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应用

2014-04-29 11:59杨艳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同学能力

杨艳

语文所代表的是母语文化,是文学艺术的奠基石。一个学生,如果学好了语文,就会加深和提高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领会能力,看一个学生聪明与否,也可以去看他的语文程度如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讨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是很好的。

一、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环境

和谐、活泼的气氛能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须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从而减少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话,怕说错了被同学看不起、被老师批评的情况。

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用“孩子们,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读、或背、或写、或画、或唱)”等,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课堂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造能力。

另外,在发现学生有进步就要及时说“你真棒”“你的说法(或做法)很有创意”“你真聪明”等。通过一声声赞扬,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主动学习,把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就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

二、尊重学生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起点,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教师将学生带到了新奇,有趣的教学情景中,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使学习变成了学生对的知识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心理基础。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找来地球、太阳系、银河和一些介绍宇宙奇观的图片和学生一同欣赏。当这些战士浩瀚的宇宙的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可以极大提高同学们想了解地球、了解银河、了解宇宙的兴趣。在这扣动心弦的时候,我们可以适时地提出:“同学们,你们想觉得我们的地球怎么样?你们对银河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些具体形象的东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三、因材施教,促進学生全面发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感觉到了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个性,同学们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造成了所谓的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等。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如果教师使用同一种方法,往往会导致优秀生吃不饱,感到缺少新意得不到满足,而差等生却觉得内容太多而消化不了,导致问题积累成堆。因此,只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 面向全体,使课堂学习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课堂是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面向全体的教学方案,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这里的面向全体,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方案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不能估计过低,让好学生总是“吃不饱”,影响培养质量;也不能估计过高,总是教一些超出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知识,使学生“消化不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所以,因材施教就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等问题。

2. 因人而异,恰当地设计教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并能运用于实际。在平常教学中,我注意了面向全体,采用了分层备课的方法。在设计教案时,我一般以学有困难的学生为基础,考虑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准,不随意扩大、引深、拔高,上课时有意设计这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耐心启发诱导他们,消除他们自卑与紧张的心理,最终达到基本要求。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一般会设计一些非常规的,而且对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以问题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并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创新的目的。

另外,在布置作业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分层次的要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做些基础性的字、词、句的练习,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除做基础题之外,还要求他们做一些拓展思维的阅读及作文内容训练的题目“读一读”、“想一想”等较有难度的问题。课后找有困难的学生面批他们的作业,及时反馈,查漏补缺,这样做既面向全体,又不忽视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得,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3. 找准起点,情真意切地欣赏每一个学生。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要具有伯乐的慧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学会欣赏每个学生,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激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不断追求成功,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

不断细心观察,找准每个学生的起点,用心去欣赏每个孩子的细微的闪光点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我多年的习惯做法。比如,在《趵突泉》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根据学生不同才能特点,找两名学习能力有点差,表演能力起点高的同学用手势表示小泉的形状变化,他们一边演,我一边给她们投去赞赏目光和鼓励的语言,顿时,学生兴趣盎然。

四、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我要说的是,教学不仅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去展示自我。当学生想知道却又不知道,想说可说不清楚的时候,教师也不必急于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既极高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学习小组可以有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时优先让那些不太发言的学生针对所讨论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达成共识,然后归纳整理,全班交流。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讲。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是结合插图通读文意,然后,让每一组选一个段落来赏析。在热烈的讨论中积极思维,同学们相互启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甚至还有学生对文章提出了质疑:“既然这篇文章是写桂林的山水,为什么文中说漓江的水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不是比喻句?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得到锻炼,后进生可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事实证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挖掘、总结,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气和活力,我们的语文课程就会成为学生非常喜欢学习的课程,就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我是一个作基础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一直以来,我就以培养教育出更多的好学生而努力工作着,因为我所负担的是语文课程的教学。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同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