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14-04-29 00:44裴秋芬
河南教育·高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教育

裴秋芬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姿态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在满足广大人民对知识文化教育的迫切需求的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教育发展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知识、文化的傳承与创新,完成未来中国人才培养的艰巨使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认真概括、总结这些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持续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的需要。认真回顾、分析、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其发展方向与趋势,展望教育发展的未来美好前景,开创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辉煌成就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党历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主张,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的教育思想。从理论角度而言,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含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系统、具体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从实践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建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实践过程。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探索中高举教育发展“三个优先”的鲜明旗帜,强调教育的公益性和政府的教育职责,追求教育的公平和协调发展,主张教育以人为本和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在实践探索中构建起世界最大规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体系。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体系。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到2000年中国“两基”战略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初步实现,再到2011年“两基”战略任务全面完成,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建立起了基础教育规模最大、受教育者最多的中国教育体系。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另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壮举——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人,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审时度势做出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同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另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植、引导下,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总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普及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姿态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在满足广大人民对知识文化教育的迫切需求的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教育发展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完成未来中国人才培养的艰巨使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

1.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成为严重阻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稀缺,义务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城乡和校际不均衡,西部与农村地区教育尤为薄弱;教育政策也以城市为中心,教学、考试和录取分数都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也严重失衡,我国在高等教育投资上的比例较大,基础教育投资比例偏小。我国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仅给社会公众造成了一定的消极认识和影响,也严重制约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健康发展,应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积极面对、着力解决的工作重点。

2.教育经费投入跟不上教育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要求的问题日益严重。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02年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一度达到3.32%,是自1989年对此项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但远低于同期世界4.4%的平均水平。另外,虽然中国目前基本上形成了“政府投入、社会多方参与、受教育者合理分担”的教育和培训经费筹措机制,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3.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突显的人才培养质量、结构和模式不合理问题亟待解决。自20世纪末以来持续的、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然而现实的高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不能充分适应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结构与模式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4.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彻底革除传统教育体制机制的各种束缚与弊端的进程有待加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另外,目前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交织,教育领域新老矛盾叠加,都迫切要求我们采取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认真概括、总结这些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持续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的需要。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对教育发展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国家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2.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切实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深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与道路。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民生的首要问题,要求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飞跃,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坚持好、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先导和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教育为本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人才,是提高人口质量和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举措。

4.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根本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行和扩大义务教育,着力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巩固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着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资助贫困学生的助学支持体系和制度,确保适龄少年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十八大报告关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殷切期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民工子女充分接受平等教育,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伟大目标。

5.坚持解放思想,推动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为动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与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方式和教育体制机制,消除观念障碍,冲破体制羁绊,在拓展思维空间中打开开放空间,在提升思想活力中激发发展活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新突破;坚持教育创新,突破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力求在教育实践领域各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改革,并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教育改革的自觉性、紧迫性、坚定性。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发展,只有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破解众多的困难与挑战,与时俱进。

6.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充满生机活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功地、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素质教育的实施毕竟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思想共识,继续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7.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探索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体系。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探索实践,并从整体上引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变革对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不断更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清晰地展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探索中既有区别又彼此包容、依赖、补充和循环发展的关系,更深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的体系,实践探索永无止境,与之相伴的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这是一切科学体系的内在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中日益蓬勃发展。

8.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以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首要解决和回答教育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既感受到自豪,又感受到责任与压力。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未来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拓展的迅猛趋势,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从创建之初坚持的发展方向也必将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越来越贴近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从形成之初就深入关注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现实重大问题。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历史主流,着力通过教育发展推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借此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渴求与愿望。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将面对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创新性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问题,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创造了发挥的空间,教育将更加立足现实、贴近民生,这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必然。完善依法治教制度体系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公益性,注重教育普惠性,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着力提高质量与效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越来越贴近群众。我们党一贯鲜明地主张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要为人民服务。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又强调教育公平,这是我国对30多年来所确立的教育战略决策的肯定,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党着力辦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保证在政府主导的各项投入中要优先投入教育,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优先规划教育,在各种资源的开发中要优先开发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更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新时期应以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办既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又满足广大教育者个人发展之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既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又符合人民的现实利益。总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贴近人民群众,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越来越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国内走向国际。一方面,坚持教育面向世界,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应有之意。我国在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程度,充分参与世界竞争与交流合作。现代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有大批能够走向世界的“开放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并服务于这一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培养能够参与和胜任国际竞争的现代公民的职责。另一方面坚持教育面向世界,加强教育国际化本身也是教育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应有之举。我国的教育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努力追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大量引进借鉴世界教育的新理念、新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学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总之,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和途径,开创教育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越来越走向世界,这是我们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长期战略。

综上所述,我们满怀希望地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蓬勃发展,日益走向世界的主流趋势。随着我国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必将持续迅猛发展,为实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力.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取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背景报告之三[N].中国经济时报,2006-03-17.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编:高 山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