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晖
【摘要】资金的融通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资金流动的效率越高,整个宏观经济的运作就越顺畅。本文以修正后的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增长率为解释变量,以人均GDP同比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得到的结论为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对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推动作用,但却可以提高自身贷款额的上限,贷款额同比净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
【关键词】信贷资源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一、引言
金融机构作为宏观经济的“中介”,扮演的特殊的角色。无论是银行、证券、保险还是信托,归根结底都是履行着一个职责——资金的融通。它们从资金富裕的部门吸收资金,通过各种金融服务,有偿的保障了资金需求企业的正常周转。企业发展需要资金,通过在金融机构融资,提高自身财务杠杆,可以调高生产水平,扩大收益。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属于受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金融产业也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证券保险逐步规范、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也在探索中发展着。金融资源理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点至今已10年有余。许多学者先后投入到相关研究中来,随着金融学者们的研究逐渐深入,金融资源理论其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并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大幅度的思维跨越、多元领域的结合带来了的更为广阔的理论研究视角,而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今天,金融资源理论有了更为广阔的理论涵盖,成为了解释新经济时代发展新特征的有效工具。
二、文献综述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调整金融结构,防范开放中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张平,2007)。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对金融产业结构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金融产业的制度设计、资金的配置、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被越来越额的学者所关注。林毅夫(2009)将金融结构定义为金融体系内部各种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的比例和相对构成,并从多种角度对金融机构进行了界定。
金融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Levine and Zervos,1998)。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王守法(2009)运用了“一分法”研究了金融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认为优先发展我国金融产业,尤其是大都市的金融产业,是带动整个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然的战略选择。关于金融市场与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现有实证研究发现了一个基本事实: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在其金融体系中金融市场更为活跃(Demirg Kunt and Levine,2001;林毅夫等,2006)。银行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产物,在经济活动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国内外的学者越来越关注银行业的集中度、规模,并将其作为金融产业结构的重要方面来进行研究。许多研究表明,金融产业、银行集中度较高的地区,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会受到抑制(Guzman,2000、Beck,2004)。也有研究将视角转移到金融产业规模结构,分析了不同制度下的金融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林毅夫(2009)认为金融产业结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其中gt为我国人均GDP的同比增长率,用gdp表示。E、D分别代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净增长率和贷款余额同比净增长率。因为被解释变量中不含价格因素,所以我们这里将解释变量也做了去价格因素处理,由于存贷款额极易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我们在此用M2同比增长率进行修正。Xt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已有文献识别出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里我们选用了出口额占GDP的比重ex、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fdi,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zc。由于采用的是季度数据,所有的数据都经过了季节调整。
(二)数据检验
1.平稳性检验。对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采用了ADF单位根检验,如果时间序列均值或者协方差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序列存在单位根即不平稳,需要经过差分后再次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利用Eviews软件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出口占比、外商投资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分别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时间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时间序列平稳。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上的检验验证了各解释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就要用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水平下,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净增长率(dk)是人均GDP同比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存款余额同比净增长率与人均GDP同比增长率无明显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拟合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时间序列分成两个阶段:2001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四季度。我们将实证检验中2009年的数据去除掉,理由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发生最终导致全球金融震动,而我国政府也积极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状况,并于2009年推出了“四万亿刺激计划”来全面带动实体经济复苏,在经济下滑的时候大量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这同时带动了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额的增加,因此2009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以及贷款余额出现大幅增长,与低迷的经济增长之间产生背离。
从拟合结果可以看出,两个阶段中贷款余额同比净增长率前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而存款余额同比净增长率系数并不显著。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对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推动作用,但却可以提高自身贷款额的上限,贷款额同比净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但前提是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激励以及对于宏观经济的刺激相對于贷款存量不显著。
四、结语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信贷资源配置规模的增长会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虽然实证的结果表明,贷款额同比净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但信贷资源乃至银行业仍应维持一个适度的发展规模。为了避免扩张过度导致不良贷款大幅上升,造成新的金融风险,适度控制信贷扩张的速度和规模,提高信贷质量是当前应重点注意的事项。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08,9(3).
[2]江春,许立成.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5,4:79-86.
[3]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13-20.
[4]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2(13.20).
[5]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6]Levine,R1,Zervos,S1,“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1998,pp.53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