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一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策略

2014-04-29 11:59干兴军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作业数学孩子

干兴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也是巩固学生知识内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今减负提质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这是针对现实中繁重、机械书面家庭作业的弊端而言,而这样的规定对家庭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创新高质量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口述类作业”、“操作类作业”及“综合类作业”这三方面阐述一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的有效策略,依此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让课后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探索的一道怡人的“盘中餐”。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减负提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逐渐认识到作业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更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深化。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后作业的设计。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要给学生提供富于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的作业材料,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基于一年级教材中所提供的练习较少和学生学前教育差异性大的特点,课后适度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一年级教材为研究内容,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尝试。在作业的设计内容和作业的完成形式上进行了重组和改编,可谓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盘中餐”。

一、“家常开胃”促消化:小嘴动起来——口述类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经常设计口述类作业,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得日趋准确、精炼。具体策略如下:

【策略一】题目当“儿歌”——“读”正确

读算式是计算的第一步,相当于解题过程的“审题”。在一年级的第一个月里,在口算初始阶段首先要让学生能正确、响亮、有节奏地读算式,从读准算式中的数字、符号起步,直到读懂并理解数字和算式的意义,完成后家长在题目旁边写上水平等级,用笑脸、小花开启孩子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之门。

第二个月开始,学生认识的字慢慢增加,平时的作业本也开始要求动笔书写,但是笔者认为,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此时不妨放慢脚步,让学生先学会读题,通常要求每题读三遍,认真理解题目要求。

【策略二】生活找数学——说“故事”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数学学习要从他们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实物感知中,获得数学知识。

1. “一句话”、“一幅画”。如,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的作业设计:“请用你喜欢的数字来说说家里的东西”。让学生通过用数对物品的表述,进一步建立数的概念(包括基数和序数),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物品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如,上完《位置》这一课,可以设计用“上、下、左、右”来描述家里物品的摆放情况,也可边说边用示意图画下来,第二天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眼睛去找一找,并说一说谁的作品中蕴藏的“上、下、左、右”的知识最多。这样不但使学生巩固了当天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同时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2. “说完整”、“说清楚”。实践表明,想得清楚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楚。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老师更要注意让孩子饶有兴趣地把话说完整,把思路说清楚,培养孩子的说“趣”、说“力”、说“法”。如,上完加减法的认识后,要不断鼓励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清主题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天回到家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加减法问题,如买文具问题,分苹果的问题等。再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让学生回家从自制卡片中抽取几题说说思考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算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以上几种“开胃汤”,看似平常,实则健脑,有助于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花色搭配”重营养:小手玩起来——操作类作业

【策略一】亲子作业——玩中学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校学习有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陪伴,而回到家作业就成了单打独斗的任务,难免有些不适应。笔者认为,如果此时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的作业完成中,可以克服孩子不适应的心理,让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了解孩子,特别是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状况了解,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于是我们想到每天安排10分钟的亲子互动类的“作业”来进行“荤素搭配”,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孩子學习成长的过程。

1. “亲子作业”之一:用足“魔算卡”。口算训练是一年级的重头戏。实践表明,在口算训练中,如果只是单一地采取读算式、做口算的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是比较单调无趣的,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倦怠。为此,口算训练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学完10以内加减法之后,让每个孩子回家制作一套完整的“XX魔算卡”,从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入手,把计时器,魔算卡当作比赛的工具,引入不同的比赛规则,让学生和父母在玩一玩、赛一赛中提高计算的速度。具体策略如下表:

2. “亲子作业”之二:扑克+骰子。“玩扑克”和“掷骰子”在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中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长的适当参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感情,而且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孩子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用心地关注,有利于形成轻松的家庭氛围,同时逐步养成了从小爱好数学、乐于学习的好习惯。

【策略二】课后链接——用中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更应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在自我操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作业设计中,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把作业与生活实践“链接”起来,加工成“花色繁多”的菜肴,有助于学生“营养全面”地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三、“自助用餐”乐成长:小笔挥起来——综合类作业

【策略一】每周一次——“作业超市”

以前每到周末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现成的《同步练习》,而实际效果并不佳。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推出了每周一次“作业超市”。每周五前,教师根据学生一周来的知识学习情况,同级段数学老师“就地取材”,共同收集学生的易错题,利用“自助作业”的形式将习题分三层。第一层是模仿性练习,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的,浅显易懂,紧扣例题内容,用来巩固新知识,有利于他们在模仿性学习与巩固练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第二层是发展性练习,这类习题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第三层是综合性练习,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主要用于检查学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在“自助作业”里,学生可自主选择习题的层次,也可以各种层次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例】一年级下册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这组习题紧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当小老师判断对错,争夺小红旗,找出生日蛋糕”等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图文并茂的应用练习,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这些试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组练习是对初级题的提升,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清楚地知道被减数、减数、差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采取相应的解题策略进行解答。学生在这样的作业活动中,能够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寻求解题的多样性,获得成功的喜悅。

在“作业超市”里,学生实行“自助用餐”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学生选择性地完成后周一上交,教师经过批改后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评,从而做到周周清。这样的练习比以前的现成练习精炼有效。“作业超市”是平时作业的有效补充,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策略二】每月一次——数学趣味报

运用趣味数学、数学谜语、数学故事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的作业内容,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这也是一种课外作业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剪报、电子文档、手抄小报等形式将作业贴在教室后的黑板报中,供学生课余时间竞猜、探讨与辩论。学生可以在各抒所见中,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也锻炼学生雄辩的口才,严谨的逻辑,敏捷的思维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加法后,教师可以通过板报的形式展示“趣味数学”题,让孩子思考“1+1=?”的数学问题,见下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大小和量可以变化的东西是不能相加减的,例如1根香蕉和一支铅笔是不能相加,这种相加没有意义。一般来说,能相加的东西必须是种类和量词、单位一样的东西。

我们通过这种有趣的题型,不同于学校教育模式的游戏性质的过程展示,让孩子在家与父母的讨论交流中培养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种种“食材”,零星地散落在数学的“餐厅”中,单种食材虽然味道也很美,但总不如一道佳肴更精致,更具营养。因此,老师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别具匠心的作业设计,把这些朴实,自然的食材加工起来,“加足佐料”,“吊足胃口”,细思量巧设计,使之成为一道可口丰盛的美味佳肴,让学生获得应当获得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1+1>2”的整体效益,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实实在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总之,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创新课后作业设计,多些理趣,多些情趣,使之成为一道别有风味的“盘中餐”。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陈元隆.将“口算天天练”进行到底[J].小学数学教师,2011,7:155-159.

[3] 于素华.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时代报告2012(1).

[4] 刘红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08).

[4] (日)野口哲典.天哪,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

猜你喜欢
作业数学孩子
快来写作业
作业
孩子的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