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
摘 要:近年,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数大增,跨文化意识已成为影响他们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培养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尽快地适应中国文化,更好地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留学生;跨文化意识;教学;管理
一、起因
进入21世纪以来,来华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据中国教育部网站公布,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133509人,占来华生总人数的40.66%。来华医学留学生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壮大,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充满活力的队伍。据教育部统计,2010-2011学年度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校有34所,2012-2013学年度增加到50所。由此可见,不少院校近年才起步,许多工作还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教师面对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时,感到压力大、难度大、问题多、见效慢。2010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的《留学中国计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主要任务是“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面向未来,我们的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教育,更需要高质量的医学教育、科学化的管理制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人性化的服务机制。这些不能是口号的堆砌,必须通过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对象——来华临床医学留学生来显示其功效,体现其成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与医学留学生们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与我们的工作质量、效率成正比。进一步讲,我们跨文化交际的对象——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医学留学生日常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提高留学生本科教学质量的前提。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绝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所为,是每一个留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责任。
二、来华医学留学生调查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要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细致地把握本科医学留学生特点是必要条件。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的经验,结合今年郑州大学医学留学生的调查问卷,对其特殊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便于对症下药,希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根据问卷调查得知:
1.本科医学留学生分别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沙特阿拉伯、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乌干达、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家,主要来自南亚、非洲等中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大都是第一次出国,初到中国时年龄为十七八岁,要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五六年,完成学业后回国。来中国之前他们通过书报、杂志、网络、朋友介绍等渠道,对中国有一点儿了解,来后表示那些都不是真实的中国。
2.医学留学生来中国之后,校方为了便于管理,给他们安排的大都是独立的宿舍楼。同屋多是本国人,上课有专用的教室,医学本科生多是英语教学。由于医学留学生的特殊性,他们虽然在中国高校里生活、学习,却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以至于不能较快地融入当地环境。汉语水平较差,缺少中国朋友,又成了他们融入当地文化环境的障碍。有些医学留学生虽然有中国朋友,但是只限于表面的帮助,没有深层交往。
3.每个学生都有宗教信仰,主要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宗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且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宗教信仰。他们常常做祈祷,一些人每天按时举行祈祷活动。大多数人在宿舍,有些人不受地点、环境限制,还有些人要求校方安排专门的祈祷室,供他们举行宗教集体活动。
4.学校制度不同、教学方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思维习惯不同、交际方式不同、文化活动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饮食不同、气候不同、居住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他们融入当地文化的难度。由于文化差异,他们有时觉得中国人的思维、行为很奇怪。在与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误解或不愉快的事情,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或者不愿跟中国老师、朋友沟通,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有的只是跟自己的同屋或本国同学倾诉一下,或去上网、玩游戏、买东西、看电视等,让自己忘掉烦恼,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有些学生自信满满,遇到问题时只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去判断,不愿与人沟通交流;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个人性格问题,因此产生怨恨,滋生矛盾;也有极少数学生问题重重,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完全丧失自信,失去生活的希望,即使看到任课老师和办公室人员因他们而生气,也常常无动于衷。调查得知,多数医学留学生觉得与中国人交流取得成功非常难。有些学生还知道一点点跨文化意识,而另一些学生对此却一无所知。“我只想考试过关”,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最大心愿。
三、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及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西方学者汉维提出的理论,指的是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的能力。具体的理解是:跨文化意识要求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认真探究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自觉地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
我校本科医学留学生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由于长久历史的沉淀,每个国家的文化各不相同,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质,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至关重要。跨文化意识是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重要途径。对于医学留学生来讲,来到中国以后通过旅游、杂志、教科书很容易就对中国有了直观的了解,但这只是浮于表面。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文化差异,自然会出现文化冲突。他们虽然通过文化冲突了解到中国文化与自己文化明显不同的特点,但仍习惯用自己的文化模式去理解其他文化。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有责任帮助留学生从感性进入理性分析阶段,使他们认识到中国文化虽与自己的文化差别悬殊,但有异曲同工之处,使他们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亲身体验,达到理解甚至认同的程度。
由调查分析可知,临床医学留学生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较小,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封闭,思想上无充分准备,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在与教师和管理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多数留学生无跨文化意识的行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充满盲目性,缺乏有效的交流方法。意识决定行为,只有不断培养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尽快地适应中国文化,更好地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四、影响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获取跨文化意识的因素
1.许多人以为医学留学生有的已经留居在中国较长时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大量接触中国人,已经熟悉了中国的文化环境,一定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可是,我们在教学和管理中还是遇到许多阻力,甚至开展工作很困难,虽然辛苦付出,却收效甚微。不少教师和管理者常常感慨:這些留学生怎么就不明白,怎么就“不入路”呢!原因就是我们本身也忽视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跨文化意识。我们应该明白,他们在中国居住,并不等于具备跨文化意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只有有了强烈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发挥自觉性,主动地置身于中国文化的环境中,接受老师和留学生管理者的思维、行为方式,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2.文化就像一座冰山,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对浮在“水面”上的语言、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际方式等表面现象比较容易发现和识别。但是,对于蕴藏在“水下”的深层文化,如交际规则、思维方式、交际动机、交际目的、价值观念等难以发现和识别。正是这些“水下”因素决定了表现在外的语言、行为举止、生活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模式。大多数年龄不大、第一次出国的医学留学生,不了解这些因素,常常困惑,有些甚至积压成怨,缺乏处理的自觉性、主动性。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无法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3.大多医学留学生来中国以前没有出过国,没有接触过异国文化,因此习惯从自己母语文化的角度去对待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想当然地处处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认为自己文化的行为标准才是所有文化的正确标准。有些甚至认为自己的群体、自己的国家的文化才是最伟大、最优秀、最有魅力的文化,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歧视、抵触和排斥其他文化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他们完全没有获取跨文化意识的意愿与要求,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例如:学校的医学留学生中,多种宗教信仰并存,有留学生极端地维护着自己信奉的宗教信仰,阻碍了与他人的交流,也引发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冲突。
4.医学留学生大都是第一次出国,来之前他们从国内的报纸、杂志、网络等查询一些相关信息,或者接受了父母、国内老师等人的看法。这些信息先入为主,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模式,到中国以后发现并非以前的想象。当遇到真正的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冲击时,他们还是会将设计好的文化模式生硬地套在与其不同的文化上,采用过于简化、过于概括,甚至加以夸大的手法,将其他文化生硬地分类,将遇到的不了解、不理解的文化现象都强行塞进自己设计的文化模式中,造成了获取跨文化意识的阻碍。
5.多元文化的竞争。从文明竞争的角度来看,全球各个古典文明都曾经遭遇现代文明的冲击。这种古今之争到今天也没有终结。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这种竞争不仅仅表现在看得见的军事、经济方面,国家非物质力量即“软实力”上的竞争也不断升温。
五、提高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步骤
提高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需要我们来华留学生工作者以极大的耐心,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根据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结合医学留学生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们跨文化意识的步骤为:(1)尊重。对一种或多种新文化的到来,首先引导学生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以一颗平等的心来尊重新文化。(2)参与。设计并带领学生参与新文化活动。(3)理解。通过讲解逐步让学生理解新文化现象与交际行为。(4)认同。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接受新文化的现象和交际行为。(5)接受。与学生携手共建和谐,使学生愿意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行为,开始理解并主动适应新的交际环境或文化环境。
六、结束语
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时间大都为五六年,完成学业后还要回所属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找工作。因此,我们的管理工作者和老师不必强求他们达到对中国文化的完全认同。双方需要互相理解、友好合作、平等相待、和谐共处。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来华留学生教育也将会得到大力提升和迅猛发展。每位来华留学生都是文化交流的使者,都可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责编: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