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曼丽形象浅析

2014-04-29 00:44张雨苗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傲慢与偏见形象

张雨苗

【摘 要】在《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家的三女儿曼丽虽然出场不多,但特色鲜明,在小说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曼丽的性格、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对曼丽形象的剖析,能更全面、深入了解作者的价值观。

【关键词】曼丽;形象;性格特征;价值观

在小说中,曼丽每次出场的动作和语言都那么可笑,那么不体面,可见简·奥斯汀对自己设置的这一人物形象持否定和讽刺的态度。曼丽到底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她这种性格形成的内外因是什么?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曼丽这一人物形象?

一、简·奥斯汀笔下的曼丽

在作者的描述中,曼丽的性格、行为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曼丽是一个冷漠的人。妹妹丽迪亚与韦翰私奔,班纳特家乱作一团,而曼丽脸色平静,等到全家人坐定以后,她搬出一堆大道理,“要从这件不幸的事例中阐明道德的精义”①。她并没有出手挽救妹妹的打算,这种置身事外的态度让人觉得非常冷漠。

其次她是刻板、迟钝的女学究。曼丽十分用功,很少和姐妹们出去,整日“埋头研究和声学以及人性问题”,“读的都是皇皇巨著”②,尽管她读了这么多书,但当班纳特先生让曼丽发表见解时,她却说不出一个字来。班纳特先生说曼丽“是个有独到见解的少女”③,事实上是讽刺曼丽读书不得要领,只懂得照搬照抄。曼丽发奋读书、刻苦学艺并非出于对高雅品位的真心喜爱,而是用作装饰,弥补自己外在的貌不惊人,这体现了曼丽虚荣的一面。

最后曼丽缺乏自知之明。在尼日斐花园的舞会上,曼丽经不住别人稍微怂恿一下,就答应了别人的请求,在舞会上唱歌。“曼丽的才力是不适宜这样的表演的,因为她嗓子细弱,态度又不自然”,④虽然曼丽的初衷是一展才艺,但因为天资不足,造作有余,结果弄巧成拙——伊丽莎白坐立不安,宾利姐妹互做怪相,达西先生板着面孔。Booth 说过: “只有在作者与观众能够或多或少地分享一些不为小说人物所知的东西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戏剧性讽刺。”[1]此处,曼丽并不知道自己的表演不受欢迎,而读者完全了解真实情况,这就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嘲讽色彩。

所以说,作者对曼丽这一形象自始至终持嘲讽态度,在她生活的时代,这样的人是虚荣、浅薄无知、刻板、矫揉造作的,那么作者设置这一形象的意图何在?

二、透过曼丽看简·奥斯汀的价值观

曼丽的存在,事实上是为了衬托伊丽莎白的高明,作者从智慧、道德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对伊丽莎白与曼丽的比较,向读者传递了自己的价值观——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伊丽莎白懂得为人处世,知道该说什么,知道怎么说,她拥有真正的智慧。从她与吉英、达西精彩纷呈的论争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与她相对照的,是曼丽的生搬硬套。曼丽的发言并非真正的体会,她的那些道理都是从书上、圣经上或者脱离现实的方式得出的,所以她说的话大都不得体。

奥斯汀所倡导的智慧,还指知识才智。曼丽爱读书,爱的不是书籍本身,而是“才女”之名,加之天资不足,所以学得死板,是大家眼中的“书呆子”。而伊丽莎白天生聪慧,懂得如何用才智来服务生活,不被才智驾驭,读书深得要领,她是以一个有着较为广博知识的形象出现的。作者运用对比,强调知识对于女性的重要性,倡导真正的才智。

有自知之明也是智慧的一大标志。在卢卡斯爵士举办的舞会上,夏绿蒂再三要求伊丽莎白献歌,她盛情难却只好听从,并说“既是非献丑不可,只得献献丑吧”⑤。而曼麗在姐姐唱了一两支歌以后,急切地接替她坐到钢琴跟前。书中提到伊丽莎白落落大方,没有矫揉造作的习气,大家听起来就高兴得多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曼丽演奏时矫揉造作,不讨大家喜欢。可是曼丽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急于卖弄自己的本领,乐此不疲。作者以曼丽的自大衬托伊丽莎白的真实、谦虚。强调理智在社会交往、自我认识中的重要性。

对曼丽的讽刺传达出作者的一种价值观:真正的智慧,就是像伊丽莎白一样,聪慧、幽默、真实、理智,她热情赞扬这样的人,同时也毫不客气地讽刺与之相反的的人,譬如曼丽。那么曼丽性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看到曼丽这一人物形象?

三、曼丽性格形成的原因

自卑是曼丽性格形成的心理根源。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生理上有缺陷的个体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他后来扩大了自卑感的范围,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2]造成曼丽自卑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

和自己的四个姐妹相比,曼丽姿色平平,她缺乏天资,唱歌跳舞都不精通,在社交场合中备受冷落,这些是令其产生自卑心理的内因。

在家庭中,班纳特太太偏爱小女儿丽迪亚,班纳特先生最喜欢伊丽莎白,管理家庭事务需要吉英,姐妹间的结对伙伴关系中也只有她落单,所以曼丽在家中是一个不怎么受关注的成员。当时的社会,在婚姻上看重金钱与美貌,曼丽既没有美貌,又缺少丰厚的嫁妆,使得她在婚姻市场上乏人问津,这些外在因素更加重了她的自卑心理。

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自卑感刺激着曼丽去改变自身处境。事实上,曼丽认同“美丽是资本”这句话,她知道和姐妹们相比,她缺失了这项资本,所以便想以学识才艺上的收获来弥补,与自卑相伴相生的是虚荣,虚荣心促使她刻苦用功,并且不放过任何一个在社交场合上出风头的机会。她本身资质尚浅,学得死板,所以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简·奥斯汀眼中,曼丽一无是处,对曼丽的批判,奥斯汀有失公正。曼丽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社会的因素。在当时的社会里, 女性无法从外部世界得到如何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个人的主观努力未必都能达到增长智慧,提高修为的效果。奥斯汀过分强调了主观因素, 而忽视了客观因素。曼丽的悲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指导,而奥斯丁对此并不同情,她几乎将曼丽性格上的缺陷全都归罪于先天的无能。

曼丽专心于书籍与才艺,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她转移注意力,年轻未到二十岁的姑娘,有如此功力,也是令人佩服的。[3]与吉蒂和丽迪亚相比,曼丽是安静沉稳的,很少做有失体统的事。如果合理引导,过了青涩年代,曼丽或许成为一个得体的女子。生活在那个时代和那样的家庭,曼丽也有自己的委屈,奥斯汀对待这个角色确实是不宽容的。

注释:

①②③④⑤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321,6,6,253,118,27,39.

【参考文献】

[1]Booth,W.C.The Rhetoric of Fiction[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175

[2]张丽.自卑与补偿——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心理解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2).

[3]温素美.试论珍·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对“读书”的认识[J].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会讯,18卷2期(155).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傲慢与偏见形象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