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哲
摘 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价值实现,是人的价值得以有效实现的指导思想。只有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价值的方向性、人的价值实现的内涵、人的价值实现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的价值实现。
关键词:人的价值;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实现
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深化和转变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中,人的价值感知实现了从被动感知认识到主动自觉感知认识的阶段蜕变。从对自身的初步认识到对自身价值的深入认识和追求,充分反映了人的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愿望。“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人的自我价值的有效实现基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以人为本,以人的最终需求和利益追求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学视域下的个人自我价值的有效实现即是体现在一切以人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的,一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内涵。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规律和具体途径,是人的价值得以有效实现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只有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价值的方向性,只有将人的价值实现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与有效实现。
一、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之所在,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能够有效区分的重要本质。既然是这样,那么人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这就是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来加以比较,加以区分,否则我们所要谈论的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人在称之为人之前属于纯粹的动物范畴,因此我们必须把人和动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进化论的科学依据已经验证,人在实现自我意识和自我思想之前和动物是一个状态,所作所为全凭本能行事,皆由本能主导。人之所以被称为人,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在经过了漫长的社会实践——劳动之后,才逐渐完成从动物到人的质变,才逐渐形成人的思想意识,才逐渐具备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人之所以被称为人,其原因就是人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错联系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层叠实践活动中逐渐造就的。正是因为人有了这些实践活动,才造就了社会人,才造就了人类的历史,从而造就了人本身。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要真正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就要认识“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首先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而且是具有思维和意识功能的特殊的生命存在。这种存在归根到底产生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不仅要从自然存在去理解,人还是一种社会存在。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认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联系的现实存在中通过重复社会实践来不断地丰富自我,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知道了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后,自然而然地也就不难理解人既然具有思想意识,是具有理性状态的社会人,那么人的价值也就应该有其实现的理由。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为了进一步维持生存现状和更好地得到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马克思曾说,“人是从自己出发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拥有了个人自我意识的同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从内心深处想得到更好的个人进步和更全面的个人发展。因此可以说,个人价值的有效实现其实就是一种正常心态下的个人需求,是一个社会范围内正常社会人所具有的正常需要,是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必须经过的阶段。
二、人的价值追求
人的价值来源于人的创造。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其实就是这个人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多少。要知道,人在认识自我价值的同时就会想到如何创造价值,如何使自己创造的价值更大,如何使自己创造的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人认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价值,如何使自我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如何使自己的价值获得社会认可。
人的一切思想活动、实践活动、感知活动,说到底都是用来给自己的目的做支撑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目的顺利达成。这种目的性其实就是追求。人有了目的性才有了为了目的而产生的言行,才有了为了目的而呈现的思想意识,才有了为了目的而表现出来的不懈追求。“人的价值追求就是对一定价值目标的追求,如果一个人没有积极的追求,没有创造价值的欲望,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这样的人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一个人要想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就必须有能够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价值追求。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意识引领下前行,才能够真正拥有价值,才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够在实现个人价值时体现个人责任,才能够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契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理解上,有着两种反差很大的历史价值观:一种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抽象人道主义。这种观点以理想化的、抽象化的人的理念为基础,认为人的发展遵循“从人到非人,再从非人演变为人”的发展变化规律,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在不断变化中重新回归人的本位的过程。这种观点忽视了人之存在其中的现实社会,忽视了人的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联系因素,是一种主观的和抽象的关于人的发展观点的论述。另一种则是正好与费尔巴哈观点相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来源于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的层层联系,而并非孤立地存在。人的发展始终与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致和相吻合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不断地适应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颠覆性的改变来实现的。
三、人的价值实现
实现价值的最根本表现在于目的的达成、愿望的实现。要想促使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就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人的价值是人对社会、对集体和对他人的付出,是积极的社会效应,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融合。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具有特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人的价值实现的特殊性。首先,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存在就是社会的存在。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其能够不断地促进他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再次,人的价值实现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即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人和社会的发展,反之亦然。最后,人的价值实现具有不断变化性。人是社会人,思想意识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人的价值在不同时期也会有相应的差异,不同价值的实现方式肯定不同。
基于此,不同的人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第一种是物质实现方式。什么是物质实现方式呢?简单来说,就是指人通过创造生产和生活资料等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促进社会和他人的发展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具有显性的特点。第二种是精神实现方式。精神实现方式就是指人通过创造思想的、文化的、荣誉的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促进社会和他人的发展的方式來实现自身的价值,具有隐性的特点。第三种是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具有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每个人所拥有和创造的价值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直接的明显的作用的就属于直接价值实现。反之,如果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只有通过一些中间程序才能够达成所愿的就属于间接价值实现。
四、人的价值实现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价值实现说到底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两者互相融合,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不仅如此,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还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其实就是人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是人不懈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从这个层面来讲,人的价值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的过程,包括现实社会中自然的和人文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一个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人,而是社会存在的现实人,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人,是一个社会关系重叠的关系人,是一个方方面面都交错互联的复杂社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单纯的只有全面发展,这其中还包含着充分的完美的自由发展,其根本价值就在于这就是个人自我的和谐统一与完美融合。
人的全面发展,顾名思义,其本质就是人的发展要内外并重,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互融合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持、互为推动,二者之间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致性。无论是人的价值实现还是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以人的某种需求和某种现实利益为目标而展开的。
在这样的关系之中,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又具有怎样的角色地位呢?实际上,人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的自我本质在不同阶段的价值实现状态,两者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的关系:首先,人的价值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人的价值目标的确立反映了人对自身的定位,反映了人对人生深层次的理解,更反映了人对自身人生道路方向的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具体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自我定位与提升。其次,人的全面发展的层次和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价值的有效实现。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来不断地实现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二者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无法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于人的社会活动中。
人的价值实现正是因为具有人的特殊性和社会性,才使其需要一个不断修正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际,我们在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时,既要立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又要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要立足于如何更好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构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熊晓红,王国银.价值自觉与人的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责编: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