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及音乐公共课的可行性对策与研究

2014-04-29 08:42:32孔丽云赵俊智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陶冶情操多元文化综合素养

孔丽云 赵俊智

【摘 要】多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高校更应该担当起美育和艺术教育的重任。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举足轻重。经过多年的发展,音乐专业的教学已初具规模并渐趋成熟,但对于其他专业的音乐公共课由于受历史及认识局限性的影响,目前处于摸索阶段,其开设和实施却步履维艰,出现了许多问题。面对众多喜爱音乐、渴求艺术、徘徊在音乐殿堂之外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从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并做好这项工作,让音乐教育发挥出它积极而又富有成效的作用。

【关键詞】审美;陶冶情操;综合素养;多元文化

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旨在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真正通过公共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综合素质。此后,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始明确思路,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和必修课。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各省高校公共艺术课特别是音乐课的开课率依然不高,公共音乐教育仍然非常薄弱。

开设音乐公共课,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这一特殊载体,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十几年前就已经通过立法把艺术课程纳入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同时也把音乐教育提高到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体系,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远远落后于专业音乐教育和中小学音乐教育,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无法很好地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就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当前首先要正确理解普及音乐公共课的重要性,合理定位,科学系统地设置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不断完善、推进这项教育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音乐公共课的开设和实施在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首先是现行教学模式和教法创新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潜在能力等均存在差异,所以应该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由于受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局限性,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和“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照顾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目前我国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大多采用的是课堂教育方法,主要教学模式依然采用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到位,课堂互动与沟通的环节相对较少,而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繁荣急需对传统的教学法进行革新和深化。再一点是教材、授课内容的选择不规范:由于我国音乐公共课起步晚,培养目标不具体,所以难免造成施教者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看似灵活机动,实际上不能真正促使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高校音乐公共课的开设和实施应该坚持德育为重原则、授课内容广泛性原则、培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结合等教学原则。由此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教师的配备

对实施音乐公共课的老师与实施音乐专业课的老师要求必然有所不同。相对来说,实施音乐公共课的教师们不一定具有某方面非常专业的技能,但应该有较全面、系统的音乐知识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修养,包括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可以进行即兴伴奏、了解现代音乐与发展趋势、通晓中西方音乐史,等等。同时应当广泛涉猎其它相关学科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知识层面,帮助学生建立起多元文化的知识结构。正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先储备一桶水,才能担当并胜任教书育人的任务。

二、遵循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和授课内容

音乐艺术的内容及其丰富,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中全部学习,这就有了一个内容选择的问题,针对我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普遍特点,我们认为音乐公共课的开设应为:一年级,每周1—2学时,科目设置:基础乐理、视唱、声乐基础、中国流行音乐赏析;二年级:每周1—2学时,科目设置:基础乐理、视唱、器乐基础、中国音乐史及民间音乐欣赏;三年级:每周1学时,科目设置:外国音乐史及经典作品赏析、合唱与指挥;四年级:每周1学时,科目设置:中国戏曲赏析。其中,基础乐理是音乐科目中系统介绍音乐基础知识的课程,是学生从事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视唱通常还与练耳密切相关,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感和乐感;声乐基础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嗓音保护方面的知识,美化音色、拓宽音域、促进健康、增强音乐表现力;中外音乐史可以延伸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数千年的音乐发展历程使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通过鉴赏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可以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鼓舞;器乐演奏可以锻炼学生对音乐的肢体表现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合唱与指挥能够把学生学到的各种音乐知识融合、应用到一起,并通过合唱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师生和谐及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等。

到了学生毕业前夕,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体会音乐本体与姊妹艺术的关联和内在美,“润物细无声”,转化为自身的艺术气质和高尚的情操,迈着健康、坚实的步伐步入社会。

三、配备必需的场地与器材

这是学校管理方面应该提供的硬件设施,诸如:多媒体设备、乐器、服装、活动室等等,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便利条件。

四、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主观爱好、特长组织音乐社团,以小组课的形式开展,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音乐赛事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参与音乐过程的愉悦感,锻炼大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总之,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审美需求,热切希望参与音乐活动,提高生活质量。音乐公共课的开设为高校艺术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整体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音乐公共课的实施过程中,各高校管理者应该大力支持,确保教学各个环节的完善。授课教师要充满爱心、时时关心、施教耐心,照顾大学生的自尊心,帮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多多给予鼓励,不宜急于求成。希望多方面来共同努力,为国家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音乐教育发挥出积极而又富有成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王耀华,等.高师音乐教育学[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5]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刘沛泽.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中国音乐教育,1998(6).

猜你喜欢
陶冶情操多元文化综合素养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7:38:45
刍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15:30
洗涤学生心灵的良剂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创意素描,创造新意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2:59:23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考试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14:02:36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2: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