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舟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联合举办了一次夏令营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中国的中小学生表现出强烈地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意志等弱点。近几年来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逐渐引起我国和教育界的重视,尤其是中小学生因为遇到困难和挫折自杀、杀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日趋严重,使人们意识到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虽然我国关于中小学生挫折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存在着误区。
一、中小学挫折教育的误区
(一)将挫折教育理解为一种单独的教育活动
挫折教育是为了提高青少年克服遇到挫折时意志消沉的能力,向青少年灌输振作精神和正确认识挫折的思维方法,是用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心态对待挫折,挫折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它本质上是针对青少年心里不成熟、承受能力弱的一种素质教育。所以,笔者认为虽然挫折教育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进行,但不能简单地将挫折教育理解为一种单独的、另设的教育活动。如果把挫折教育当做单独的活动来进行,那么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就必须要考虑进行挫折教育的时间、地点、活动的方式等要素,而且学校的领导、老师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举办的次数、形式以及相关材料的撰写等方面,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人就会变成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挫折而挫折,最终走向形式主义,而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效果却不显著。因此,挫折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应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将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
在我国有人这样定义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又叫抗挫折教育、磨砺教育或磨难教育),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因此,将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认为有意识地创设苦难情境,让学生在应对困难的过程中受到磨练,以此提高他们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为此,有些学校开始开展各种形式的夏令营活动、吃苦班。而且提案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他們认为,让孩子体验寒冷、孤独,这样才会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耐挫折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已不单单是物质资源的匮乏,而是会面临家庭的不稳定、应试教育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来自多方面的挫折。所以,中小学生在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挫折,缺少的是当面对挫折时,能够感受到爱、能够看到生活的希望,有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能力。
(三)将创设挫折情境视为挫折教育的根本途径
现代中小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大多数孩子又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以及对孩子的一切事物大包大揽,将会导致孩子缺少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和机会,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有些人主张应加强挫折教育,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然而,通过创设挫折情境来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做法是危险的,其教育结果也是无法预测的。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此阶段他们产生的困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指导,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产生自卑的心理、具有攻击性,甚至会出现自杀或杀人倾向。况且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中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家长和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发现挫折。当面对真正的挫折时,家长和教师也没有做到及时的关注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反而人为地去创造挫折,这应是教育上的一大疏忽。
二、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学科渗透,适时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条成功的途径,常常会收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所以,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抗挫折教育的资源来教育学生,而且在教学中需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尤其是在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当中,要让学生从教材中榜样人物的身上感受到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坚强的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实际的锻炼来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动力和能力。
(二)因势利导,缓解矛盾
当学生遇到挫折和受到刺激时,通常在精神上是脆弱的,这时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心(下转 7页)(上接 31页)理安慰、鼓励和指导应来自他们自己的老师,因为教师应是最了解和关心他们。否则,学生会感到孤单无助、被遗弃,会渐渐的自暴自弃,甚至是会有自杀的想法。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遇到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应急于充当“教育警察”的角色,毫不留情的训斥,甚至是挥拳头,而是要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解不开的思想症结时不要视而不见或冷嘲热讽,而是要认真发现其原因所在,做到耐心引导;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波动时不要公开批评或严厉督促,而是要热情鼓励,帮助学生找出和分析原因。所以,教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学生,做到耐心倾听学生的苦闷或心理压力,同时给予正面的引导和积极肯定的评价,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如,“虽然这次你没有成功,但你也努力尝试了,只要你再加把劲,一直努力,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肯定,学生也有了自信,就不会害怕失败,以促使其慢慢学会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重视身教,树立榜样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当中度过,其中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让学生看到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在挫折面前不逃避、不退缩,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要以自信、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挫折。另外,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而通常忽视了家庭教育,甚至有很多父母忽视了自己的教育职责,其实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第一位老师,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因素。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文化素质、价值观、情感、生活态度、行为举止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之,学校、老师、家长都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注重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