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

2014-04-29 16:59李薇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模拟教学心肺复苏实践教学

李薇

【摘 要】心肺复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急救技术,通过对《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学习,结合教学经验,在现代救护新理念及新指南指导下,采用情景教学等方法,从而打消学员对心肺复苏操作的顾虑,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拟教学;心肺复苏;场景模拟;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不断地受到灾害事故的威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祝福”,当意外伤害发生的时候,事故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如果能够正确地实施心肺复苏术,将大大的降低院前死亡率和伤残率。心肺复苏是指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的病人,徒手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操作技术。在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较低,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已达1000万人次以上,但对于我国14亿人口来说,这一数字还远远不够。因此在我国加大心肺复苏的培训力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而我们所在的石油化工企业,有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化学品很多,也有可能遇到安全事故,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心肺复苏术的培训。

近年来,江苏油田职工培训处在硫化氢培训和电工培训的教学中将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教学方法、内容加以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使每位学员基本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但是作为刚入行的新教师如何使学员更好的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方法的同时,让学员解除顾虑,在遇到心搏骤停的病人的时候,敢于伸出双手去救护他们,是我对于这门课程的思考和教学目标。

一、理论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伤病员的非常重要的操作,每个学员无论在何岗位,都要求必须掌握。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时为6学时,两学时理论,四学时实践。心肺复苏的目的和意义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应首先讲授。讲授这些内容虽然必要,但是比较乏味,应该重点讲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及普及心肺复苏的现实意义。然后讲解心肺复苏的紧迫感,重点强调“急而有效”,给出几个时间的要求:一般认为,心脏骤停在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多能获救,而超过10分钟者几乎无一存活。有学者统计,在心搏骤停后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与获救机会的关系有如下规律:4分钟~3/4人复苏成功;6分钟~1/4人复苏成功;10分钟~1/100人复苏成功。我国对救护车的要求是在接到报警后的5分钟之内出发,而面对交通压力激增,平凡出现堵车现象的今天,我们更不可能指望救护车在4~6分钟之内赶到,因此,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术,一定要争分夺秒,及时判断和正确处理。

2、熟悉“七个步骤”,掌握操作程序

虽然理论学员不爱学,但是心肺复苏实践操作前掌握必要的理论可以节省实践前的准备时间。但是单纯的讲解效果很差。我一般采用电教片边看边讲,看完后让学员间模拟操作。操作前我们并不要求学员把这七个步骤都记住,只要理解就行了。“七个步骤”是指:①现场评估:保证环境安全,救人是目的,但是救人的过程中请注意保护自己。②判断伤病情:在三十秒内,迅速判断意识和呼吸。③立即呼救:寻求现场其他人的帮助,并且指定专人拨打急救电话。特别要强调现场救护员的现场指挥职责,维持现场秩序,至关重要。④摆放体位:把病患以正确的手法,在硬地面或木板上摆放成为仰卧位。⑤人工胸外按压(30次):原理即“胸泵”原理。重点掌握按压位置和按压力度,一分钟至少要按压100次。⑥“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心搏骤停时患者因下颌肌突然松弛,舌根后坠,压迫咽喉,声门趋于关闭,采用“仰头举颏法”保持下颏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鼻孔朝天,即可有效的将气道开放。⑦人工口对口呼吸:一般情况下,大气中含氧21vol%,人呼出气体中含氧15.5vol%,已足以维持生命所需,而在实际操作时,主要要避免过度通气,防止患者气胸、血胸。

3、解除学员的顾虑,让每个学员敢于在现场使用心肺复苏术救护伤员。

虽然学员通过学习都可以基本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顾虑,不肯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调查,主要顾虑和解决方法如下:

①对口对口人工呼吸表示出抗拒,害怕一些口腔带来的传染病以及口腔可能带有呕吐物,觉得很恶心。

解决方法:可以在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使用纱布、呼吸面膜等保护措施。现场没有纱布或者呼吸面膜,又实在克服不了心里障碍的,在2010年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了,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心肺复苏训练,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

②担心复苏成功后,病人有后遗症。

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正确的按压部位和力度,可以避免肋骨骨折的发生,但是对于某些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患者,他们发生肋骨骨折的可能性更大,说是难以避免也不为过。但是遇到威胁生命的情况时,“保命”,需要放在第一位。

③如伤病员出现意外担心要付法律责任。

解决方法:目前我们国家对心肺复苏术尚无相应的法律规定,但应在接受培训后对伤病员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通过和专业律师的咨询,可以把心肺复苏术纳入紧急避险的范围。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負刑事责任。

二、实践教学

经过上述理论课程的铺垫,学员非常渴望在高级心肺复苏模拟模型上操作,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我处购进的高级心肺复苏模拟模型安娜,有电子显示屏能显示按压、吹气正确与否和是否抢救成功等。这些模拟人是目前检验是否掌握心肺复苏的最先进的教学设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和学员间分组练习等,让学员通过多个环节掌握心肺复苏术。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原则上不属于实践教学,之所以归纳到实践教学中是因为我们在应用多媒体主要讲述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时使用的比较多。我在教学中利用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视屏,自制一些课件,先让学员看一遍课件,让每一名学员总体有一个印象,看一看专业救护人员在现场是怎样抢救病人的,以便自己操作有实战感,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媒体,我们的教学图文并茂,声乐并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教师示教。由教师再按流程在模拟人上具体操作一遍。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确保自身环境安全→判断昏倒的人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呼救,叫“来人啊!救命啊!拨打120”→迅速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并放在地上或硬板上→立即在正确定位下作胸外按压(30次)→检查并清理口腔异物→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做五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后,检查意识和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救护车赶到。

3、利用模拟人练习。经过理论、多媒体、教师演示等,学员对利用模拟人操作已经跃跃欲试。把学员6-7人分成一组,让学员充满信心地在模拟危机场景下进行操作,可模拟的场景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多组同时进行危机场景的救护演练时,每组学员再进行相应的分工,如:现场指挥者、救护者、拨打电话者、围观群众等等。根据电子屏上的提示,让一部分学员认识到了不足。虽然看起来简单,听起来容易,但是操作手法不经过实践是很难掌握到恰到好处的。分组并且每个小组互相评比,让学员在竞赛中学习。通过这种模拟,让学员体会到抢救成功的成就感,体会到失败就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完结,从而大大提高来了学员的兴趣和热情,也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总结与希望

这种教学法并没有把理论和实践完全分离,但是理论上的重点和实践上的内容在备课时已经做了合适的区分,做到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在理论教学上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在实践教学中,学员是主导地位,老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在模拟现场,让学员有仿真感觉,如身临其境,帮助学员尽快进入角色,促使学员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学员更快更好的掌握心肺复苏术这项操作技能。

猜你喜欢
模拟教学心肺复苏实践教学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模拟教学在产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模拟教学在麻醉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模拟实验教学在金融课题中的应用
医学模拟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