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汉书》的校书活动

2014-04-29 14:15廖韬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2期
关键词:刘向汉书过程

摘  要:成帝年间刘向奉旨校书, 对古籍进行了整理编纂: 第一、广纳众本,彼此互参;第二、比勘字句,订误校脱;第三、补缺去重,定著篇章;第四、整齐篇章,编订目次;第五、确定书名;第六、杀青定文、编写叙录。

关键词:刘向 ;西汉晚期; 校书; 过程

作者简介:廖韬(1986-),女,四川省大英人,文学硕士,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02

刘向校书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主持,长达二十多年的大规模群体性典籍整理工作。从书籍的搜集到整理,他们做了大量细致的校雠工作。后世所见的古书,很多都是当时整理的成果。本文首先论述刘向“校书”开始的具体时间和校书主旨,其次是对校书的一些具体问题作更详细的论述,从而使我们得以对西汉晚期的刘向校书有一个比较详尽的认识。

一、受诏校书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年),字子政,本名更生,48岁时更名为向,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第楚元王(刘交)之四世孙。刘向出生于家学渊源深厚的宗室懿亲之家,使他一生的文化活动都带有深深的政治烙印。

先秦的文献典籍虽多,却多以各自学派为主,并未进行系统的归类。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秦汉之间的动荡、战乱,先秦的文献典籍散失颇为严重。《汉书·艺文志》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汉朝建立后,对民间藏书进行广泛的搜、献、写,到成帝时已有百年历史,搜集的各种藏书,已经堆积如山,而且文献版本众多,其中书名、篇目、字句等都有很大出入。

于是,就有了刘向的受诏校书。《汉书·艺文志·总序》:“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这就说明,刘向不仅分校经传、诸子、诗赋三大类书,而且总撰各书叙录,最后需上奏朝廷。《汉书·成帝纪》载:“河平三年秋八月后,‘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本传》载:“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

关于此事的记载,《汉纪·孝成帝二》载:“河平三年,‘秋八月,乙卯晦,日蚀。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故典籍益博矣。刘向典校经传、考集异同”。

《资治通鉴·汉纪·成帝河平三年(前二六)》有这样一段:“秋,八月,乙卯晦,日有食之。上以中秘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二、校书过程

刘向受诏领校群籍,这不是简单的文献整理工作,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原则、方法和文献编纂的思想。他用实践把古代的文献学、目录学、校雠学、文字学、训诂学、历史编纂学与档案文献整理编纂的理论和方法熔为一炉。总的来说,刘向在校书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广纳众本,彼此互参

据刘向的《晏子叙录》中说到:“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其它如《管子书录》、《列子书录》、《邓析书录》也都作了详细交代。可知他在校书之前,就收集了许多版本,将之作为校勘的参照。

章学诚在《校雠通义·校雠条理第七之二》中总结刘氏的经验说:“校书宜广储副本,刘向校雠中秘,有所谓中书,有所谓外书,有所谓太常书,有所谓太史书,有所谓臣向书,臣某书。夫中书与太常、太史,则官守之书不一本也。外书与臣向、臣某,则家藏之书不一本也;夫博求诸本,乃得雠正一书,则副本固将广储以待质也。”

第二、比勘字句,订误校脱

校书除了收集、清理、删重等工作外,还包括校雠、誊抄定本等工作。校雠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关于校雠,刘向在《别录》中写道:雠校者,一人持本,一人读析,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这种校对工作,主要在于补阙订伪,意义很大。无论旧日的抄刻书籍,还是现代的捡字、输入、排印,都是不可或缺的程序。

订误字,如《战国策书录》说:“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此为坏字。《列子书录》说:“中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如此者众。”此为音同或音近而误。《晏子叙录》说:“中书以夭为芳,文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此为形近而误。《别录》有一条对《尚书古文经》的校勘:“古文或误,以见为典,以陶为阴,如此类多。”另一例,刘向《别录》曰:“过字作輠,輠者,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余流者,言淳于智,不尽如炙輠也。”

校脱文,如《汉书·艺文志》载:“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之,唯费氏经与古文同。”又如《汉书·艺文志·书类序》记載:“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

虽然只校勘出几个字,但却是整篇逐字逐句校对的,像这种出现形、音之误的还有很多,工作量相当大。由此看出, 刘向订其讹脱的工作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文献进行无数次的考订、勘对、 查证, 更需要有渊博的文献知识, 也需要丰富的训诂实践经验。

第三、补缺去重,定著篇章

刘向校书不仅对文字进行了仔细校对,而且对篇章也做了整理。在当时书写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书籍大多是单篇流传的,很少有像后世这样,存在一部完整的书。而刘向等人的工作,倒是做了“整部”书的工作。他们搜集、参校之后,就除去重复,各种本子互相补充,整理成册。虽然校书以中书为主,但中书本身也大多是单篇的存留,重复也不少。如《孫卿书录》中说:“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战国策书录》:“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在《汉书·艺文志》中也有记载:刘向云:“《孝经》古文字也,《庶人》章分为二也,《曾子敢问》章为三,又多一章,凡二十二章。”其他几篇《书录》也都有对此的描述,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四、整齐篇章,编订目次

篇章定之后,很多版本的篇章顺序是有出入的,为此,刘向又做了一个工作——给篇章编排次序。其中,对《乐记》的整理过程比较详细。在《隋书·音乐志》中沈约奏答梁武帝时,说:“窃以秦代灭学,《乐经》残亡。至于汉武帝时,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採《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其内史丞王定,传授常山王禹。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向《别录》,有《乐歌诗》四篇、《赵氏雅琴》七篇、《师氏雅琴》八篇、《龙氏雅琴》百六篇,唯此而已。”这就是说《乐记》的篇章已经定了。

而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而在《礼记·乐记正义》中,不仅说了上述的事,接着说:“故刘向所校二十三篇著于《别录》,今《乐记》所断取十一篇,余有十二篇,其名犹在三十四卷,记无所录也。其十二篇之名,案《别录》十一篇余次。《奏乐》第十二、《乐器》第十三、《乐作》第十四、《意始》第十五、《乐穆》第十六、《说律》第十七、《季札》第十八、《乐道》第十九、《乐义》第二十、《昭本》第二十一、《招颂》第二十二、《窦公》第二十三是也。”这就相当于刘向将《乐记》重新编排了一次,这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啊。

第五、确定书名

古书多集篇而成,初无总名,后世流传不一。刘向在校对过程中,或保留原名、 或统一书名、 或另取新名。

如《说苑叙录》:“所校中书《说苑杂事》及臣向书、民间书,诬校雠,其事类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别次序。除去与《新序》复重者,其余者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后,令以类相从,一一条别篇目,更以造新事十万言以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曰《新苑》,皆可观。”这是刘向在校勘后,又重新命名的例子。

还有解释书名来历的,如刘向《别录》曰:“所校雠中《易传·淮南九师道训》,除复重,定著十二篇。淮南王聘善为易者九人,从之采获,故中书署曰《淮南九师书》。”可知,在刘向校书之前,很多书是没有定名的,统一的名称是经他校书后才有的。

当然,这里所举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虽然刘向领校经传、诸子、诗赋,但对其他方面也有所涉猎,《史记·管晏列传·集解》记载:“刘向《别录》曰:‘《九府》书民间无有,《山高》一名《形势》。”《史记·封禅书》:“刘向《七录》云:‘《王制》,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

第六、杀青定文、编写叙录

刘向在每一部文献整理完毕,杀青定文,缮写上素之后,便写一篇《叙录》附上,主要介绍著书名篇目、解释书名含义、述著者生平、叙校雠经过、考书之真伪、评书之思想、史实、辨学术源流等。当时每书都有《叙录》一篇,但散佚的比较早,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战国策书录》、《晏子叙录》、《孫卿书录》、《管子书录》、《列子书录》、《邓析书录》、《说苑叙录》。

三、结语

“撮其指意”主要反映校书者的思想,也涉及当时整体学术思想。他们选择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如《晏子》被认为是“盖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他们所理解和推崇的“旨意”,在各“书录”中均有表述。

这已不是简单的类似于档案卷内目录的抄写,而是具自己独特学术见解的文献编纂, 刘向并由此创立了叙录体例,为后人所广泛演绎。他所编纂的叙录体例《别录》 是各个文献的叙录汇编的统称,是我国第一部具有高水平学术价值的编纂经验的结集。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2] 荀悦,《钦定四库全书·前汉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3] 司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4] 晏婴,《四部丛刊初编史部·晏子春秋》,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重印.

[5] 王重民 撰,《校雠通义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 李昉,《太平御览》卷六百一十八(《学部》十二《谬误》),中华书局影印, 1985.10.

猜你喜欢
刘向汉书过程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刘向《列女传》与女性题材琴曲之渊源与流变
猫头鹰搬家
叶公好龙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