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门古老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伴随中华民族五千年民族文明的成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记。本文从分析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现状入手,阐述中国民资民间舞蹈特点,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舞蹈艺术;民族性;现状;特点
作者简介:董柳莎,女,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舞蹈教育研究,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1
舞蹈是每个民族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是群众自己的一种娱乐活动,它源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被称为舞蹈界中的一颗 “活化石”。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风格迥异。这些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但是,我国目前的民族民间舞蹈现状却很令人担忧。首先,民族民间舞蹈由于组织表演形式自由,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舞者在最激情的时刻,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由于创作的即兴发挥性,大部分优秀的作品还没来得及收录,就已经消亡。其次,真正的舞蹈创作艺人生活环境窘迫,舞蹈创作艺人越来越稀少,还在坚持舞蹈创作的艺人也是一些没有系统学习舞蹈技艺,缺少对舞蹈艺术创作的执著的精神追求,表演技能普遍低下。最后,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不断受到外来舞蹈艺术的冲击,现代舞的审美思维不断冲击着民族舞蹈的创作风格。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了以往的创作思维表达方式,以一种新的截然不同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呈现给广大群众。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是源自于民间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形态多种多样,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丰厚的遗存,为世上任何国家的舞蹈文化艺术形式所望尘莫及。下面简要说明一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自身特点:
1、歌舞结合,通俗易懂
载歌载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把舞蹈与歌唱紧密結合,舞者在舞蹈的同时,用演唱的方式抒发舞者各种各样的情感,引起观舞者的情感共鸣,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比纯舞蹈更通俗易懂,激发观者的情感反应,更为受大众喜爱。
2、借用道具,丰富内涵
道具的巧妙使用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一大特点。日常生活中的扇子。手帕,花伞,长绸等生活用品,在舞者的手里都有了灵性。道具的使用,在舞蹈过程中更鲜明的烘托舞蹈主题,丰富了舞蹈的内涵,渲染舞蹈氛围。使某一舞蹈作品在某一时刻振奋人心,给人带来视觉上美得享受,让作品在表演的那一时刻放出夺目的光芒,大大增加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3、民族融合,形象鲜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共同创作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各个民族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有不同的风俗信仰,决定了中国民间舞蹈形式的多样性。各族舞蹈相互交融、使民间舞蹈形成自己中国风格体系,这是任何国家舞蹈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民族民间舞蹈除了多民族的多样性,其所表达的文化内容大部分多是以故事传说为依据,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如《残春》是表现一个深感生命困遁的青年人的故事。
4、即兴发挥,自娱娱人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没有特定的创作时间和固定的创作地点,舞蹈的发明者在生产生活中情感最激动,最丰富的时刻,追随心理感受,突发灵感,即兴发挥创作。他的表演最出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娱。在后来的表演活动中,才把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娱乐自己的同时也是观赏者感到快乐。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1、弘扬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文化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民间舞蹈承载着中国悠久的民族舞蹈文化传统。在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族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各地相关部门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保护,政策上也作了倾斜。民间舞蹈文化代代相传,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升华,鼓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从民族舞蹈中发掘民族精神,提炼舞蹈动作元素。体现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无论从文化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说,民族舞蹈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2、为现代舞提供创作灵感和素材
随着世界舞蹈文化的频繁交流,现代舞蹈也加入了民族民间舞蹈元素。民族民间舞蹈没有现代舞中的自由,开放,热情,冒险求新的精神;现代舞里面没有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动作细腻,灵活多变。将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完美结合,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舞蹈表演形式之一。二者融合造成多种综合性艺术形式的视觉冲击,只有这样的舞蹈才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
四、结语
中古民族民间舞蹈承载着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是民族的文化标记。了解本民族的民族舞蹈现状,继承发扬民族舞蹈文化传统,了解肉体生命的最高境界,知晓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
参考文献:
[1]高 度: 探寻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新 《 舞蹈信息报》 2004 年总第 438 期。
[2]纪兰慰: 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舞蹈》 2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