由于各民族文化观念的不同,在对待民族民间舞蹈的态度上也大有差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遗存、于民族交融中发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以及配合道具进行表演,表演形式可分为歌舞、跳乐、鼓舞、以乐伴舞等。按照文化区域可将舞蹈文化类型划分为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绿洲文化型等五种类型。

在舞蹈教学内容的编写、选取上,应重视舞蹈与文化的相互渗透性。例如,彝族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丰富多彩,多数是模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成。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妙龄少女手持汤瓶,举手投足柔媚多情。鄂尔多斯蒙古人从元帝国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汤瓶舞”源于宗教习俗,流传于宁夏回族聚居区,有着“洁净的化身”的意义,舞蹈表现伊斯兰教礼拜前用“汤瓶”盛水净身,作“大净”或“小净”的习俗,舞蹈中还常出现模拟“汤瓶”的形象,故得此名。

五种文化类型舞蹈,是对区域文化的真实写照,农耕文化型具有安详、优美的动律,草原文化型代表“天之骄子”的英姿,海洋文化型象征着人海和谐的心态,农牧文化型表现高原“一顺边”的美,绿洲文化型展现丝绸古道的风韵。在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将文化与舞蹈结合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类民族民间舞蹈形成的文化背景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又能使民族民间文化有效地传承下去,实现知识技能与文化的有效融合。

二、提升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丰富教学风格

舞蹈是一种由人体动作形成的视觉性的艺术,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是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原因,不能单单重视体态、姿态及律动等基本动作因素,而应将讲授动作含义与练习相结合,注重舞蹈深层含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授课风格对学生知识的吸收情况有着很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效果,所以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者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风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好民族民间舞蹈的首要任务,舞蹈教育者可以讲解舞蹈事例、舞蹈文化内涵,介绍舞蹈的精髓,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与学生融为一体,一起思考舞蹈动作的内涵,假想舞蹈动作的由来,不仅能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也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当然,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多互动,多多鼓励自己的学生,也是舞蹈教育者应当不断提升的能力。

三、实施情景教学,增强民俗文化氛围

在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中,一些研究者从自然环境、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做过许多的类型划分,不过限于某个地区和某些民族。在教学过程中,施教者可根据舞蹈的实际情况,布置与舞蹈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如俗称“跳神”的萨满舞,是巫师在祭祀、请神、治病等活动中的舞蹈表演,属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宗教观念的原始舞蹈,它的文化特征体现在与萨满教有关的神话故事、请神的唱词、鼓的打击与各种法器的运用之中,表演形式一般分为祝祷、请神、神附体、送神等部分。在教授萨满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舞蹈教学环境、学生服饰、头饰等布置成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较快的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使他们感受到祭祀、请神活动的真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有效地使用具有民族气息的道具,也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朝鲜族舞蹈中的“假面舞”、“扇舞”,苗族舞蹈中的“鼓舞”,傣族舞蹈中的“孔雀舞”,新奇光鲜的道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对于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文化内涵都会所了解,也促进了学生想象的力发挥。

四、结束语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结晶的表现形式及其悠久民族历史印记传承的形式。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有一定的教育与传播性质,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舞蹈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一门技艺,对受众了解我国民族文化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提升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自身气质,可以增加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加民俗文化教育、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学习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将各个民族民间舞蹈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舞蹈系学生对民俗舞蹈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舞蹈教育者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意识的宣传,使外在动作与内在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民族民间舞蹈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更好地被吸收,使学生的更加热爱自己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增强爱国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芳.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王克芬. 中国舞蹈史[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01.

[3]胡东琦.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J]. 舞蹈, 200501

[4]傅谨,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艺术威胁[J]. 民族艺术,200701.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