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文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经济结构与人才市场“高消费”前所未有的挑战,解决的方式之一就是职业教育要激活自身的产业属性,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因而必须要对职业教育所处的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分析
一、目前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现状及“瓶颈”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与普高热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在生源规模和质量上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扶持,但职业教育仍举步维艰,突出表現在培养出的学生既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又不能继续升学深造,职业教育一度被社会认为是“失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职业教育要改变目前的窘态就要激活自身的产业属性,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要对职业教育所处的市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二、职业教育的“供”与社会的“需”使其产业化成为可能
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主要是从其“产品”(学生)是否能顺利进来、能否“高附加值”地为社会所认同等方面来考虑的。
1.职业教育供需错位成为其产业化的机遇
从供给方面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整合,目前职业学校大多都具备了比较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基地,但在师资方面明显薄弱,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多不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方面与市场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仍然是多年一贯制的长线专业,如会计专业等,课程结构老化也使职业教育的“产品”(学生)缺乏就业的竞争力,同时社会上的学历“高消费”也是导致许多学校招不来足够生源的重要原因。
从需求方面看,职业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受市场的影响大,主要是指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较大,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面向市场、向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企业或生产单位)提供第一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对各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如《就业时报》2002年1月4日报道:浙江省火电公司月薪3000元招一名中级电焊工却招不到人,在宁波刚从技工学校毕业的数控车床工月薪超过2500元,企业还得排队等。
从近几年来职教毕业生就业市场情况来看,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市场需要大量的操作型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职业学校学生不能充分就业或委屈就业。职业教育的供需错位是导致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和主要根源之一,因此,积极有效地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道路,就成为解决错位的突破口。
2.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成为其产业化的动因
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可以进行产业化或市场经营,国际上有其通行的标准,就是看它是私有物品还是公共物品,即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就是公共物品,否则就是私有物品,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准公共物品。私有物品可以实行产业化、市场化经营,而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不能或不宜市场化。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无论是私有物品还是公共物品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市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职业教育,既具有私人物品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这样就更需要按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否则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我国,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由政府来进行投资。但由于我国受教育人口多,教育硬件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投资面广,所以依靠政府投资毕竟还是有限的。而且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政府的投入大多在基础设施上。职业教育要想不断走在行业的前列,必须在各方面不断地投入,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职业学校有许多有效资源(如智力资源等)可以利用,这样来看,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够,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自身有许多闲置的资源,所以教育投资要求职业教育产业化。
3.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卖方市场成为其产业化的基础
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基本成熟。事实上,职业教育的产业化并不是处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才能够提出的,目前,虽然整体上劳动力市场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但由于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大量基础性、技能性人才的任务,即使在强调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以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仍大有用武之地。随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人才高消费“后遗症”的出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后社会对“蓝领”需求量的巨增,加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脱节,使得职业教育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基础更加夯实,这些都是推动职业教育产业化的重要条件。
4.职业教育市场化运行机制成为其产业化的表现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相统一,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职业教育按照社会需求办学是必然的,职业教育的产业化也就成为了必然。职业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的条件下,职业教育逐步摆脱其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依附关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使职业教育机构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化教育机构,按照投入产出原则,寻求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职业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1)职业学校成为开发、输送、积累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2)发育完备的市场对职业教育的供需双方和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国家通过间接宏观调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化环境。这样的运行机制保证了职业教育在供给和需求上相互吻合,有利于职业教育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产业化运行离不开企业的作用
从我国现代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的贡献集中反映在:缓解了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压力,分流了60%至70%的学生;培养出大批的技术工人和一线操作人员,在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上功不可没。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要进行产业化运行是离不开企业的。
1.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企业的发展为风向标
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晴雨表”,一方面,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反映着当前社会各行业的类型结构;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最终要由企业来评价,脱离社会和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性。办学观念往往决定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许多职业学校之所以落伍,主要还是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模式不放,总是寄希望于上级部门扶持,对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在办学模式上,生搬硬套普通中学办学模式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管理机制、教学机制、评聘机制等方面仍因循守旧,缺乏活力和效率,如果这样单靠政府过问和财政拨款,就会严重束缚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投资与办学体制下,政府投资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源泉,然而造成的结果是,政府投资越多,负担越大,负担越大,导致再投资的能力越是相对萎缩。
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企业是吸纳职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以前由于隶属于二级教育的职业教育都是由政府各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生在本系统中基本都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政府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职业教育直接推向了市场,所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是目前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
2.职业教育产业化必须依靠企业的促进
以职业教育中的“点”即职业学校为例,通过职业教育产业化中的“线”(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能够了解社会这个“面”(企业需要哪些专业的和具有什么样技能的学生),这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都是良性的促动,目前有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主动出击,扩大合作。职业学校还要善于同各种社会机构(含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主动走向社会,寻求一切可能促进学校发展的机遇。
职业教育也可以引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在经营核管理中引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成立校董事会,让企业家和教育家结合,对职业教育产业化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和高层次教育的供给;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用有偿教育、网络收费等方式,构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树立规模经营的意识,在横向上可以多种成分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纵向上可以设立不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专门教育和通才教育,使培养的人才以高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四、社会与市场成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和职业教育的宣传阵地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特殊的经济活动,市场这支“无形的指挥棒”可以对职业教育的规模、数量和专业设置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改变职业教育目前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当前职业教育配备的实物资源明显不足,但职业教育的潜在资源很丰富,包括资金资源、教师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在争取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想办法通过扩大招生规模、后勤社会化、合作办学以及运用股份制形式吸取各种社会资本,以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同时应该重视社会媒体的作用,通过社会媒体促进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化。职业学校与市场的联系越紧密,就越有活力和后劲,同时注重资源的市场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供求关系办学,从要素供给上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要按市场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师及内容,按企业的需求提供人才或技术,扩大所培养的人才及学校的知名度。职业学校可以利用现代广告媒体,不断扩大宣传力度来适应市场需求,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宣传所培养的人才及学校,扩大影响。
五、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研究结论
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标准,应该是看培养的学生能不能满足他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就需要在师资、教材和实习实训场地及设施建设上下工夫;同时职业学校应当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一切按产业的要求去运作,学校就如同是学校的加工厂,学生是主要生产原料之一,毕业生是产品,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职业教育资源也应与社会资源相互融通、共享,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体现在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还体现在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通,共享上。
参考文献:
[1]钱民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高全成.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4]張光兴,马勇.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论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誗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