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吉慧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圆,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生:以前学过的图形有角,圆没角。
师追问:圆为什么没角?
生:因为圆是曲线图形。(板书:曲线)
师:课前,同學们都预习了教材,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预习情况。
评析: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哪些不同,由此引出“圆是曲线图形”,但为后面学习圆的知识作用不大,建议去掉此环节。
二、汇报预习情况
1.认识圆的特征
(1)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汇报第一个问题?
要求:一人在实物投影前说;另一人板书。
生1:什么是圆心?折痕相交于圆中心一点,这一点叫圆心。用O表示。
什么是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什么是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生2:板书。
■
评析:在学生汇报直径和半径的含义时,可以结合图形、课件演示让学生在看一看、指一指、画一画中,深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含义,建立清晰的表象。此处处理得太淡,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
(2)汇报第二个问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汇报第二个问题?
要求:汇报的时候先说我通过怎样的操作,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①在圆中画一画,我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
②用尺子量一量,我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相等),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
评析:一节课“用题目推进思维”的想法是好的,但要具体课例具体分析,要深入的思考——这节课还有没有更好的教学设计。《圆的认识》这节课历城区教研员谢兆水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全国都是得到认可的,可以借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都没有完成,借鉴一下名师的教案,能使本节课更完善。
2.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让我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好吗?(出示课件)。
要求:有一说一站起来声音洪亮地回答。其他同学判断对或错。
有一说一:
(1)圆是平面内的一种( )图形。
(2)中心的一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
前两个抢答。
(3)指名答。
师:请注意“圆上”指的是这里!(播放课件)
(4)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指名答)教师强调:半径的两个要点——连接圆心和圆上、线段。
(5)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教师强调:直径的3个要点——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线段。
评析: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本节课渗透太少,多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多给学生一些直观图形,学生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
师:有一说一,同学们对答如流。
一清二楚会不会难倒大家呢?拿出1号练习纸。
评析:“通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为下一步用题目推进思维奠定基础。”这样设计是有缺陷的,我们不应让学生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去尝试做题,故意制造错题。应让学生尝试成功,而不是尝试失败。
三、实践应用
1.学生完成练习:一清二楚
师:先独立完成,然后同位交换圈出答案不相同的题目。
选择:
(1)把一个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就可以找到圆心。
A.1 B.2 C.3
(2)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
A.线段 B.直线 C.射线
(3)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
A.一定是圆的半径
B.一定是圆的直径
C.无法确定
评析:本节课概念很多:圆心、直径、半径、圆上、圆内、圆外,在出练习题时别太绕了。例如,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圆中”的线段两端根本不可能在圆上。
判断:
(1)圆中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
(2)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4厘米的圆小。( )
火眼金睛:
下面哪条是直径哪条是半径,请在是直径的上面标上d, 是半径的上面标上r。
■ ■
评析:本节课在题目的前提条件上下得功夫过了。比如,“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题目,都是考查学生对前提条件的认识程度,造成了练习题的单一。
2.学生汇报
学生先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由学生讲解,讲解不清楚的教师指导。
师:通过一清二楚,同学们对圆的认识更深刻了,敢不敢挑战举一反三?
3.学生完成练习:举一反三
4.小组汇报
不会的题目在小组里解决。
评析: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在联系的过程中不断出错;本节课“举一反三”板块的练习题,不如改成“举三反一”,因为所有的题目翻来覆去都是在让学生理解直径、半径的概念,练习单调、重复。
四、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圆,你们想过吗,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课件)介绍原因。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
课后反思:
我执教的是一节新授课——《圆的认识》。新授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总体的设计意图是用题目推进思维。练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从练习内容上讲,题目要有难度、有高度、有梯度。新授课的练习题设计我们一般分为三个板块。“有一说一”“一清二楚”“举一反三”。
第一方面:练习题的设计。
“有一说一”字面意思就是有什么说什么,这个板块中的练习题主要是基础题,内容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结论的掌握情况,多以填空题出现。“一清二楚”板块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掌握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变式题为主。“举一反三”板块中的题目综合性强,既是“一清二楚”板块的巩固,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方面:错例的收集。
1.错例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不管是考试还是练习,学生做错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有错误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有错误说明学生学的知识不牢固、不扎实。有错误是好事,没有错误显然不正常。可是,在现實生活中,大部分教师和家长不允许学生出现错题,不喜欢错题的学生,往往对错题的学生都有着苛刻的批评。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谈错色变”的思想。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有了错题也不好意思说,觉得丢人。这些都给教师收集错例,尤其是收集课堂练习的错例更增加了难度。
2.如何收集错例
针对课堂上收集错例我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就《圆的认识》这节课来说:整节课共有3次课堂练习,分别是“有一说一”“一清二楚”和“举一反三”。“有一说一”的题目是以口答的形式完成,分为抢答、指名答两类,所以学生出错显而易见。“一清二楚”的题目是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完成后同位互换,标出答案,不同的题目。我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单选题,学生出现两个答案肯定有一位的答案是错的,由此收集错例。“举一反三”的题目是巩固本节课所学,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本组第一位学生找老师批改,然后他批改本组其他同学的,并统计每题的错题人数。
第三方面:错例的利用。
错例,点燃课堂探索的导火线。错例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最好的素材,也为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研究数据。因此,我们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宝贵的资源,还原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
在“一清二楚”环节,首先让答案不同的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这时有一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让他改正过来,如果两方争执不下还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教师适时讲解,帮助学生改正错题。最后留给学生订正的时间。
对于错题,我们不能一改了之。不同学生不同错误,教师要设计类似问题,进行仿编、创编让学生重新解答。在“举一反三”环节,当小组长统计出本组每位学生的错题情况后,由学生讲解,此环节如果还有学生有错题,基本都是后进生了,再次讲解,巩固新知。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机场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